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河

伊敏河

伊敏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蘑菇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縱貫鄂溫克族自治旗,穿過海拉爾市區,于海拉爾市北山下匯入海拉爾河。河長390公小,流域面積22725平方公里。本河流域處於呼倫貝爾草原東南部從山地向草原的過渡地帶,支流多分布於右岸,自上而下較大支流有維納川、葦子坑河、錫尼河等。

伊敏河

概述

伊敏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蘑菇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縱貫鄂溫克族自治旗,穿過海拉爾市區,于海拉爾市北山下匯入海拉爾河。河長390公小,流域面積22725平方公里。本河流域處於呼倫貝爾草原東南部從山地向草原的過渡地帶,支流多分布於右岸,自上而下較大支流有維納川、葦子坑河、錫尼河等。
伊敏河上游(紅花爾基以上)為山地林區,河寬20~50米,森林繁茂,是珍稀常綠樹種樟子松的故鄉。紅花爾基以下,河流進入丘陵和草原地帶,河寬50~80米。在中游右岸有著名的維納河礦泉療養院。在左岸有呼盟重要草原旅遊區巴彥呼碩敖包山草原民族風情旅遊點。

伊敏河

伊敏河鎮位於鄂溫克族自治旗草原腹地,境內駐有國家大型能源企業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其一期工程兩台50萬千瓦機組已投產發電,2003年發電量達到49.5億千瓦時,與之配套的年產500萬噸原煤的露天礦已形成生產規模。
伊敏河鎮及其周邊資源富集,能源充足(已探明煤炭儲量56億噸),交通、通訊發達,鎮內基礎設施完善,供排水、供熱、供電形成有機網路,實現集中供熱面積近90餘萬平方米,70%的居民戶實現了統一集中採暖和24小時熱水供應,自來水供水覆蓋率達92%,通電率100%,人均綠化面積已達36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3平方米,金融、郵政、保險等相關服務設施齊全,“三廢”治理已通過國家驗收,已初步形成管理規範、服務網路齊全、生活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小城鎮格局。
多年來,伊敏河鎮按照建立“城郊型”經濟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實施乳、肉、草發展戰略,在養殖、種植、加工、服務上做文章,走出一條符合鎮情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截止2003年上半年,兩稅收入完成1.74億元,其中國稅入庫1.4億元,地稅入庫3400萬元。在挖潛改造地方經濟的同時,伊敏河鎮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緣、資源優勢,吸引眾多商家前來投資。目前已有齊化集團、黑化集團、烏蘭浩特恆峰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與伊敏高載能工業園區達成意向,在有關直供電手續經國家電監會批准後,即可入住園區,這3家企業累計投入資金將達到10—15億元。
隨著煤電建設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總投資45億元,裝機容量2台60萬千瓦時機組的伊敏電廠二期工程(包括煤礦擴產600萬噸)和總投資9億元,年產原煤300萬噸的伍牧場長焰煤礦項目將於近期陸續開工建設,這將給地方工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必將極大地推動伊敏河鎮乃至鄂溫克旗工業化進程,進而實現工業帶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目標。
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伊敏河鎮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深入持久地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自身實際,以地企共建為龍頭,從改善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入手,實施鎮區內綠化、美化、硬化、淨化工程,同時,在視窗單位建設和提高居民民眾素質上下功夫,不斷拓展精神文明創建領域,提高創建層次。
黨的十六大為我們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伊敏河鎮三萬二千名各族人民民眾,將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歷史機遇,圍繞“工業強鎮、經濟強鎮、生態強鎮、旅遊強鎮、文化強鎮”五大強鎮的發展目標,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為把伊敏河鎮建設成為一個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城鎮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