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始建於1927年,是一所特色鮮明的,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廖仲愷先生名字命名,以農學、工學為優勢,農、工、理、經、管、文、法、藝八大學科協調發展,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外國留學生招生資格的紀念性高等學府,是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及全國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脈深厚,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廣州市。現有海珠校區、白雲校區、番禺鍾村實習農場,占地面積2264餘畝(含征地中的白雲校區二期620畝用地)。截止到2016年6月,設有18個二級學院及一個教學部,54個本科專業、3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餘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農、工學科為優勢,農、工、理、經、管、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省屬本科大學。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廣州,校園集雲山之神秀,匯珠水之靈氣,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前身為仲愷農工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議、國民黨中央為紀念廖仲愷先生愛護農工的意願而決定創辦的。學校於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長15年。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題寫校名。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為爭取社會各界支持辦學,促進學校發展,1987年4月,根據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提議,經中共廣東省委同意,成立了學校董事會,王震任名譽董事長,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任董事長。1997年,廣東省省長盧瑞華任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2008年,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任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會成員由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擔任。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備受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關心。黨和國家領導人葉劍英、鄧小平、楊尚昆、王震先後為校園內的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廖仲愷銅像、何香凝漢白玉塑像和廖仲愷紀念碑題字。國家主席楊尚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何魯麗、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暉、霍英東、馬萬祺等多次親臨學校視察指導工作。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廳一貫關心、支持學校建設,有力地推動著學校健康快速發展。海內外各界人士深懷對廖仲愷、何香凝及其開創事業的崇敬和景仰,不斷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大力支持,霍英東、馬萬祺、何厚鏵、曾憲梓、何鴻?、楊釗、劉宇新等一批港澳社會名流為學校捐款興建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等,添置教學科研和醫療衛生設備,設立獎教獎學金,為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不遺餘力。
八十多年來,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專家、學者以及省部級領導幹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農業部部長陳耀邦等。
學校占地面積111.47萬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區占地17.78萬平方米,白雲校區占地60.34萬平方米,鍾村實習農場占地33.35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931人,其中正高職稱77人,副高職稱213人,具有博士學位113人、碩士學位400人。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841萬元,圖書館藏書108萬冊,其中紙質圖書82萬冊,電子圖書26萬冊,全文電子期刊2.5萬種,各類全文和文摘題錄資料庫16個。校園網覆蓋全校。
學校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現設有16個院(系、部)和亞洲最大的雅思考試中心。擁有45個本科專業,設有生物化工等4個碩士點。學校面向全國8個省市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萬人。
近三年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68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美國福特基金課題1項,英國皇家學會課題1項,科研經費2700多萬元;獲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廣東省農推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31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70篇;出版著作50部。
學校先後與英國貝德福德大學、布萊頓大學、利物浦大學、布魯內爾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夏威夷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等建立了友好互訪和學術合作關係。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回鄉大學生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廣東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廣州市助殘志願者先進集體、廣州市“雷鋒號”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廣州市文明單位,在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學科建設

學校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學校現設有17個二級學院(系、部)和華南地區最大的雅思考點;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碩士一級學科點設有13個二級碩士點、5個農業推廣碩士招生領域、45個本科專業,其中16個名牌、特色專業,含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學校面向全國17個省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5000餘人。
學校擁有各級各類重點學科17個,精品課程16門,重點實驗室5個。近五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其中國家級45項,省部級27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廣東省農推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學校共出版學術著作300餘部,在國際權威雜誌Nature上發表論文1篇。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為高志青副研究員,院長為駱少明教授。

學校地址

①海珠校區(267畝):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海珠校區及其周邊地區地圖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路501號(北區正門(南門));
紡織路東沙街24號(北區北門)
仲愷路500號(南區正門)
②白雲校區(2109.57畝):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廣新路388號(廣州第二大學城內)
③番禺鍾村教學實驗基地(500畝):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鍾村
【通訊地址】(海珠校區北門收發室)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24號
郵政編碼:510225

學院環境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廖仲愷先生名字命名,服務於區域經濟和現代農業的多科性省屬本科大學。學校位於南方歷史名城廣州市,海珠校區位於市中心珠水之濱,海印橋與江灣橋之間,毗鄰大元帥府

