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影圖形

仿影圖形

仿影圖形是正負形的一種。 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圖形的形態特徵以及構形與組織 理論支持:1.圖形的形態和特徵2.構形和組織3.圖形創意的程式4.色彩的套用 課時安排:5課時

正負形創意設計

【學習目標】

【教學內容】

仿影圖形 仿影圖形

正負形正形與負形相互借用,在一種線形中隱含著兩種各自不同的含義。

面對德國設計師德雷維斯基·雷克斯(Drewinski Lex)先生所作的愛情劇《安托尼和克雷歐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招貼圖形時,我被設計師那種妙用平面空間的藝術手法所感染。在女性和蛇之間用其正負形,一線兩用,將女性溫柔的特性以及基督文化中蛇與女性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享受著藝術營造的美妙的文化空間。

當我們注意白色的女性體態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其分界線顯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部分,當我們注意紅色線條時,一條美女蛇在平面空間中遊動,其線形的變化隨著視覺的移動而變換著形狀。

按照”相互統一、相互排斥“的這一物理學原理,正負線形成了各不相讓的局面。正是由於這種抗衡、這種矛盾而顯示出藝術化同形的特殊魅力和視覺上的滿足與快感。 正負形在我們生活中常被採用,如: 兒童的智力填充遊戲,在我國道教文化中廣為傳播的太極圖形。設計師們利用這種形式,讓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們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間的存在,以及它們的美妙之處。

中外傳統的藝術也常常被我們所運用,如: 超現實主義創始人埃舍爾(Escher)先生的“太陽和月亮”(Sonne and Mond)就是正負同形的典範。

通過這類作品能使我們感受到,正負形的藝術價值。正負形的相互借用,能產生更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課題名稱:正負形

▲ 課題內容:以人和人,物與物,或人與物結合作正負圖形,使之統一在一個平面體中。

▲ 教學方式:以中國太極圖為例,說明正負形的含義及視覺效果,並分析正負形的特徵及構成條件。

▲ 教學要求:

1. 要求學生在使用正負形時注意表達簡潔,兩者交接界處的處理要巧妙,同時注意外形的處理也要恰當。

2. 作業量及尺寸:在A4紙上每人創 意10個圖形

▲ 訓練目的:

我們常說“一語雙關”,語言是這樣,視覺化的圖形語言同樣是這樣。人們十分注重實空間的利用,實空間的外形,而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對虛空間的利用和把握。正負形的訓練目的正是強調虛實的同等重要性。引導學生要用三隻眼去觀察生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元素。

理論支持----圖形創意的組織

教學過程:

一、圖形的形態和特徵

1 、共生圖形

(1)圖形形態:共生圖形的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正形與負形的形態;另一種是形與形的相互借用的形態。前者是由輪廓線的共用而線上形中隱含著兩種各自不同的含義。共生圖形是一種“相互統一、相互排斥”的矛盾顯現,創造的一個特殊的物形機體,屬於“一語雙關”的圖形。

(2)圖形特徵:有共用線或以共用線形成的形。兩種共生形態分別形成的正負形和多形共用的關係都是完整而且獨立成形的,相互依存,同等重要。正負形的關係實際上是“圖”與“地”的關係。圖形與背景交替顯現,能把同一部分看作兩個以上對象的圖形。多形共用的關係實際上是形的借用關係。

(3)構形手段:

構形手段一:作物形甲的輪廓線,使其同時是物形乙的輪廓線,甲乙形互借互生,即形成了共生圖形的顯著特徵——共用線。

構形手段二:作物形甲的輪廓線,使物形甲的部分形象也同時構成物形乙甚至物形丙的部分形象,形成巧妙的整體結合,即形成了共生圖形的另一顯著特徵——共用形。

(4)創意特性的表達:表達的關鍵取決設計師本人對“形”的感覺敏銳度。要在瞬間即能看出這一個正形的負形,並能就負形的變化和正形與它的組合判斷出端倪;要有意識地去發現“形”的共用關係,並用這種關係使原形象轉變為新的形象。

2、 換置圖形

(1)圖形形態:換置圖形的形態中保持著原有圖形的基本特徵,用其它類似的形狀去替換原物形中的某一部分,雖然物形中的結構關係不改變,但經過組合後的圖形面貌卻因形的替換帶來了“義”的升華而煥然一新。

(2)圖形特徵:換置圖形和被換置形所產生的作用,導致了邏輯上“張冠李戴”的荒謬,同時,替代物的荒誕和異接改變了圖形本身的形態,從而產生“義”的轉換,但視覺效果卻並未失去意義。

