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管理

企業組織管理

每一個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 組織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態的概念。 企業組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人是企業的主體。

1 基本概念

是對企業管理中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合理配備人員,制訂各項規章制度等工作的總稱

組織管理的具體內容是設計、建立並保持一種組織結構。
組織管理的內容有三個方面:組織設計、組織運作、組織調整。

2 企業組織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組織職能——企業組織管理)什麼是組織?一般來講,組織是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形成的一個協作系統,學校、工廠、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等都是組織。而企業管理的組織是企業從事管理活動以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協作系統。
哈羅德·孔茨認為,為了使人們能為實現目標而有效地工作,必須按任務或職位制定一套合適的職位結構,這套職位結構的設定就是組織。組織的管理功能就是要設計和維持一套良好的職位系統,以使人們能很好地分工協作。
一般地,組織具有以下三個共同的特徵:
第一,每一個組織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一般是以一個或一組目標來表示的
第二,每一個組織都是由人組成的。
第三,每一個組織都通過一種系統性的結構來規範和限制成員的行為。例如,建立規則和規章制度;選拔領導人並賦予他們職權;編寫職務說明書,使組織成員知道他們在組織中應該做什麼。

3企業組織管理的內容

關於管理的組織職能,如果從比較抽象的概念看,就是把總任務分解成一個個的具體任務,然後再把它們合併成單位和部門,同時把權力分別授予每個單位或部門的管理人員,或者說,我們可以從劃分任務、使任務部門化和授權三方面來論述。
企業組織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確定領導體制,設立管理組織機構。什麼是體制呢?體制是一種機構設定、職責許可權和領導關係、管理方式的結構體系。確定領導體制,設立管理組織機構,其實就是要解決領導權的權力結構問題,它包括權力劃分、職責分工及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當然,在確定領導體制時,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第二,對組織中的全體人員指定職位、明確職責及相互劃分。使組織中的每一個人明白自己在組織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需要乾什麼工作。第三,設計有效的工作程式,包括工作流程及要求。因為,一個企業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按照某種程式來進行。這就要求有明確的責任制和良好的操作規程。一個混亂無序的企業組織是無法保證完成企業的總目標、總任務的。

4企業組織管理的性質和特點

①性質。企業組織管理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是一定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並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而逐漸發展變化。它一方面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反映,或者說,一定的組織管理水平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生產力,體現在組織管理手段、工具和方法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是一定生產關係的反映,體現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是管理者意志的反映。
②任何管理組織都是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為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1]手段,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因為,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管理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領導人的能力;二是組織管理的有效性。這兩個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即使組織不先進,由於領導人能力很強,也可以暫時憑藉領導人的才能來彌補管理組織中的不足,但一旦領導人更換和調整,管理工作就很可能受到挫折和失敗,因此任何管理工作的成敗,一個健全的組織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領導人的能力與有效的組織相比,一個良好的管理組織更具長期性和穩定性。(這一點很具現實意義,要積極而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建立高效的組織結構建立高效的組織結構

③組織結構是一個變數。組織結構是指組織中各部分之間相對穩定關係的一種模式。組織結構不存在一塵不變和所謂最好的模式。因為企業發展的目標、環境、內部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昨天較好的組織結構也許拿到現在就不適用了,所以組織結構需要不斷地調整、改革和不斷地完善。任何組織機構不可能也達不到最優,因為它只是實現目標的一種方案。任何方案有利必有弊,十全十美的方案是不存在的。因此,評價任何組織結構應根據一定的目標、環境和原則,從中挑選一個較好的方案——滿意方案。或者說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任何組織都要不斷地改善。
組織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和過程。因為:第一,組織結構必須反映目標和計畫,而目標和計畫是隨時在變的;第二,結構反映了管理者可以適用的職權,而這個由社會決定的處理問題的許可權是會變化的;第三,組織機構必須同其環境相容,不斷變化的經濟、技術、政治、社會以及倫理因素構成了組織結構的前提條件。第四,由於組織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即除了研究組織本身的優缺點外,還要考慮組織中人的積極性。如果說一個企業人不行,再好的組織也無效果,因此組織管理就是要考慮人和組織機構、人與方案的有機結合,即考慮人的素質。組織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態的概念。