占地面積17.7萬平方米;正在征地建設的白雲校區位於白雲區帽峰山下,總占地面積140多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鍾村教學科研基地位於番禺區,占地40多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光榮校史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校前身為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女士於1927年為紀念廖仲愷先生而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廖仲愷犧牲後,何香凝為繼承丈夫遺志,與詹似菊等8人提議於廣州中山路旁劃撥空地建設仲愷紀念公園,其內附設農工學校.此提案於1925年10月5日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17次會議上獲得通過,並成立了紀念廖仲愷先生籌備委員會。但由於在中山路旁征地受阻以及經費緊缺,仲愷紀念公園無法建成。何香凝據理力爭,決心建立仲愷農工學校。
1926年春,國民政府劃撥珠江南岸石涌口一帶共250餘畝地為仲愷農工學校建校用地。除原籌備委員會外,成立校董事會。聘請教育家許崇清(後任中山大學校長)為校董事會主席。校董有何香凝、蔣介石、宋子文、孫科等。3月,又成立仲愷農工學校籌備處,何香凝為主任,何品良、陳頌碩等15人參加具體籌備工作。
何香凝在給向學校捐款的省港罷工委員會的答謝函中申明了仲愷農工學校的辦學宗旨:“蓋仲愷先生生前努力於農民運動……今不幸工作未完成,身遭奸徒狙擊,以至其志未得實現。故同人等發起籌建仲愷紀念公園及農工學校,即本其未竟之志……若該校發展,則吾國……前途不致落後,經濟方面或可挽回……是紀念仲愷先生,亦即救國之道也。”
當時國民政府因財政收入甚微,僅為建校補助撥款2萬銀元。經過何香凝和校董事會的努力,當年共向社會各界籌措創辦費11.3萬銀元,主要捐助者有黃埔軍校師生、省港罷工委員會、粵港各界熱心人士和海外華僑。何香凝聘請廣州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學生宿舍、課室、理化實驗室、蠶室、制絲工廠、學校辦事處等。當年冬建成包括學校辦事處(今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制絲工場在內的校舍1.6萬平方米及實驗農場(包括桑園、果園、魚塘)168畝。
學校聘請當時國內外的知名學者來校任教。何香凝通過各種渠道聘請早年留學日本時結識的留日專家學者。國內許多知名學者亦放棄原有高薪職位來校執教,其中包括蠶桑專家、農藝家楊邦傑、麥應端、朝鮮籍蠶桑專家桂應祥(後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等。
1927年3月26日,仲愷農工學校正式開學,首批招生98人,分讀三年制蠶絲本科與一年制蠶桑實習科。當年冬天,何香凝被紀念廖仲愷先生籌備委員會公推為仲愷農工學校校長。1928年春,增設農科(後稱農藝科)和附屬國小。後來又另設高級蠶桑科、高級農藝科和平民夜校,學生增至數百人。校門向農工子弟敞開,免收學費,並發放一伙食補助。
何香凝從當時國情和扶助農工的實際出發辦教育。她提出了“不徒鶩高深學理,而注重實驗,以訓練中級技術人才”的辦學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學校很快出成果,出人才。其中最突出的是培育優良蠶種,推廣制絲技術,為華南蠶桑業做出巨大貢獻。
經過兩年的辦學實踐,何香凝深感學校“經費竭蹶,規模狹隘,未盡擴充之責”。為解決辦學資金問題,何香凝攜書畫作品赴新加坡等南洋各地義賣,籌集辦學資金。此舉得到廣大愛國華僑的熱情支持,共籌得銀元十萬元。學校得以進一步發展,擴建了包括樂乾樓(參見後文)在內的一批校舍,並增購了一些教學儀器設備。
“九一八”事變後,仲愷農工學校師生積極到農村宣傳抗日救亡。抗戰爆發前夕的1937年7月初,何香凝在上海接見仲愷農工學校23名學生,激勵學生投身抗日救亡,英勇殺敵,“在戰鬥中學習”。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廣州成為日寇奪取的重點。仲愷農工學校附近的海珠橋成為日機的轟炸目標,師生安全受到重大威脅。1937年秋,仲愷學校遷至南海縣西樵山官山圩。廣州陷落前夕,原留守廣州的學校員工亦攜重要物資外遷。重要物資中包括仲愷農校經多年蒐集到的數百個廣東家蠶原種及所育成的“仲愷蠶種”系列品種,以及廖仲愷犧牲時的血衣和一批貴重儀器。這批物資由以學校技師桂應祥為首的一批員工護送,經越南河內運往雲南,可惜均於遷徙途中遺失。
抗日戰爭中,仲愷農工學校師生根據廣東戰況,先後搬遷到佛山南海西樵山、中山縣南屏鄉、澳門、韶關樂昌縣西鄉桂花村、雲浮羅定縣松朗等五地堅持辦學。每到一處,都宣傳抗日,扶助農工,生產自救,在戰鬥中學習成長。不少肄業校友和畢業生更是投筆從戎,走上抗日前線,甚至為國捐軀。如在佛山南海西樵山官山圩期間,學校與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廣州執信女子中學聯合成立抗日救亡團體“南海縣民眾抗敵後援會特種宣傳工作團”(簡稱“特宣團”),堅持抗日救亡宣傳。每周在官山圩以雲瀛書院為固定劇場演出抗日話劇,有時還赴附近鄉鎮演出,1937年12月26日,郭沫若來到官山圩,為仲愷學子作了題為《抗戰必勝》的演說,並在觀看“特宣團”演出抗日多幕劇《回春之曲》後題詞:“革命不忘讀書,讀書不忘革命”。
廣州陷落後,汪偽政權曾企圖誘使仲愷學校回廣州復辦,派人赴香港遊說何香凝。何香凝當頭怒斥:“日寇一天不離開廣州,仲愷學校誓不回家!”1942年,何香凝行經粵北曲江時約見仲愷農工學校負責人陳頌碩,辭去擔任15年的仲愷農工學校校長職務,仍擔任校董事職務。此後學校更名為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後增設高級農村合作科專業。
抗日戰爭勝利後,何香凝致函國民黨最高當局,要求“恢復其原有制度及精神”,保護校產,復辦學校。1946年,廣東省仲愷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在廣州原址復校。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於1954年春更名為“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主要專業有農作物、養蠶、獸醫、植物保護、土地規劃、農機、經作等。辦學規模得到空前擴大。1980年,學校被列為全國重點中專。
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校名由國家副主席王震將軍題寫。1985年起招收專科生,1987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
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學校標誌

