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是由王清皓編寫的一本古典詩詞鑑賞集。該書於2009年4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主要通過解讀一個又一個詞牌名,描述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將人世離別、愛恨、家國、滄桑等進行糅合,留給讀者品味。《人生自是有情痴》拋開詞章,單看詞牌,“霜天曉角”“念奴嬌”“水龍吟”“永遇樂”^或沉鬱頓挫,或纏綿悱惻,其本身便風情無限,意味雋永,令人心馳神迷。東坡守杭州,湖中宴會,有官妓秀蘭後至,問其故,以結髮沐浴忽覺睏倦對,座客頗恚恨,東坡作《賀新涼》詞以解之;即“乳燕飛華屋”一闋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人生自是有情痴》既非傳統詞話,又非鑑賞辭典,更不同於單純的描寫心情的文字,而是將這幾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人世離別、愛恨、家國、滄桑……種種元素以浪漫的筆觸細膩描繪,呈現出搖曳生姿的風情、咀嚼不盡的回味。

編輯推薦

《人生自是有情痴》拋開詞章,單看詞牌,“霜天曉角”“念奴嬌”“水龍吟”“永遇樂”^或沉鬱頓挫,或纏綿悱惻,其本身便風情無限,意味雋永,令人心馳神迷。

永遇樂,歇拍調也。唐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牆之好。後為仆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訣別,女持紙三口昌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

東坡守杭州,湖中宴會,有官妓秀蘭後至,問其故,以結髮沐浴忽覺睏倦對,座客頗恚恨,東坡作《賀新涼》詞以解之;即“乳燕飛華屋”一闋也。

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為“卜運算元”,故牌名取之。

作者簡介

王清皓,女,08年與鼠三度重逢、河北省唐山市人。畢業後至三十歲為某大型國有企業一穎螺絲釘,曾做過文員、會計、播音員等職業。出於對文字愛好,於企業報發表創作稿及通訊報導數十篇。三十歲後飄泊至北京,先後就編輯、廣告文案策劃等職,以文字謀稻糧,現定居秦皇島市,為某房地產樓盤策劃。