5企業組織管理的客觀要求

一個良好組織的客觀要求(標準)如下:
第一,追求共同目標。因為,一個組織總有它的目標,任何組織管理要求組織的各個部分、組織的各個成員都圍繞組織這個目標並為之奮鬥。局部服從整體。
第二,自願效力。任何組織都要有號召能力(組織能力),能調動組織中任何一個人的積極性,使他自願為組織效力。
第三,意志溝通。一個良好的組織應該是溝通每個職員意志的橋樑,並使職工的行動統一到組織的目標上來。這樣組織指揮才有民眾基礎。上下級意志溝通的渠道必須暢通。但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許多領導高高在上,上下級意見很難溝通,民眾意見很大。
第四,協調工作。任何良好組織應是協調工作的樞紐,對執行工作的任何環境變化都能及時發現、調整,及時預防,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
另外,一個良好的組織還必須有先進的觀念。

企業組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

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人是企業的主體。以人為本,是現代化企業應遵循的管理理念。但華恆智信在多年的人力資源諮詢工作中發現,雖然有很多企業打著“以人為本”的旗號,但要把這個理念落實到實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人本管理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最核心的任務之一,就是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企業的經營目標的實現。對於如何實現企業的人本管理,華恆智信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理念
品牌是由全體員工共同經營的。人是組織中最活躍的因素,對組織的全部活動起著支配作用,是決定組織存亡、品牌興衰的根本原因。在當前品牌管理趨向團隊化時,人性管理更是組織內部團結的帶,溝通的橋樑。如果組織把員工看作同舟共濟的“夥伴”,那么就會形成把個人生命價值與品牌經濟價值融為一體的團隊,使每個人在團隊中發揮個人潛力,充分施展才華,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如果沒有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為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也就不會有組織的繁榮、品牌的樹立。
2.創造適應人性的工作環境
要進行人本管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很重要。日益成為品牌管理主流和新特色的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種實踐形式,是創造適應人性的工作環境的基本途經。柔性管理重視情感管理、民主管理、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開發,強調組織的柔性化、決策的柔性化、行銷的柔性化。柔性管理提倡員工參與品牌管理,廣泛開展民眾性技術創新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廢除陳規陋習,重視醫療保健,開展非正規活動,信任員工,加強溝通,從而建設良好的工作環境。
3.培植滿足人性的發展土壤
在20世紀,管理用的是“屋頂學說”,員工到公司上班,領公司的薪水,公司為員工遮風擋雨,只要員工能為公司做貢獻,員工個人發展不發展或者能有多大發展都沒有太大的關係。21世紀則不同了,員工和組織的關係已經變成了“土壤”關係,公司有很多資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員工在這片土壤中自然成長,接收風吹雨打,能長多高就長多高,這就是“土壤學說”。發展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性的本能。正如馬斯洛所說“從人的天性可以看出。人類總是不斷地尋求一個更加充實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實現。從自然科學意義上講,這與一粒橡樹種子迫切地希望長成橡樹是相同的。”員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能量,企業也應該為員工的成長培育肥沃的土壤。海爾總裁張瑞敏認為“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該組織內的人,而不在產品和技術”。只有當人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才會產生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產品和技術的競爭力是人的競爭力的外在體現;只有每個員工實現了國際化,品牌才能實現國際化。
從發人深省的口號到人盡皆知的共識再到身體力行的具體實踐,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深刻地體會到人力資本是一種有潛在回報率的資本,對人的重視歸根結底是對投資回報的重視。因此,企業就是通過圍繞調動企業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去展開企業的一切管理活動的,就是要在整個管理體系中真正確立起人本管理的主導地位,花大氣力形成獨特的企業風格,創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高度重視員工個體各個方面的需要,提升個體能力和積極性,突出重點大力開發人才資源,扎紮實實地構建好符合企業實際的人才工程,並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識,關心、愛護和尊重人才。

相關條目

企業 管理 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