圖書館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圖書館隨校變遷八十年,歷史久遠。1927年,圖書館隨學校創辦而誕生,原稱仲愷農工學校圖書館;1959年,仲愷農工學校與廣東省農業幹部學校等五所中專學校合併,校圖書館改稱仲愷農業學校圖書館;1984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改稱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亦易其名。2008年學校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圖書館隨之易為現名。館舍面積0.4萬平方米,由總館、白雲分館構成。
圖書館現圖書館大樓由港澳知名人士馬萬祺、何厚鏵、曾憲梓先生等捐資興建,1994年6月落成,同年9月正式開放。本館設有閱覽座位500個(包括自修室座位)。設有采編部、流通部、期刊部、參考諮詢部和技術服務部。分設七個基本書庫和二個閱覽室。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達到112.9817萬冊,其中:紙本文獻80.9817萬冊,電子文獻折合館藏34.9萬冊;中外文期刊和報紙1300餘種。文獻資源覆蓋農、工、文、理、法、經、管、生物、藝術等多學科,已初步形成了多學科、多載體、以熱帶、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生物科學文獻為特色和優勢的文獻保障體系。
作為學院的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原則,努力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根據學院的性質、任務和專業設定情況,確定館藏文獻內容以生物、農業、經濟、食品科學、基礎科學等學科為主。
圖書館非常重視數字資源的建設,已先後引進了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優秀學位論文資料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資料庫、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中文文獻資料庫,還有BIOSISPreview題錄資料庫、SpringerLINK全文期刊資料庫、Agricola農業期刊全文資料庫、ProQuestBiologyJournals生物學全文資料庫等外文文獻資料庫。同時還建立了25.95萬冊圖書的數字圖書館。上述數字資源面向校園網用戶提供24小時免費線上服務。圖書館採用了SULCMISш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使圖書的採訪、編目、流通等實現了網路自動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工作效率。為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圖書館制定了一套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業務工作規範,並實行了聘任制,各項工作正不斷向規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是由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王震提議,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設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開館。葉劍英元帥題寫了館名。最初主要展覽廖仲愷、何香凝的革命事跡,他們的兒子、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逝世後,經中央同意,本館增加了廖承志事跡陳列,並於1984年6月10日紀念廖承志逝世一周年之際重新開放。館址為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為原仲愷農工學校辦事處舊址,1982年10月12日被廣東省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本館被列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本館開館後,受到中央和廣東省、廣州市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王震、楊尚昆、康克清、廖承志、谷牧、劉田夫、任仲夷、楊康華、梁靈光、楊應彬等中央和省市領導都先後來館參觀並指導工作。1984年5月,聘請廖仲愷、何香凝之女廖夢醒擔任本館名譽館長。
本館行政級別現為處級,現有事業編制6名。在進行日常管理、保證對外開放的同時,本館注重科研和宣傳工作。研究人員出席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23人次,提交論文20篇;在各種報刊、雜誌發表文章95篇;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廣東省委統戰部等單位,合作召開了兩次(1987、1993)廖仲愷、何香凝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論文集2部;參與《紀念廖仲愷何香凝》畫冊、《廖承志文集》等的編輯工作;出版專著《廖家兩代人》1部。本館還積極與傳媒合作,為《秘密大營救》、《廖承志在沉思著》等電視劇提供資料,為江蘇省出版總社製作《廖氏英傑》(光碟)、鳳凰衛視拍攝紀錄片《繪我情深——紀念何香凝誕辰123周年》、中央電視台拍攝《黃埔軍校》等工作提供資料和人員幫助;《廣州日報》、廣州電視台(《名城風采》欄目)等媒體,廣州市委宣傳部電視電量片《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國防教育基地巡禮》均曾介紹本館。
開放時間:每周一、三、五8:00——12:0014:30——17:00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24號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內

