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諷

模仿他人作品,在句法語調上予以惟妙惟肖的模仿外,另為營造滑稽或嘲弄的效果而採取的一種修辭形式。

介紹

模仿他人作品,在句法語調上予以惟妙惟肖的模仿外,另為營造滑稽或嘲弄效果而採取的一種修辭形式。或者針對世俗的現象以嘲弄諷刺,都屬於“仿諷”的範疇。仿諷也可稱之“模擬嘲諷”,意為藉形式與內容之不諧調,產生滑稽悅人的效果。也稱仿擬。請看下面的例子:

舉例

緩和緩和,多少惡行假你的名而行。
(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吉倫特派羅蘭夫人的名句“自由、自由,多少惡假汝之名而行”而來。)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大風起兮沙飛揚,土填耳目兮心內慌,安得家屋兮躲一場?
(由漢高祖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而來。)
肢體與車體齊飛,血肉共零件一地。
(由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