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鄉

什川鄉

什川鄉位於甘肅省通渭縣最西部,東接第三鋪鄉,南與榜羅鎮相鄰,北與馬營鎮毗連,西連隴西縣權家灣鄉、渭陽鄉,總面積164.8平方公里,東西長20.3公里,南北寬20.66公里,耕地面積9.35萬畝。鄉人民政府駐地賈家山,海拔2142米,距縣城31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山巒起伏,深溝大澗,高廟山(2241米)為全境最高峰。年平均氣溫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無霜期在135天左右,氣候屬溫涼半乾旱內陸氣候。全鄉共轄16個村,108個村民小組,4293戶,20198人。境內歷史文化深厚,民風淳樸,並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簡介

什川鄉位於甘肅省通渭縣最西部,東接第三鋪鄉,南與榜羅鎮相鄰,北與馬營鎮毗連,西連隴西縣權家灣鄉渭陽鄉,總面積164.8平方公里,東西長20.3公里,南北寬20.66公里,耕地面積9.35萬畝。鄉人民政府駐地賈家山,海拔2142米,距縣城31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山巒起伏,深溝大澗,高廟山(2241米)為全境最高峰。年平均氣溫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無霜期在135天左右,氣候屬溫涼半乾旱內陸氣候。全鄉共轄16個村,108個村民小組,4293戶,20198人。境內歷史文化深厚,民風淳樸,並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下轄村

什川鄉什川鄉
什川鄉現轄9個行政村包括(上車村、長坡村、南莊村、北莊村、上泥灣村、下泥灣村、河口村、打磨溝村、接官亭村),32個村民小組,現有4657戶,20771口人,常住人口均為漢族。總耕地面積21500畝,其中水地15949畝,果園12000畝,人均水地0.8畝。

氣候條件

什川地處內陸,屬溫帶半乾旱氣候。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冬季寒冷日長,夏季乾燥短暫,春季多風沙。平均年日照時數為2768.7小時,為蘭州地區之冠。年陽光輻射總量為543.25北焦/米(立方)。 年平均氣溫8.4℃,春季平均氣溫10.2℃,夏季為20.9℃,秋季為8.56 ℃,冬季為-6.2℃,日氣溫變化也較低,平均日溫差9.3- 11.2.℃。最低氣溫36℃,最低氣溫-15.4℃ 。

歷史文化遺產

什川鄉什川鄉
什川原名什字川堡,因明弘治八年(1495)所築堡位於上峽至河口,東山至泥灣的什字交叉處,故稱什字川堡,後人簡稱什川。境內東南為山區,占總面積的90%,什川鎮四面環山,黃河從中游過,形成一個河谷盆地,極象太極圖形。地勢平坦,海拔1500米,黃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盛產瓜果、蔬菜。 境內歷史文化深厚,民風淳樸。東部古城溝有宋、金、元通渭縣(寨、堡)古城遺址,築於北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1983年7月6日被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明保護單位。東漢著名詩人秦嘉出生在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大灣村秦家坪)上。

什川為蘭州東南部,距市區約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肅巡撫在今什字中心修築“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歷史悠久,曾是黃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漢代就已經很有名氣,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歷史傳說優美動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風光秀麗的萬畝梨園,美麗動人的神化傳說,使之成為蘭州近郊的一處“世外梨園”。大小峽水電工程的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又為什川憑添了新的發展契機。一位歷史名人遊覽什川後賦詩讚美:“一席地兮一帶川,樹木花區四季妍。駝石古、水車園,朝暮人爭峽口般。樓台美如畫 ,魁閣聳山巔。誰言此地無神仙,桃園猶不遠,仿佛在眼前”。把什川的秀麗風光表現的淋漓盡致,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和嚮往。原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觀賞什川梨花會後讚不絕口即興賦詩:“誰說清明雨紛紛,什川梨園香雪雲。春風過處銀箔降,梨園頓勝聚寶盆”。甘肅省省委書記宋照肅於2001年3月25 日來什川視察,觀看全景後讚不絕口的說到:“這兒離蘭州很近,蘭州鬧、什川靜,有鬧有靜的;真是世外桃源-什川鎮”!並囑咐隨行的甘肅日報和甘肅電視台記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的將世外桃源介紹給世人,讓大家都能來看看”。台灣的一位客商曾感嘆:“太美了,來到什川仿佛置身於江南,使人留戀忘返”。由此可見,開發什川迎合了眾多人的願望,是什川人民走向富裕的希望。因此,開發旅遊資源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必須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使之在西部大開發的建設中顯示其因有的價值與奉獻。2004年已被國家六部委和省體改委確定為全國、全省重點小城鎮之一。

經濟發展

什川鄉什川鄉的梨花
近年來,鄉黨政領導班子認真分析鄉情,理清發展思路,促進了全鄉經濟快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草畜、馬鈴薯、勞務業初具規模,產業發展勢態良好。什川鄉有秋雜糧、中藥材、洋芋、優質胡麻等土特產。