樂乾樓

樂乾樓是北齋拆除後,廣州市區內現存唯一的四合院建築,位於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海珠校區西北角,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西側,仲愷師生俗稱其為“四合院”。其建築形制與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類似,為中西合璧的二層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197.6平方米,高10米左右,有房間共35間;原有南大門,四周走廊相通。其結構精巧,外形優美,外部為紅磚灰瓦,五支磚柱用進口“紅毛坭”砌合,樓內木閣樓板鋪花階磚,頗具嶺南風格與時代特色。
樂乾樓始建於1930年。仲愷農工學校成立之初,曾面臨資金窘境。時任校長的何香凝為解決辦學資金問題,攜書畫作品赴新加坡等南洋各地義賣,籌集辦學資金。此舉得到以華僑領袖胡文虎、陳嘉庚等人為代表的廣大愛國華僑的熱情支持,共籌得銀元十萬元。1930年開始擴建校舍及基礎設施,其中就包括樂乾樓。樂乾樓於1931年上半年落成。校籌備委員會委員之一,時任國民黨中央海外部部長的國民黨元老林森為其題匾。
樂乾樓建成後,成為仲愷農工學校重要的教學與科研場所。樓內設有當時華南地區最大的蠶種冷藏庫以及蠶種改良實驗室,為仲愷農工學校辦好蠶桑、推廣良種服務。蠶種庫部分對外開放,為廣大養蠶農戶提供蠶種暫存服務。學校還聘請朝鮮籍蠶種專家,後來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的桂應祥為高級技師,研究蠶種改良,從大量的外來蠶種與本地蠶種的雜交後代中,篩選最佳的組合,育成繭厚優質、抗逆性強的“仲愷蠶種”系列良種,在南海、順德等蠶區廣泛推廣,深受蠶農歡迎,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廣東養蠶業的當家種,為振興我國當時的主要經濟支柱蠶絲業作出過重要貢獻。廖仲愷犧牲時所穿的血衣也曾存放在樂乾樓內,可惜後於抗戰遷校時遺失。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於日軍之手。仲愷農工學校遷址南海西樵山,校園淪為日軍軍營。樂乾樓亦遭蹂躪,其中設施被日軍大肆拆改。抗戰勝利後,樂乾樓又曾暫充戰俘營。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撥款予以修葺,用作教師宿舍之用。
1968—1973年,仲愷農業學校停止招生6年。樂乾樓為多個校外單位所占用。直至1980年前後才完全撤離。此時樂乾樓已成危樓,封存擱置。
近幾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開始對樂乾樓進行全面修繕,已經基本完工。經過修繕之後的樂乾樓將會更好地彰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仲愷精神。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藝術展覽館位於海珠校區北部,英東實驗大樓北側,教工宿舍近旁。館址為何香凝先生當年任仲愷農工學校校長時的舊居,今闢為藝術展覽館。展覽館不定期舉辦一些繪畫、攝影等藝術作品展覽,主要是學生作品展覽。

