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橋景區

仙橋景區

雁盪山最北端的仙橋景區,傳說是仙人王子晉騎鶴飛臨之地。此間許多景點都跟這位飛仙有關:仙橋、仙亭、仙人洞(北石樑洞),吹簫峰,仙亭山,丹灶岩,石棋枰……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區內,山山水水間無不氤氳著清徹骨髓的仙氣。溪叫仙溪,湖叫龍湖,湖中有瓊島仙山,跳崖而死的貞女叫仙姑,她藏身過的石窟叫仙姑洞。佛可敬,神可畏,仙可親。老百姓最喜愛的是仙。仙是人渴望超越自身的產物,是升華了的人。所以仙境實即人境。碇步穿水,竹徑通幽,天上人語,雲間雞聲,說仙鄉說人寰都無不可,“桃花源”里的農夫,在山外人看來便是神仙。

景點特色

北石樑洞是一天然洞穴,又名“仙人洞”。洞頂有龍巖、獅子岩、鯉魚岩、玉兔望月等景致,還有一泉水飛落而下,泉清味甘。洞內建有木構的大殿三間和住房,廚房數間。殿內供送子觀音、如來佛祖、財神和文曲星。

發展歷史

200年前,施元孚在《雁盪山志》中還沒有記載洞內有建築物。直到清代嘉慶年間才開始建立“仙洞寺”,仙洞寺早已荒圮,現在的洞內建築為1989年所建。

相傳王子晉吹簫橋上,曾憩息於此,故將此洞命名為“仙人洞”。

仙姑洞是一個曲尺型的奇洞。洞內有三層磚木石結構的建築,主要用於從事道教活動。二樓設有三塊石碑,皆為清代所刻。左右為風景碑,中間的刻有大清光緒二十二年的一道聖旨,題為“欽旌貞烈 李姑碑記”,封李玉蓮為貞潔烈女。因年月久遠,有些字跡已模糊不清。三樓香菸裊裊,中供三清祖師,右側塑仙姑像。

此洞開於宣統元年,鹹豐年正式開發。

據傳,清朝鹹豐辛酉年(1861),台州臨海李公岙的女兒李玉蓮姑娘,避難於洞中,在同治甲子年(1864),為反抗土寇的強搶而投崖殉身,死時趺坐如塵,神情從容。光緒帝知此事後,下旨封她為“貞烈”,後來人們尊她為“仙姑”,並改稱此洞為“仙姑洞”。在她殉身的地方建仙姑墓。

仙姑洞內翠壁丹崖別開化境,外則層巒疊嶂峭壁萬仞。洞下不遠處有仙姑墓。

相臨景點

大龍湫景區 靈峰景區 靈岩景區 顯勝門景區 三折瀑景區 仙橋景區 雁湖景區 羊角洞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