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辛棄疾所倡,他將辭賦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議論、對話等具體手法移植於詞,為散文藝術與詞體創作之間打通了道路,擴大了詞的表現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驅遣自如,廣博精當,不但善於點化前人的詩句成語入詞,而且特別善於化用經史子小說中的語彙入詞,顯示出熔鑄百家、陶冶經史的特色,同時他還大量地運用表現力很強的口語、俚語入詞,化朴為美,新鮮活潑。
藝術特點
辛棄疾的“以文為詞”表現在:一、悲壯激烈,發揚奮厲的英雄主義色彩
辛詞的基調是英雄主義,堅定的抗戰決心,熾熱的愛國熱情,頑強的鬥爭精神,豪邁的英雄氣概,構成了辛棄疾最有價值的優秀歌辭的基調。他善於創造多種生動的抒情藝術形象,是前代詞家所沒有的。這些形象大都體現了上述基調。抒情主人公具有鮮明的愛國志士,民族英雄的特色。如:《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的將軍、《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江南遊子。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廉頗、孫權,劉裕等,可以說也是詞人奮發有為、雄姿英發思想性格的體現。即使是客觀景物,也具有活力激情。詞人在描繪自然景物時賦予它們英雄的性格和思想精神,如《沁園春·疊嶂西馳》寫山:“疊嶂西馳,萬馬迴旋,眾山欲東”。
二、豪放而悽美的風格
稼軒詞豪放之中蘊含著一種婉麗悽美情致,形成豪放而悽美的風格。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等,悲壯激烈之情,洋溢紙上。豪放之中,又能沈咽蘊藉,空靈纏綿,深得渾融深厚之妙。
三、以文為詞的形式解放
范開《稼軒詞序》評價辛詞:“果何意於歌辭哉,直陶寫之具耳。故其詞之為體,如張樂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又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無它,意不在作詞,而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詞自不能不耳”。辛詞在形式、格律、語言手法上大膽創新:第一,詞換片一般要換景、換意,他不受分片約束,如《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前九句寫軍營生活,直貫而下,末句來一大轉折,感慨現實。第二,手法上,有時大量運用典故,有時又純粹採取白描,不僅能抒情、寫景,而且能敘事、議論。第三,語言上,取徑甚廣,將六經、楚辭、莊子以及古詩中語句,一齊融化在他的詞中。用韻絕不限制,不講雕琢,隨意抒寫、行成一種散文化的歌辭。如《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況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又喜歡用通俗的民間俗語。如“快斟呵,載詩未穩,得酒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