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鬲

人鬲

簡稱“鬲”。亦作“獻民”、“獻臣”。

解釋

人鬲亦簡稱“鬲”。亦作“獻民”、“獻臣”。西周滅殷時所俘獲的罪人,亦即奴隸。天子常大量賞賜臣下。

鬲

出處

《令簋銘》:“姜商(賞)令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大盂鼎》:“易()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自馭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賜)屍(夷)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大夫。”《書.大誥》:“民獻有十夫。”又《酒誥》:“越獻臣百宗工。”

天子常大量賞賜臣下。《令簋銘》:“姜商(賞)令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大盂鼎》:“易(賜)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自馭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賜)屍(夷)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大夫。”《書.大誥》:“民獻有十夫。”又《酒誥》:“越獻臣百宗工。”

鼎和鬲區別

是古代漢族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皿,同時也是具有傳承意義的禮器,一般有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兩類,足為實心。

是古代漢族煮飯用的飲器,其形狀一般口沿外傾,三足中空,便於炊煮加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