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伊里奇之死

作者介紹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 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

內容介紹

本書描述平凡的法官吏伊凡.伊里奇罹患絕症後一步一步邁向死亡的心理過程。作者以白描的寫實手法,刻畫死亡猙獰、冷酷的陰影,其逼真、細膩已達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之境,被公認為死亡文學中的顛峰。

作者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做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他的《戰爭與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復活》(1889~1899),都是舉世聞名的文學巨著。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一代文學巨匠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

作品目錄

1.台灣版譯序 2.死亡文學的顛峰之作 3.伊凡.伊里奇之死 4.托爾斯泰年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