歷史沿革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像
學校前身為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先生於1927年為紀念廖仲愷先生而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更名為“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為全國重點中專,培養了數萬名從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到國家省部級領導、工程院院士等優秀人才。1984年升格本科,定名“仲愷農業技術學院”,校名由國家副主席王震將軍題寫。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學校的發展。葉劍英鄧小平楊尚昆、王震先後為校園內的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塑像和廖仲愷紀念碑題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暉、霍英東馬萬祺周鐵農等多次親臨學校視察。1987年,學校成立了升格後首屆董事會,王震將軍任名譽董事長,時任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任董事長;1997年時任廣東省省長盧瑞華任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會成員由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以及海外港澳知名人士擔任;2008年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科研機構

熱帶亞熱帶園林花卉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
花卉研究中心
綠色化工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所
植物病理研究所
農產品加工及保鮮研究所
人工環境與控制研究所
綠色工程研究院
產業經濟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仲愷文化研究所

院系設定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校圖書館
學校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秉承何香凝先生的辦學宗旨,弘揚仲愷精神,突出農、工優勢,產學研緊密結合,形成了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設有農業與園林學院、輕工食品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機電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化學與化工系、計算科學系、人文社科系、外語系、藝術設計系等14個院(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等2個教學部,熱帶亞熱帶園林花卉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基礎化學與生物化工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亞洲最大的雅思考試中心。
專業設定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學院有生物化工、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植物病理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4個碩士點,40個本科專業,學科覆蓋農、工、理、經、管、文六大門類,其中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物化工專業獲選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植物病理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套用化學、作物遺傳育種、製冷及低溫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獲選為校級重點學科。現有在校普通本科生萬人。

辦學條件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科學樓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教學科研設施較齊全。海珠校區現有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科學樓、網路中心、電教中心和體育場等,固定資產總值2.5億多元;圖書館藏書101.98萬冊。白雲校區一期工程教學用房約4.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約7.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0.74萬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1.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4.04萬平方米。培訓中心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國際交流培訓中心位於教學樓三樓東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考試中心指定的IELTS(雅思)和TOEFLIBT(托福)考點。其中雅思考點創辦於1997年,是全國最早獲得批准的雅思考點之一,其規模曾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一,規模仍居全國第三。幾乎每周都有來自全國各地以至東南亞各國的考生們來到這裡,完成他們的人生跨越。

主要設施

海珠校區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海珠校區原本為完整的一整塊,後為仲愷路所分隔為南北兩區。北區包含辦公區、科研區、教學區、教工住宅區、學生生活區和體育運動區。南區主要為學生宿舍區和學生生活區。
物業管理中心
位於南區D棟北側。
仲園食堂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有兩個食堂。第一食堂位於北區西北部,樂乾樓南側,有上下兩層,二層包含煦苑餐廳(“煦苑”之名來自於廖仲愷的本名“恩煦”)。第二食堂位於南區D棟一、二層。兩個食堂均有白飯、各式菜餚、湯粉、面等各式飯菜出售,並提供夜宵直至22:00之後。一般認為第二食堂飯菜無論是飯菜種類多少還是質量均優於第一食堂。
自動售貨機