(3)構形手段:在創意時,常用的辦法是把一個物體的某一部分更換在另一個物體某一部位上,或將一個物體的整體移植在另一個物體的某個部位上。無論用局部的形還是整體的形去作替換物,被替換的原物形都只能是部分替換。物形換置時,要注意尋找物形甲與物形乙之間的功能上的聯繫和形狀上的近似。

(4)創意特性的表達:創意特性表達是由相似“形”但不同“義”的形象互換顯現異常。創意特性表達是由有生命形象同無生命形象的相互替換顯現異常。創意特性表達是由打破或斷開、開啟、割開、展示內部形象與常理的不同來顯現異常。創意特性表達是由遮擋同一物形,使其內外、前後或上下部分顯現異常。

3 、複合圖形

(1)圖形形態:複合即是合成。複合的形態即是由多個合為一體。複合圖形是為了用個別反映一般、代表一般,需要集中一批形象的長處,藉助於合成手段去創造一個儘可能典型與理想化的圖形。

(2)圖形特徵:有基本圖形的影像,但其結構被其它圖形大部分或全部替換,或者可以看成是用其它圖形去填充基本圖形的影像。

(3)構形手段:根據創意主題確定基本圖形,往往是以常規物象為基礎,再依據常規物象的生理結構或形象、光影關係選擇另外一些物象安排在它的輪廓、影像中;或者用所選擇的物象去替代常規物象的構造。

(4)創意特性的表達:創意特徵的表達體現為一圖多形,圖中有圖。

4、 悖理圖形

(1)圖形形態:呈現矛盾的、有違常理的圖形形態。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物形結構和物形關係被構合在一起,顯示出新的非邏輯的聯繫,從而突破原物形的局限而產生新的意義。

(2)圖形特徵:在顯現驚奇和重新認識物形中把隱藏於物形深處的含義,通過不著邊際的或看似荒唐的偶然結合表露出來。給人以荒謬、無理的視覺效果,而又使人對這樣的悖理信服。

(3)構形手段:

構形手段一:將客觀物形作異常變形,或體量上的放大縮小造成對比,或常識中的錯位,或生理結構和自然規律的改變。

構形手段二:將客觀物形的有序狀態作成雜亂無序,或增添形象,或改換運動方向,或作無序連線。

(4)創意特性的表達

謬悖:用換置形象的辦法破壞生活中熟悉的、合理的和固定的秩序,將生活中的形予以荒誕、無理的表現,以加深悖理印象。

互補:讓兩種物形共同補充,一種物形完成對方的一部分形狀,顯現互為矛盾的衝突。又稱為互悖,這為互悖的一種形式。

自補:用自身形象的一部分去完成自身形象的某一部分形狀,產生自我矛盾的神趣。這為互悖的另一種形式。

5 、矛盾空間圖形

(1)圖形形態:主要是表現視覺空間的矛盾性。顯現出模稜兩可的視覺效果。這種空間只能構成在二維的平面上,可以表現和認知,卻不能真正完成。是利用視覺學原理創造特殊意義的空間關係,可以從多種角度觀看的物形組合。

(2)圖形特徵:一個圖形同時存在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空間中。它所表現出來的物象空間給人有陌生和不確定性。整體上看,它是荒誕的,不可能的,從不同視角看,它的各種形的共存關係又是天衣無縫的。這種空間表現形式,改變了空間的連線規律,使原本靜態的、實在的物象在視覺上產生了忽前忽後、忽上忽下的空間變幻效果,從而使觀者的判斷力失去控制,進入迷惑的狀態。

(3)構形手段:利用視覺認知狀態的交替變化,通過線條、明暗以及透疊的手法表現或前或後,或凸或凹的雙重視幻效果。利用透視原理,藉助多視點的構形手段,在同一空間圖形中表現不同空間觀念的並存,從而顯示出圖形所表現空間的矛盾性。

(4)創意特性的表達:違反正常空間觀念的組合,在產生矛盾空間印象的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形態和新的觀念。創意特性表達是通過多視點的圖形特性使圖形產生具象與抽象、主觀與客觀的超現實意境。

二、構形與組織

1、 模仿圖形的組織

(1)仿形圖形:是指利用現成物品,經過對形象的外形進行模仿、變化的創意,組合成另一種物象的形狀,並賦予其生命的意義,使兩者的含義得以連線。仿形圖形更多展示的是幽默、奇特的形象,是常規觀念下的特殊變化。仿形圖形的根本是替換。

(2)仿影圖形:是利用客觀物體在光的作用下產生的投影,用影子的變化構成特殊的視覺語言,表現比單純的投影更有意義的圖形。生活中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影子被用一種新視覺形象的影像替換,使其呈現出與原物體不同的對應物。影子的構成要注意:一是需要準確的形;二是影像形應該簡潔;三是要讓影像體現出創意。即客觀物體的描繪是“畫龍”,影子的表現是“點睛”。

