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沙包

人肉沙包

人肉沙包,是指一些人因為陷入經濟困境,而充當沙包靠被人毆打掙錢的現象。做人肉沙包多是人的無奈之舉,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險,而充當打手的顧客本身也有陷入法律糾紛的風險。

簡介

人肉沙包人肉沙包

所謂“人肉沙包”,就是由真人代替沙包供人毆打發泄。為了緩解壓力、提高工作效率,一些企業特意設定了“宣洩室”,讓員工踢打沙包“出氣”。一些人迫於自身困境,由肉身代替沙包供人毆打發泄,並以此作為賺錢的手段,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

挨打方式

人肉沙包一般出現在街頭,廣告牌上面明碼標價,比如被打多長時間收多少錢,比如“5分鐘100元”、“10元一拳”等,有些聰明些的“沙包”還講明“僅限女性”等條件,因為男性出手明顯比女性重,挨完男性5分鐘的揍後,那100元錢很可能還不夠買補藥

存在風險

人肉沙包人肉沙包

靠“人肉沙包”賺錢,不容易;靠打“人肉沙包”泄憤,更不靠譜:

1、並非所有人都出手輕,一旦遇上出手重的人,將對人肉沙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2、律師稱,依據中國法律,如果顧客將“人肉沙包”打傷,將要視傷情追究法律責任。這就令“人肉沙包”陷入尷尬:打輕了顧客過不了癮,打重了又怕引發訴訟。

3、有的服務場所意欲聘請人肉沙包為顧客提供“發泄服務”。眾所周知,人喝酒之後情緒容易失控,既難以遵守“5分鐘”的規則,下手也會更重更猛。

事例

人肉沙包人肉沙包

2014年11月28日,北京捷運國貿站E口,一名三十歲左右男子身穿白T恤,上面寫著“人肉沙包,10元一拳”。他面前還有一個募捐箱,貼出了多家醫院的診斷證明。箱上的文字稱,他叫夏軍,願做“人肉沙包”,為兩歲患白血病的兒子籌錢,希望得到幫助。路人為孩子捐款,並沒有人真正揮拳。

事件經媒體報導後,網友關注到,這名充當人肉沙包的男士是四川南充人,做人肉沙包是為了給患有白血病的2歲兒子夏宇皓籌集100萬元的醫藥費。2014年12月5日,夏軍表示,從11月28日後就再沒有“人肉沙包”的舉動。“截至12月5日,各類捐款已經達到71萬元了,捐款已足夠治療病情。我希望可以通過媒體告知這些好心人不用再捐款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