位於教學樓底,有各種冷凍飲料與小食品出售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移動公司營業點
共兩個,分別位於北區第一食堂對面和南區D棟北側。
涼茶店
共兩個,分別位於北區第一食堂東側門外和南區D棟北側。
文體設施
仲愷校內有露天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球場(以上南北區均有)
商店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校內主要商店有兩個。分別是位於北區第一食堂對面的學生生活服務中心與南區D棟北側的昌生超市。
學生舞廳
位於北區30棟1層
順便提一句:雖然仲愷沒有音樂院系,但是還是有兩台鋼琴供音樂愛好者們練習的。一台較舊的在學生舞廳,另一台較為嶄新,性能優良的珠江鋼琴在教學樓B301。
白雲校區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白雲校區規劃圖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白雲校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以東的廣州第二大學城——鍾落潭高校園區。校園處於群山環抱之中,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校區總占地面積1826136平方米。全部工程將分三期建設,先期建設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積60.3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4.0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約4.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約7.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0.74萬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1.4萬平方米。
經過長達數年的征地與近一年的建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白雲校區一期工程學生宿舍與食堂已經於2010年暑期竣工,教學樓於2010年秋季竣工。擁有八十多年悠久歷史的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2012年秋季開始,理科大一新生將在白雲校區住2年,大三回海珠校區;文科大一新生將在白雲校區住3年,大四返回海珠校區。

學生組織

學生會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會是在校黨委的領導和團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的學生組織,是團委及行政機關聯繫學生的橋樑和紐帶英東實驗大樓。在學院領導和團委老師的關懷和指導下,學生會秉承著“團結、務實、進取,服務仲愷人”的宗旨,堅持培養同學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發揚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精神,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積極而有效地開展學院的各項工作。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會參加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廣東省學生聯合會,為團體會員。本會的一切權力屬於全體會員。會員行使民主權力的機構是全校學生代表大會、各系學生代表大會和全班學生會議。
校學生會的基本任務是貫徹黨和學校的教育方針,促進學校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團結和引導學校同學成為熱愛祖國、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求合格人才,在維護學校整體利益的同時,表達和維護學生的具體利益。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方針,廣泛開展各種生動活潑、健康有益的校園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增進同學的團結,加強同兄弟院校和社會各界的聯繫與交往,達到提高學生思想覺悟,陶冶道德情操,廣闊知識視野的目的。
校學生會主席、副主席負責日常工作,並負責指導和監督直屬部門的工作。
學生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5名。校學生會下設14個常規部門及三個委員會,它們是:辦公室、宣傳部、文娛部、生活部、自律部、勤工部、學術部、網路部、信息部、社團部、公關部、體育部、檔案部、調研部、社團管理委員會、自律委員會、膳食管理委員會。

師資力量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廖仲愷紀念碑
學校師資和科研力量較強。現有在職教職工753人,專任教師485人,高級職稱教師21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45%;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學位教師312人,占教師總數的64%;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1人,省“千百十”工程青年學術骨幹18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學校科研能力較強,在研各級研究項目360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2000年以來,獲省(部)級獎勵11項;2004年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1篇。

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專家、學者以及省部級領導幹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農業部部長陳耀邦、“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亮馳等。

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廣東賽區獎勵5項,廣東省第八、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獎勵共12項,第五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獎勵2項,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學術節獎勵14項。畢業生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水平、工作作風、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都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評價。本科畢業生年底就業率平均為97.01%。

國際交流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仲園林蔭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港、澳、台地區交流頻繁,並先後與歐、美、亞、大洋洲的十幾個國家的學校建立了校際聯繫或合作辦學關係。

學校先後與英國貝德福德大學布萊頓大學利物浦大學、布魯內爾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夏威夷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等建立了友好互訪和學術合作關係,這些學校的多名專家學者來校訪問或講學。學校選送優秀青年教師、幹部出國深造、業務培訓、考察學習136人次。連續舉辦23屆的京津滬粵渝農業院校協作會議,定期交流辦學經驗,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發展目標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學大樓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回鄉大學生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廣東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廣州市助殘志願者先進集體、廣州市“雷鋒號”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廣州市文明單位,在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學校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是:穩步發展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經過五年或稍長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力爭學校成功更名為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努力把學校建成綜合實力進入國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打基礎(2006~2010年);第二步,上水平(2011~2015年);第三步,創名校(2016~2020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