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縣

令支縣

令支是古代方國名,春秋時為山戎的屬國,後改為令支縣。

簡介

令支古代方國名。春秋時為山戎的屬國。《周書》作“不令支”,《淮南子》作“令疵”。《漢書·地理志》:令支縣有孤竹城,蓋即商之孤竹國,周之令支、孤竹二國也。《史記·齊世家》作“離枝”、“孤竹”。《索隱》曰:離支音零支,又音令祗,又如字離枝、孤竹,皆古國名。秦以離枝為縣。是離枝即令支矣。秦置令支縣(令支故城在今河北遷安縣東),屬遼西郡。三國魏省令支縣入肥如縣。西晉永嘉年間遼西鮮卑段遼都於此。前燕復置。前燕、後燕時為遼西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併入陽樂縣

令支始源說法

“令支”地名的始源有幾種說法:
一、是來自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物產
“令支”是當時境內到處可見的野生果樹——杜梨。因杜梨樹枝多生木質尖刺,刺長約2厘米,對於人類行走、爬樹、採摘果實多有不便,給人印象很深,古代人多由印象深的事物開始認識,由此人們常說“梨枝”,而少說“梨樹”。“令支”即“梨枝”諧音演變而來,音變的同時文字也發生了嬗變。遷安、遷西地區,現在所產的安梨多是以杜梨為本嫁接而成的。但是,由於杜梨果小、味澀,不為人們所愛惜,隨著歷代開發和農業墾植,多為人們所砍伐,或作木材,或作薪柴,逐代大減。儘管如此,直至20世紀上半葉,在遷安、遷西各地仍處處可見杜梨樹。解放初期,閆家店鄉有個自然村叫“杜梨樹”。可見杜梨樹在歷史上確實是令支地域的一大自然資源和特殊景觀。“令支”緣此得名是順其自然,不足為奇的。
二、源自令支部落活動地域。
(一)來自崇鳥的先商部落分支。遠古令支部落崇鳥,以其鳥鳴聲“令支”(音鈴奇LINGQI)獲得族名、部落名。(二)西來“令人”活動之地。五六千年以前,我國的大西北居住著一個叫“西羌”的部族聯盟。按照《說文》的解釋,“羌”字從羊、從人,那么“羌”人就是西方以遊牧為生的牧羊人。而住在青海省的大通河流域的“令人”,就是這個部族聯盟中的一個以羚羊為圖騰的部族。後來,隨著陝北高原的黃帝部落聯盟沿北洛河流域遷到黃河北岸的山西晉南及河北等地時,西羌族中的炎帝部落聯盟也沿渭水東遷來到中原,一部分“令人”隨之來到運城盆地。夏商兩代,令人就在運城盆地繁衍生息。周滅商後,河東令人被迫遷徙。其中一支輾轉遷徙到河北灤縣、遷安等地,被稱作“令支”,其中大部分已成為華夏族,少部分還遠徙朝鮮、日本等境外之地。三、源於黃帝之妃嫘祖令支地域從黃帝開始就掌握了養蠶、剝繭、編制技術,故其名。後演化為地域名稱。四、來源於生殖崇拜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度中的男根崇拜,以梨枝來象徵男根。隨之分其地域的“孤竹”亦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