圖書目錄

千古江山,禁不住風雨飄搖——『水遇樂』的由來及辛棄疾詞鑑賞

音韻深處,辛酸辛辣堪咀嚼——辛棄疾、蘇東坡兩首『水遇樂』賞析

一闋舊詞,輾轉成思——李清照『水遇樂』賞析

撼庭秋

莎草傳說,綠意里的蒼然——『踏莎行』別傳

莎草問,那個身影如此雍容——晏殊幾首『踏莎行』鑑賞

那清苦的香氣,堅忍還是柔弱——幾首『踏莎行』探意

回心院

鷓鴣天下,有身影惻立——『鷓鴣天』前傳

同一天宇下的萬種風情——辛棄疾『鷓鴣天』賞析

雨弦彈盡今生緣

千秋歲月,情殤與命殤的交織 ——張先與少游兩首『千秋歲』解讀

初韻高遠,一脈相承——東坡制『賀新郎』始末

那縷歷史的悲音——苟安風裡,三首『賀新郎』里漾出的悲慨

離別之弦,彈盡相思——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賞析

一腔鬱憤,千古幽思

山河破碎中的悲烈之聲——兩闋『賀新郎』,一身桀驁骨

山河易主,相見底歡——詞牌『相見歡』的悲涼底蘊

清秋里一縷縹緲的相思——柳水『八聲甘州』的藝術境界

在採桑的傳說里搖曳的詩情——詞牌『採桑子』別解

濁世間的孑然身影——『卜運算元』里的孤潔和傲弱

我砍歸去,背影無華——『卜運算元』中蘊含的悲歡

度玉成憨色,傷世亦翩翩——由『聊齋』至柳永『玉蝴蝶』

送春去後便是西風殘照——辛棄疾『摸魚兒』『山鬼謠』解讀

離亭的燕子,將飛回到怎樣的從前——張升『離亭燕』解析

激雲盪月,驕吟出朝霞——『念奴嬌』前傳

和諧鏇律里的一縷悲音——從兩首『念奴嬌』看張孝祥的精神境界與愛情悲劇

詞記友情,沮暖後來者視線與心 ——『念奴嬌』看辛棄疾與陳亮交往

花情人意總相仍——『念奴嬌』中的高情與綺情

霜天曉角

楊花何所惜,一曲水龍吟——章楶與東坡兩首楊花詞賞析

輾轉紅塵,寄身如絮——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賞析

那段風月里飄零的往事——程垓『水龍吟』賞析

琅然絕塵憶調瑟——姜夔『水龍吟』賞析

落葉情懷,家國徹痛

一幅獵圖,清氣千古

如夢,如夢,此曲一吟徹痛

……

後記

中國歷史浩渺三千年,從來不乏動人的愛情傳奇。從最早的娥皇、女英的神話,到今天我們身邊、網上流傳的各種版本的感人戀情,加上戲劇、小說等文人虛構敷衍的故事,可謂汗漫難計,不可勝數。若要一一細說,實在不易。因此,本書從開始規划起,就定下了一個原則:除了細枝末節和不妨大礙的具體場景之外,書中所提到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是確鑿史實,皆有典籍可堪稽考。這也是為什麼全書要分為“帝王篇”和“才子篇”——歷史從來都不是為庶民百姓而作!

然在進一步規劃和寫作過程中,卻發現不少人物和事件雖然確有其事,也有可信的史實根據,但史籍記載只寥寥數筆,十分簡略。若要成文,確屬不易。這樣的材料,寫之而無餘地,棄之而覺可惜。思前想後,只好勉強放在後記中,聊應本書之體例。

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謀臣苟或之子苟璨常說:“當今的女子,才學不值一提,因此最好講究容貌。”當時,驃騎將軍曹洪有個女兒十分漂亮,遠近聞名,荀璨聽說後將她娶回家中,整天纏綿在一起。一年冬天。曹氏生病,全身發熱不止。苟璨無奈之下,脫光衣服跑到雪地里站立良久,等身上涼透了才回屋,抱著妻子為她降溫。後來,妻子還是生病去世了,荀璨十分傷心。前來弔唁的好友對他說:“為什麼要這么傷心呢?這樣相貌出眾的女子也不止一個呀。你再娶一個不行嗎?”苟璨聽了黯然神傷,“佳人難再得啊!”,於是悲痛、思念過度離開了人世。《三國志》、《世說新語》等均有記載。

西晉文學家潘安,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但他是個十分痴情的男人。潘安十二歲與父親的好友、當時大儒揚州刺史楊肇相見,因為神童般的才識而受到楊肇的賞識,與楊家女兒結下了親事。成婚後,夫妻感情十分融洽,二人生活也非常幸福。但後來楊氏早亡,潘安悲痛不已,從此終身不娶。他將滿腔的思念化作一首首語言樸實、感情真摯的悼亡詩,讓人念之斷腸。潘安《懷舊賦》和《悼亡詩》三首均有記載。今錄起《悼亡詩》一首: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凜凜涼風生,始覺夏衾單。豈日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展轉睜枕席,長簟靜床空。

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獨無李氏靈,彷佛睹爾容。

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

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

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中唐國子監四門學教授歐陽詹,字行周,福建泉州人,貞元八年登進士榜第二名,與韓愈同年。歐陽詹為人重情,不喜仕進。有一次,他前往太原,遇上一名叫李倩的女子,二人一見鍾情,誓相諧美。但歐陽詹公務在身,不能久留,於是與愛人李倩相約,回長安處理完公務立刻派人前來接她。離別之後,李倩長相牽掛,日夜思念,終於一病不起。臨死前,她作詩曰:

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識舊來雲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

她將這首詩和一個髮髻讓人轉交給歐陽詹後就去世了。歐陽詹聽聞噩耗,悲痛不已,他來到太原,看到遺物,百感交集,最終在悲痛思念的折磨下大病一場,不久就去世了。歐陽詹《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一詩和唐人孟簡作《詠歐陽行周事》對此事都有涉及。

北宋劉庭式,蘇軾的同僚兼好友。蘇軾為密州太守時,他任密州通判。劉庭式還未考中進士時,在家鄉定了一門親事。待他釋褐止嘔,與他定親的女子因為生病而雙目失明,加上家境貧困,自慚形穢,不敢再向劉庭式提婚約的事情了。有人向劉庭式建議說:“您不如娶她的妹來代替,如何?”劉庭式卻一直沒有忘記這門婚約,回答說:“我早已經答應了這門婚事,怎么會違背初衷呢?”後來,劉庭式還是娶了這名盲女。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情洽歡好,盲女還為他生下了幾個兒子。後來,盲女因病去世,劉庭式悲痛不已,到太平觀出家當了一名道士。此事見蘇軾《書劉庭式事》一文。

