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聞法師

仁聞法師

仁聞法師為泰國大乘佛教比丘。俗家姓蔡,名振炎,廣東省澄海縣籍,出生於1921年,1984年示寂。

(圖)仁聞法師仁聞法師

仁聞法師(1921~1984年)泰國大乘佛教比丘,他俗家姓蔡,名振炎,廣東省澄海縣人,二十六歲時依華僧隆源法師座下剃度出家。一九八四年示寂,世壽六十有四,僧臘四十有六,戒臘三十有五。

出家受戒

仁聞法師俗家姓蔡,名振炎,廣東省澄海縣人,一九二一年出生。一九三七年南渡泰國,抵達泰京曼谷,一九三八年,投入曼谷初創設的“立化僧舍”,依普淨大師披剃出家,時年十九歲。普淨大師是廣東揭陽人,二十六歲時在泰國北標府清水寺,依華僧隆源法師座下剃度出家,時為一九二七年。三年後到南京寶華山,于慧居寺受三壇大戒。圓戒後留在山上學習律儀,繼而行腳參訪,於一九三五年重回泰國,翌年在曼谷創設“立化僧舍”。仁聞是普淨大師最早的剃度弟子。

仁聞落髮之後,除了依師修學外,時立化僧舍初創,他並協助普淨大師,監督立化僧舍的建造工程。施工數年,始規模粗具。一九四二年,普淨大師二度回中國大陸參訪。仁聞代師維持道場。一九四六年,仁聞也回中國大陸參學,遍禮名山古剎。一九五六年,到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大戒,並留在隆昌寺,依妙柔老和尚學習律儀;復於鎮江金山江天寺修習禪定。

他於行腳參訪時,足跡遍歷大江南北,及粵、皖、贛各地。於廣東參謁過虛雲老和尚,曾任韶關南華寺書記;於南京曾任毗盧寺堂主,一九四八年,在南京參謁過章嘉活佛,見聞之廣,可謂因緣殊勝。一九四九年,返回曼谷後,協助其師普淨大師,於泰國北碧府興建普仁寺,並依師修學密乘。普仁寺院落成,奉師命初任副住持,在北碧府弘化,講經說法,舉辦各種佛事活動,善信欣敬,道譽日著。

一九五一年,泰國僧王敕封仁聞法師為曼谷萬望區甘露寺住持;拉瑪九世陛下欽佩仁師德行,御封以“鑾真達摩祿真薩”爵街,並晉職為華僧左僧長。佛歷二四九八年萬壽誕辰,再受拉瑪九世陛下於親政殿御封為“鑾真伽那諾真博”,晉職為華僧右僧長。翌年,受到泰國僧王敕封為華僧傳戒阿闍黎位。

弘法貢獻

(圖)龍華寺龍華寺

仁聞法師秉性慈祥,顯密圓通,對梵文漢學,均具根基;工書法,知詩韻,尤以講經弘教,深得當地縉紳士庶之敬仰,備受中泰善信之皈依。他初接任曼谷甘露寺住持時,甘露寺曾遭火劫,只是一座殘垣敗瓦的災後寺院。仁師晉山後,大興土木,期年之間,梵剎巍峨,寺容一新。繼而初於寺之右旁增建“自在亭”,再於寺之左側興建大藏書院,使該寺成為研究大乘經典和弘揚佛法的勝地。

他有一位師弟,法名仁晃,出家之後,發願在泰國的尖竹汶府建造一座中國式寺院,以度化當地信眾,並定名為龍華寺。但開始披荊斬棘開工未久,仁晃法師即因操勞過度而與世長辭了,仁晃這項艱鉅的宏願,深深地感動了仁聞法師,他毅然負起這個“造佛塔廟”的任務。經過十多年的慘澹經營,龍華寺莊嚴高廣的大雄寶殿,輝煌壯麗的山門,雅致清幽的僧寮;以及偏殿、涼亭、水閣等,具一一落或。全部工程之耗費,當在一千萬泰銖以上。

在建設龍華寺的這段日子裡,仁聞法師還在博他耶彌勒山創建了福嚴寺;為泰北清邁觀音堂諸護法禮請為該堂住持。所有在他督導下的道場,無不呈現了一股蓬勃的朝氣。仁聞師深入經藏,通達大小乘佛學,對梵文之造詣尤深;對中國的哲學、文學亦有心得,書法自成一格。泰國各地中國寺院的牌匾、楹聯,許多是仁聞法師的筆跡,故又有“泰國當代儒僧”的雅號。一九八二年,仁聞法師接任台灣白聖法師“世界華僧大會主席團主席”的職位,一九八四年示寂,世壽六十有四,僧臘四十有六,戒臘三十有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