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孫

仲孫

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一種姓都包含其獨特的、豐富的文化內涵,開枝散葉、生生不息,蘊育出優秀的中華兒女。仲孫姓即是中華民族百家姓氏中的一支,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千百年來,繁衍生息,子民已遷移分散各地。仲孫湫:春秋時齊國人,事桓公為大夫。慶父亂魯之後,弒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為孟孫氏,但留居於魯國的他的支庶子孫仍為仲孫氏,世代沿襲為仲孫姓。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莊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斑,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開,為魯閔公。

姓氏源流

仲孫仲孫

仲孫(zhòng sūn 仲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春秋時魯桓公姬允次子名叫慶父,因排行老二,故世稱共仲。他的子孫遂以仲孫為姓,稱仲孫氏。慶父亂魯之後,弒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為孟孫氏,但留居於魯國的他的支庶子孫仍為仲孫氏,世代沿襲為仲孫姓。

2、出自姜姓,春秋時期,齊國有仲孫氏。

得姓始祖:慶父。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魯公子慶公之後。慶父曰共仲,故以為仲氏。為閔公之故,諱殺君之罪,更為孟氏,亦曰孟孫氏。"由此可見,仲孫、孟孫,乃至仲氏、孟氏,原來統統都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他們的始祖,便是春秋時代魯國公子慶父。追本溯源,他們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考證,慶父是當時魯莊公的弟弟,在廷上大權在握,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後來魯莊公去世,其水般當立,可是慶父卻不喜歡般,就把般殺了,改立閔公。然而,閔公被立之後,表現卻不合他的意,於是他又遣使卜弒閔公於武閣。當時的魯國就是他一個的天下。他的部分子孫"以王父字"和後代的"孫"合而姓,稱仲孫氏。春秋時代的魯國在今山東省境內。故仲孫氏的得姓始祖為慶父。

歷史名人

仲孫湫:春秋時齊國人,事桓公為大夫。當時魯國發生災荒,齊桓公派仲孫湫以“慰問”的名義去偵察情況,回來之後,齊桓公問他:“現在是否可以攻打魯國?”仲孫湫說:“不可以,因為魯國有難,不可攻打他,只可更加愛護和幫助他!”齊桓公聽後很佩服仲孫湫的遠見。

仲孫蔑:即孟獻子。春秋時魯國人。他為人勤儉,體察民情。嘗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主張儉用和發展生產。時稱賢大夫。

郡望堂號

1、郡望

高陽郡:東漢桓帝設定,治所高陽(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西北30里)。

2、堂號

乾禮堂:春秋時魯國大夫仲孫獲,陪著魯昭公到楚國訪問。他因病不能相禮,就把禮講給昭公聽。他將死的時候,召集各位大夫說:“禮是人的骨幹,沒有禮就不能立在世上為人。”仲孫氏因號“乾禮堂”。

============================================================

仲孫姓宗祠通用對聯

〖仲孫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憂居碩彥;

魯采賢卿。

——佚名撰仲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齊國大夫仲孫湫,到魯國省難(探察內亂情形)回來,桓公問他:“魯國可以攻取嗎?”他回答:“不可。魯國還秉持著周禮。您不如幫助魯國平定內亂,和它親密一些。”下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大夫仲孫蔑,即孟獻子,曾說:“有一百輛車的大夫人家,不能養那聚斂的家臣。”當時稱為賢大夫。

-----------------------------------------------------------------

〖仲孫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省難得褒史筆;

聚斂見戒賢卿。

——佚名撰仲孫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見上《仲孫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憂居碩彥;魯采賢卿》聯聯釋)。

-----------------------------------------------------------------

〖仲孫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省難得褒於史筆;

聚斂見戒於賢卿。

——佚名撰仲孫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見上《仲孫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憂居碩彥;魯采賢卿》聯聯釋)。

============================================================

附錄仲孫姓典故、趣事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魯莊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莊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魯莊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靖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莊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買囑,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莊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斑,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斑。

當年八月,魯莊公病死,姬斑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斑。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莊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斑,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開,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越來野心越大。魯閔公二年,一對姦夫淫婦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回響,慶父畏懼,逃亡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

姬申得立,季友買通莒國押回了慶父,並將其殺死;因為哀姜是齊公室之女,所以齊桓公很生氣,將哀姜召回,也殺了。

在魯莊公死後的幾年裡,由於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而且極度荒淫無恥,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給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故齊國的仲孫湫到魯國弔唁回去後,曾嘆息地說:“不去慶父,魯難末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