皇家廣場

皇家廣場

皇家廣場,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建立,位於伊斯法罕市中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名稱】伊斯法罕皇家廣場(Naghsh-i Jahan Square、

皇家廣場皇家廣場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79年
【遺產原屬】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多次成為王朝的首都。
【遺產現狀】伊斯法罕以半個世界的稱號聞名於世。伊斯法罕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簡介

伊朗,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文化遺產,197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由薩非王朝國王阿拔斯一世建於17世紀初。四周由一系列的二層拱廊與巨大的建築相臨或相連,如皇家清真寺,聖路得富拉清真寺大門,阿里加普宮大門和加薩里亞市場大門。這一切都見證了當年波斯的社會和文化生活

伊斯法罕位於伊朗中部,為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省省會,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多次成為王朝的首都。城市分為新老兩城。老城分布在扎因河的北岸綠洲中,有眾多名勝古蹟,清真寺達200多座,其中即有著名的伊斯法罕皇家廣場。

公元1597年,薩非王朝國王阿拔斯一世決定遷都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當時該城已是一個大城市

皇家廣場皇家廣場
阿拔斯重修古城的目的是要將伊斯法罕變成一座富麗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以永久昭示其統治的輝煌業績,其最著名的革新便是皇家廣場。皇家廣場位於伊斯法罕市中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份,伊朗的穆斯林城市在這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廣場。在一般穆斯林城市裡,建築物鱗次櫛比,太過密集,只有商隊旅舍和最大的清真寺庭院內才有寬敞的空地

知名建築

1979年,伊斯法罕皇家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廣場中保存了從公元11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各式各樣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築。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四周是各式各樣的古蹟,沿著廣場,遊客可以看到尚存的古代皇家集市的一部分店鋪。最引人注目的是廣場上的鐵鋪,在離廣場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得見鐵匠藝人們嘹亮的叫賣聲。在廣場最東邊是一家香料鋪。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伊朗)中其他知名建築有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以及伊瑪目.哈默得墓葬群。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是阿拔斯二世大帝時建成的,根據皇家集市門廊上石刻記載的準確時間為公元1656年至1662年。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最初所採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是灰泥,經過漫長的風雨剝蝕以後,這些建築很少能夠被保留下來。但所幸的是用同種材料製成的造型優雅別致的象牙塔,卻保存了下來。通往清真寺入口處的建築,也就是現在為人們所稱道的“卓章口”,可能是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最古老的建築。從該建築的風格上可以看出當時工匠建築藝術表現手法發展的特點,工匠們越來越傾向於用更為華麗的建築手法,原來流行的樸素的突角拱已逐漸為較為複雜的尖斗拱所代替,再往後就是半圓形屋頂的普及。

伊瑪目(穆斯林的領袖)阿哈默得墓葬群包括兩座神殿,一座是建於1167年的伊瑪目.阿哈默得神殿,另一座是阿亞圖拉(伊斯蘭教什頁派宗教領袖和法學權威)神殿。

設計特色

寬闊的廣場由阿拔斯設計,建築群的中心即"美丹"王候廣場,又稱"美丹納奇賈汗",意為世界的寫照。廣場建於1616年,長方形,長500米,寬150米,坐落在新王宮與老商業中心交匯處,供馬球比賽、閱兵大典、隆重演出和其它儀式之用。廣場四周拱廊環繞,每邊拱廊各開一座雄偉的大門,分別是皇家清真寺大門,聖路得富拉清真寺大門,阿里加普宮大門和加薩里亞市場大門。拱廊外有一條運河圍護。

巍峨宏偉的皇家清真寺雄踞廣場長邊一側,清真寺拱頂和宣禮塔裝飾有土耳其藍瓷磚鑲成的複雜的阿拉伯圖案和各種幾何圖案。整座建築同以黃色為基調的城市形成鮮明的對照,圓屋頂瓷片呈放射狀排列,富麗堂皇,給人一種似要凌空飛去之感。鳥瞰皇家清真寺與在夜幕降臨時從廣場看它一樣,十分壯麗。皇家清真寺鑲嵌圖案所顯示的極為高超的技巧以及由四座大穹頂柱廊環繞的寺內中央庭院,達到了傳統的清真寺建築藝術的顛峰。據估計,建造清真寺用了1800萬塊磚;而據說其中的鉚釘也有472500顆之多。

皇家廣場皇家廣場
聖路得富拉清真寺的規模略遜於皇家清真寺,它的外觀為布局合理的幾何設計,以天藍色,深紅色和淺檸檬色黃瓷瓦裝飾,給人一種非常協調的和諧美。

為了朝向伊斯蘭聖地麥加,兩座清真寺沒有按一定的廣場軸線定向。偏轉現象的運用恰到好處,協調了寺院方向及其與廣場走向的關係。

阿里加普宮大門,或稱"巨門",堪稱改建工程的傑作。建築師巧妙地將一座宮殿改造成一座獨立的禮儀宮。作為皇室區域的象徵性入口,這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

穿過加薩里亞大門,迎面是一片大市場,阿拔斯皇家銀行和貴賓下榻的皇家旅館坐落在這裡。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在城市規劃方面一反伊斯蘭傳統作法,以其設計獨特,用途廣泛和裝飾華麗而獨樹一幟,廣場上的主要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使伊斯法罕以半個世界的稱號聞名於世。伊斯法罕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文化及生活

阿拔斯一世大帝建於17世紀,廣場四邊是紀念碑建築,它們與一組二層拱廊相連。這處遺址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蓋塞爾伊耶希華麗的門廊和15世紀的提姆瑞德宮而聞名。所有這些反映了薩非王朝時期波斯的社會文化生活。
在阿拔斯一世大帝重建伊斯法罕皇家廣場之前,在廣場舊址周圍分布著一些小廣場。從皇家清真寺入口拍攝的照片中,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些約500米長、150米寬的廣場。皇家清真寺左側是本世紀經過重建的草坪和大池塘。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最初的紀念碑依然聳立,在廣場公園的門口就有兩塊古紀念碑。照片的右側顯示的是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小巧玲瓏的伊斯蘭式的圓屋頂,在廣場的更遠處是皇家集市的入口。據說,該集市是當時伊朗最大的集市,它的南入口處位於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最北邊,往南一直延伸到皇家清真寺。現在,伊斯法罕皇家廣場四周是各式各樣的古蹟,沿著廣場,遊客可以看到尚存的古代皇家集市的一部分店鋪。最引人注目的是廣場上的鐵鋪,在離廣場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得見鐵匠藝人們嘹亮的叫賣聲。在廣場最東邊是一家香料鋪。
該墓葬群有著非常有趣的建築風格,在伊瑪目.阿哈默得神殿的窗戶上有一塊高高在上的巨石,俯瞰著整個街道。在墓葬群的庭院中有一座很可能是18世紀較為流行的叫做“巴赫迪阿里雄獅”的雕像,當時這種雕塑是為紀念逝去的偉人而立的。石獅上雕刻著一些描述死者生前事跡的的文字及標誌死者身份的徽章,死者的頭像被放置在石獅的嘴裡。相對於庭院中的其他建築來說,石獅被很好的保存下來。兩座神殿的內部建築風格迥異,伊瑪目.阿哈默得墓葬的內部建築採用的是當時非常傳統的圓頂加天窗式,護牆板的瓷磚上希希疏疏的裝飾著一些大徽標的繪圖。而阿亞圖拉生於1846年,卒於1914年,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宗教領袖,他的神殿的風格也是別具特色,當遊人一步入神殿內部時,就會為遍布神殿四周的豪華的洛可可式裝飾驚訝不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