1、物產資源

什川是優質果品的重點產區,其中軟兒梨、冬果梨響譽全國。冬果梨主要產於蘭州郊區及靖遠、河西一帶,其中以什川所產的最佳。冬果梨皮色金黃,皮薄肉細,果味甘甜;軟兒梨又稱“香水梨”,相傳始植於南宋,果品以什川所產的為最佳,果肉綿軟,果汁充盈,可清熱解燥,生津化痰。前人有詩讚嘆:“冰天雪地軟兒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滿樹紅顏人不取,清香偏待化作泥。”現已保護性開發梨園3969畝,對3萬株老犁樹進行了確認、命名、建擋保護。

利用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加快產業結果調整力度,大力發展反季節瓜菜種植,已形成以目光溫室、新型二代高架大棚、“三膜一砂”及行棚、弓棚等多種有效種植形式為主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盛產豐田1號、豐田4號、盛開花、鬱金香、香雪兒、銀嶺、蜜世界、黑美人等西甜瓜和龍豆、黑龍長茄、隴椒2號 、美引茄冠等蔬菜。

2、民間藝術

(1)剪紙:剪紙是什川鄉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裝飾藝術,貼在窗格(叫“窗花”)、門欞、牆壁(叫“牆花”)作為裝飾。“八仙過海”、“麒麟送子”、“喜刺繡,雪蹲梅”、“蓮花金魚”、“鴛鴦戲水”、“龍風呈祥”等無不惟妙惟肖。

(2)刺繡:衣服、鞋冒、鞋墊、被面、枕頭、荷包上的刺繡,主要有“虎頭帽”、“貓頭帽”、“獅頭帽”;“虎頭鞋"、"獅頭鞋”;“虎頭枕”“貓頭枕”造型美觀,形象逼真。

(3)根雕:什川林木繁多,孕育了一大批製作根雕的民間藝人,根雕造型奇特,既可供遊人欣賞,也可作為商品出售。

(4)黃河奇石:千姿百態的黃河奇石是大自然的傑作,鴛鴦石、半碗月亮石,既美觀,又有收藏價值,同時也是很好的裝飾品。

3、特色食品

(1)人稱“攀萬丈岩,吃百草尖”的接官亭羊肉,風味獨特、鮮嫩可口。

(2)地方特色飲食:麵茶、長面、拉條子、漿水面、燒鍋子、面片子、果皮子、沙蔥菜、灰豆子、扁豆面、烙酥餅、鍋盔、油鏇、酥靡面甜饃饃。

4、旅遊資源

什川鄉什川鄉梨園
(1)梨園:什川堪稱“梨園之鄉”。連片梨園面積達12000餘畝,樹齡大多在三百年以上。梨樹納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至今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園內梨樹千姿百態,景象十分壯觀,堪稱“中國一絕”,日本植物學家稱之為“世界植物界的奇蹟”,全球罕見的“活植物標本”,難得的“梨園博物館”。

(2)小峽電站:小峽電站距大峽水電站29公里,為河床式發電站。混凝土重力壩全長249米,最大壩高47.7米,壩頂高程1502米正常蓄水位1499米,總庫容4800萬 立方米。

(3)黃河吊橋:什川黃河吊橋建於1971年5月20 日,橋身全長435米,由主橋和引橋組成。橋面寬7米,兩邊設有人行道。橋身用14根各重兩噸的組鋼索凌空懸吊在黃河上空,造型獨特,氣勢宏偉。吊橋曾經轟動全國,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人民》雜誌曾用17種文字和圖片向全球撰問介紹。日本《共同社》曾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修大橋”的新聞專稿予以讚揚。

(4)魁星閣望佛亭:又名五房始祖亭,此處原為什川八景之一的“魁星閣”舊址,原建築風格、建築規模宏偉氣勢可與五泉山建築群相媲美(被毀),站在此亭可遠眺黃河對岸的巨型臥佛,臥佛神態逼真,安詳自然,是黃河兩岸絕無僅有的奇觀。

(5)魁星閣魏家祠:位於鎮區西南角的魁星閣山上的魏家祠相傳有500年的歷史,蘭州的魏姓居民據說就是從此移居的。

(6)明朝古堡遺址:據考證,此處原為邊關古鎮,軍事要衝。明朝肅王朱棣王為了抵禦外患,在此修築城堡,派兵把守,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後來隨著人口外遷,該地逐漸衰落。現今只有這座古城堡依然留在這塊神氣的地方,向人們傾訴著歷史的變遷。

什川鄉什川鄉法幢寺
(7)法幢寺:位於魁星閣山腰。寺內三尊玉佛是用專車從緬甸迎奉而來的。佛像面容慈祥,栩栩如生。寺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遊人至此,莫不奉香祈禱。

5、水資源

黃河從榆中縣大河坪向北進入皋蘭縣,在縣境內蜿蜒34公里。黃河小峽段長10.5公里,寬度只有120-140米,比降達10.1‰,水流湍急;進入什川盆地後,河谷開闊,水流平緩;之後折向東北進入大峽,大峽河谷曲折狹窄,寬度只有130-140米,落差達24米,峽谷中水流湍急,多險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