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樹[被子植物中的一類]

人面樹[被子植物中的一類]

人面樹(日語:人面樹,假名:にんめんじゅ/じんめんじゅ),日本與中國的妖怪。顧名思義,人面樹即樹幹上有人臉的樹。浮世繪畫家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和江戶時代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圖會》都有記載這種神話樹木。 人面樹別名又叫“銀蓮果”。多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森林中。該樹高20-30米。葉子光滑無毛。果子是圓形,直徑2厘米,黃綠色,其表面有五個軟刺,成熟後脫落,果內有扁的硬核,核的表面有五個大小不同的眼,看起來好像人的臉,所以又叫人面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人面樹 人面樹

常綠大喬木,高達20餘米;幼枝具條紋,被灰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長30-45厘米,有小葉5-7對,葉軸和葉柄具條紋,疏披毛;小葉互生,近革質,長圓形,自下而上逐漸增大,長5-14.5厘米,寬2.5-4.5厘米, 先端漸尖,基部常偏斜,闊楔形至近圓形,全緣,兩面沿中脈疏被微柔毛,葉背脈腋具灰白色髯毛,側脈8-9對,近邊緣處弧形上升,側脈和細脈兩面突起;小葉柄短,長2-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比葉短,長10-23厘米,疏被灰色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長2-3毫米,被微柔毛;萼片闊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5-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鈍,兩面被灰黃色微柔毛,花瓣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1.7毫米,無毛,芽中先端彼此粘合,開花時外卷,具3-5條暗褐色縱脈;花絲線形,無毛,長約3.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花盤無毛,邊緣淺波狀;子房無毛,長2.5-3毫米,花柱短,長約2毫米。核果扁球形,長約2厘米,徑約2.5厘米,成熟時黃色,果核壓扁,徑1.7-1.9厘米,上面盾狀凹入,5室,通常1-2室不育;種子3-4顆。

分布範圍

人面樹 人面樹

產雲南(東南部)、廣西、廣東;生於梅拔(93-)120-350米的林中。廣西和廣東亦有引種栽培。分布於越南。

主要價值

果肉可食或鹽潰作菜或制其他食品,入藥能醒酒解毒,又可治風毒癢痛、喉痛等。木材緻密而有光澤,耐腐力強,適供建築和家俱用材。種子油可制皂或作潤滑油。

本種提示

近於D. mangiferum Bl.,但後者花萼無毛,花盤被細毛且完全扁平。與D. dao (Blanco) Merr. et Rolfe的區別是後者花萼裡面無毛,花盤邊緣流蘇狀。

歷史記載

《野史》中記載,江戶時期一男子心愛的女子死了,痛不欲生,結果聽信邪鬼之言,將女子之首種入屋內後院,四十九日後長出一樹,百日之後樹上開花,一年後長出果實,皆為女子之人面,結果招致官府圍剿妖樹,最後男子與人面樹一起

人面樹 人面樹

在烈火中消逝,可歌可泣。

關於人面樹:其實人面樹並不是妖怪,這種植物只是表皮凸起的部位類似人的頭部,所以又稱人面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