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壠

付壠

付壠鄉 位於湖口縣東南武山西麓,東與彭澤天紅鄉交界,南、西、北分別與文橋、馬影、張青等鄉(鎮)相連,該鄉總面積44.4平方公里。下轄九村一場,98個村民小組,119個自然村,總人口約1.5萬。

基本簡介

付壠鄉 位於湖口縣東南武山西麓,東與彭澤天紅鄉交界,南、西、北分別與文橋、馬影、張青等鄉(鎮)相連,該鄉總面積44.4平方公里。下轄九村一場,98個村民小組,119個自然村,總人口約1.5萬。距湖口縣城17公里,景湖公路擦境而過,從九景高速公路出口到鄉集鎮僅2公里,距銅九鐵路湖口火車站約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人民銳意進取,勇於創新,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風清氣正、開明開放、富裕強盛、和諧平安”總體要求,全力實施“工業興鄉、農業穩鄉、科技強鄉、美化亮鄉”四大戰略,大力推進“新農村、集鎮、農業產業化、財稅建設、計畫生育、社會和諧穩定”等七項建設,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發展狀況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

近以來,鄉黨委政府按照“二十字方針”和“五新一好”要求,全鄉共建成12個省級示範點,7個市縣共建點,從“三清七改五普及”入手,重點實施“村莊綠化、道路硬化、環境美化、垃圾無害化”,共投入資金1216萬元,綠化面積6200平方米,硬化公路13.2公里,戶戶通4公里,修建休閒廣場24個,改水改廁680戶,改水改廁綠達100%。五年來,新農村建設在全縣都穩居第一方陣。在做好新農村示範點垃圾無害化處理時,我鄉還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法,在全鄉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暨農村清潔工程,2010年實現了全覆蓋,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解決了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此外,我鄉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每兩年組織開展了“孝子孝媳”評選活動,在全鄉營造了尊老敬老、崇尚文明的良好社會風氣。

集鎮品味快速提升

付壠 付壠

集鎮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升級硬化了集鎮主街道即曠管站至鄉政府路段的路面,升級改造了大坂點段人行道,鋪設了集鎮街道兩側人行道和下水道,安裝了路燈、自來水,建成了付壠候車亭、農村客運總站,綠化了集鎮兩旁道路,建立了垃圾處理中心等。集鎮規模及框架迅速擴張,開發建成了興壠街,構建了十字型街道框架,改變了我鄉幾十年來一條街神到底的落後局面。目前,整個集鎮已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管理規範、環境優美的宜居宜業的集鎮。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按照“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後勁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產業化為龍頭,立足資源優勢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在發展“兩水一藥”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了九江水梨、絲瓜絡種植。目前,我鄉的九江水梨和絲瓜絡種植規模已達千畝,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千餘元。2010年,浙江客商在我鄉投資建成了浙贛絲瓜絡加工廠。此外,我鄉還充分利用山區優勢,做活了特色農業,如大山村的柑橘、東澗的野茶被評為“全省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東澗野茶也正在申請註冊商標。

財政稅收大幅增長

積極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充分挖掘固有稅源,大力開闢新的稅源。嚴格依法治稅,繼續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堅決打擊逃稅、騙稅等違法行為。財稅工作一直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全鄉上下形成共抓財稅的良好氛圍。2010年全年實現稅收1658萬,2011年的目標是確保2200萬,爭取3000萬。

計生工作穩步推進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各項措施,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開展“四術兩檢”工作,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實行計畫生育工作信息化,使我鄉計生工作在全縣一直出於領先地位。

社會治安和諧穩定

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平安創建活動,成功爭創全市平安鄉鎮。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五五普法”開局良好,進展順利。通過設立“910”連心橋民情熱線電話,加大農村維穩網路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六員”的第一道防線作用,把矛盾糾紛及時處理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維護全鄉社會和諧穩定。2007年,我鄉榮獲全市“平安鄉鎮”光榮稱號,2008年,我鄉一甲村榮獲九江市民法治村、江西省十大和諧村莊、江西省第二屆文明村等榮譽。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為了改變原敬老院基礎設施薄弱、人居面積不足、環境相對滯後的狀況,鄉政府投入近30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整體搬遷,建成全縣一流的敬老院,確保了老人們安享晚年;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書本費,資助各類貧困生,開展“陽光助學、關愛女孩”行動;加強重大疾病的防控和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全鄉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經常開展“電影、戲曲、科技”三下鄉活動,繼承和發揚青陽腔非物質文化遺產,民眾性健身活動積極開展。

新農村建設

2006-2010年付壠鄉新農村建設點共有省級試點村17個和市縣共建點8個,涉及到18個自然村莊,820戶居民。五年來,全鄉新農村建設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和“五新一好”的總目標,立足生態保護和各自然村莊實際,著力抓好“三清七改五普及”,切實做好“三綠一處理”、“農村清潔工程”,有效開展“三村十星”、“文明信用戶”和“孝子孝媳”評比表彰活動,打造“和諧美麗”家園。

全鄉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截止目前為止:共組建新農村建設理事會18個,培植產業基地26個,轉移勞動力1258人,人均年純收入達6180元。全鄉試點村共投資1216萬元,投工投勞16600多個,清理垃圾400餘噸,清理路障35處,清理塘泥36口,添置戶用垃圾桶1630隻,村莊果殼箱86隻,建垃圾焚燒爐18個,完成水溝、下水道改造8000多米,改水820戶,改廁820戶,裝太陽能熱水器328戶,硬化通村公路13.2公里,硬化“戶戶通”入戶通道4000多米,拆除空心房46間,粉刷牆面達60000多平方米,安裝路燈160盞,砌護花壇182個,栽種樹木達1300餘棵,完成綠化面積6200多平方米,修建休閒廣場24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屋前屋後鳥語花香,村民們“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衛生廁、用潔淨能、住整潔房”的願望已變為現實。

付壠人正以積極的行動踐行著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為新農村建設譜寫華彩樂章,付壠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