(3)仿結圖形:是通過藉助一個與原有物形相異(但又保留原物形特性)的物形來替代常規中顯現的物形,使之獲得一種新的特殊的物形。仿結圖形在視覺傳達中具有無法替代的特殊性。常規中不可能的事,可以通過二維平面來實現,是一種打破常規觀念的思維。

2 、集合圖形的組織

(1)散集圖形:把物形、文字、裝飾等,以打破空間性和時間性的方式組合在一起,使各部分都成為有機的整體。散集圖形的組織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布局。在散集圖形中既可以以某一種物形為主,也可以讓所有物形處於同等重要位置,而不嚴格劃分物形的主從關係。

(2)增值圖形:增值圖形是將常規物形的其中一部分物象或整體重複增加;或對移入其它物形中的形狀進行排列,並明確各部分之間的轉換關係。由於數量上的增加和形的重複,使增值圖形徹底擺脫了現實中的客觀物形,給人以視覺的重複美感;由於有意識的添加或者重複造成特別的訴求關係,方可表示對某一要素的強調。

3 、分解圖形的組織

(1)斷置圖形:將生活中非正常狀態不可能中斷的物形,用折斷、撕裂或分離的方法構形,其撕裂和斷裂的狀態是令人震撼的,傳達一種新奇的觀念。構形時,先確定一個完整的圖象,再據其創意目的,分割成若干段或塊,部分塊面可作成與原圖形內容一致,但視點不同的形象

(2)拼置圖形:利用其它物形作合成,使其呈現新的物形的形象。它是各種物形的混合體,也是一種異質同構關係。拼置圖形注重的是形的結合,只需保持主體物形的部分形象,其它拼置形的形象特徵並不拘泥於與主體物形的相似。拼置形的作用是對主體物形進行添加和替換,有些類似於換置圖形。但它比換置圖形更強調整體形象的變異,而且用於替換的拼置形可以是很多種類,局部也可以不依照主體物形的構造進行添加。

4 、變異圖形的組織

(1)延異圖形:延異圖形是指物形延展造成的形的變異和演變轉化。將各種不同物形,通過漸變的形式由一種物形過渡到另一種物形,在起始形和終止形之間尋找中介體,並整體的展現出來,構成新的圖形。構形時,先確定起始圖形和終止圖形,再尋找並營造出兩圖形的中間元素圖形,分別將中間元素圖形同起始圖形和終止圖形發生聯繫,又得出過程中間的另一元素。

(2)維變圖形:維變圖形是借用二維的視覺空間,創造出三維視覺空間觀念的圖形。它可以把二維的物形三維化,也可以把三維的物形二維化。產生縱錯三維的視覺效果。混淆了二維和三維空間,也稱為混維圖形。構形時,二維空間與三維立體的轉換和組合,使正常的空間關係被解體。維變圖形構合了一個趣味無窮的發生空間變異的世界。

三、圖形創意的程式

1 準備階段

(1)題材選擇和比較:根據主題選擇題材。

(2)素材的收集、組織和整理:當針對主題的題材確定後,應儘可能多地收集相關素材,同時也可以廣為收集與本次設計關係不大的素材作為備用或待用的資料。

2、 分析階段

(1)針對選題開啟思維程式,分析素材的可用性

(2)針對思維程式分析可能制約創意的各種原因

3 、定位階段

(1)策略的取向:設計師的創意到底要傳達給觀者怎樣的理念?設計師根據什麼來為圖形定位?設計師怎樣定點陣圖形內涵?創意的內容適合用何種構形方法體現……構成了這一階段的問題焦點。

(2)內涵的定位:圖形的創意是以其內涵來傳遞信息的。在進行圖形設計前,必須明晰本次創意的內涵,即圖形的視覺形象和要表達的內容;設計的圖形和創意是否吻合;象徵性的語義怎樣在圖形中予以體現。

4 、抉擇階段

在分析和有明確定位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新意、最能準確傳達創意的構想,確立獨特新奇的創意手段。

5 、表現和製作階段

(1)表現手段:表現手段一是要與創意相吻合,二是要深化原創意而不是使創意質量被削弱。

(2)圖稿方案:在這一階段里特別提出,運用圖形創意的構形原則和組織方法多畫變體稿。再從中選出部分極具視覺力的圖稿,綜合各種可能方案的優勢,進行取捨修改後完成定案。

(3)製作:不同的製作就有不同的畫面效果,製作技巧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作品的優劣。在製作中,要充分考慮繪製工具、材料和成像手段的表現形式、技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