南宋沈儉,自幼與張家女兒張玉娘定親。他們本是中表至親,沈儉和玉娘從小在一起玩耍,情投意合,是難得的青梅竹馬、佳偶天成。沈儉為人博學沉靜,不慕虛榮,張玉娘也是難得的才女。後來,沈家家道中落,沈儉又無意於功名富貴,不願參加科考,張家見狀,便生了悔婚之意。玉娘得知後,堅決反對,以死相爭。張家無奈,只好告知沈儉“欲為佳婿,必待乘龍”,逼他上京考試。沈佺對玉娘痴心一片,雖心如針刺,但迫不得已離家上京。玉娘不見沈儉,思慕不已,做《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遠道。

一目不見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憂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

擬結百歲盟,忽成一朝別。

朝雲暮雨心來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沈儉本沒有功名之心,但為了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憤而入場,很快就金榜題名,考中榜眼。沈儉的才名不久就傳遍京城。只是在離別的日子裡,他日夜思念玉娘,為此飲食不安,徹夜難眠,不久就相思成災,病倒在床。公元1270年,沈儉客死京城。玉娘聞言,悲痛難抑。後來,玉娘也因悲傷和思念,病重離開了人世。

除以上諸條外,在翻閱典籍中,另有諸多斷篇殘句,難於考證真偽,唯有置之不顧,以待來者。

2012年5月 北京

序言

年少時節,還未遭遇愛情時,我就常常躲在角落或埋在書堆中,開始試圖弄清她的本來面目。此刻,當我在這裡寫下“關於愛情”這個標題時,腦海中瞬間閃出萬千雜念:光影斑駁的畫面,有意義或無意義的符號和文字,一些熟悉或陌生的聲音,各種零碎無章的情節,寓言般難置可否的格言體語錄……

但我依然不敢輕易談及這個既牽涉大眾,又極具個體私密的話題。我所能說的,大抵不過是些斷鴻零爪的絮語!那是我對於生活與愛情的真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稍有見聞的人,對這句話恐怕都不陌生。此處言及的“愛”,我固執地認為涵蓋人間所有的感情。這就意味著要獲得愛,是需要資本的,或者說是需要投資的。只不過,投資的回報率因人而異,因愛的種類而異。

我曾努力想描繪出不同種類的愛的回報率:父母子女之愛乃是一本萬利,短暫投資而可盡情取之;男女之情愛次之,其他又次之。

然總的說來,一味索取不懂付出的人,必然失去所愛。

我曾對友人言,只有體會過愛情苦難和無助的人,才有資格去真正領略那些動人的愛情故事,否則必然誤人歧途。

數不清的故事、電影裡描述了這樣類似的情節:二人初見,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但經過種種努力,一方被另一方打動了,最終二人兩情相諧。這樣的情節往往讓初涉情事的人誤人歧途。因為,愛或不愛,是不可努力的。

努力得來的愛,大抵是一種感動,抑或是一種基於生存或生活需要的安全感和滿足感。但我要說,那與愛是兩回事。產生真愛的基礎,源於最初的好感和吸引——無論這吸引來源於外貌、氣質、性情,還是涵養、學識;無論這吸引纖若遊絲,還是猛烈如奔雷。

因而,妄想在這個時代獲得真愛而非其他感情(這種其他感情多半表面類似愛情,因而能讓人安之若素)的人,應時刻洞察自己的內心。

我曾在我一部未付梓的小說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憂鬱的男孩深深愛上了自己的表姐,他為此矛盾不已,苦不堪言,最終選擇了殺死德高望重的族長。

坦率地講,這樣荒誕的情節絕非僅僅為了製造噱頭。因為在我看來,愛意最是神出鬼沒、不可捉摸。一個謙謙君子可能為了一種說不出的氣味愛上一個舞女,一個浪子可能為了豆蔻女子無意的眼神難以自拔。若非有意識地規範約束,愛意可能發生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之間。

證明“永遠愛著你”為世間最大的謊言,是極不討好的活!但情況似乎確實是這樣。

如此,深愛著的朋友們,你如何保證你不會像現在一樣陷人下一次的愛?如何保證呢?

很多人嘗試給愛情定性。

培根義正詞嚴地說,愛情是“讓人放棄智慧和財富”的危險品;薩特說愛情是一種事業,又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兩個人相愛時,他們就立即與上帝作對”。

關於愛情,你我的認知都如大象面前的盲者,做著試圖聞一而知十的蠢事。 對此,拉·封丹關於愛情的寓言讓我服膺:

愛神和瘋神在一起遊戲,那時候愛神有一雙明亮而美麗的大眼睛。忽然有一天。他們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僵持了許久,誰也說服不了誰。愛神提議,去找眾神評理。瘋神卻毫無耐心,他生氣地給了愛神一個耳光。從此,愛神那雙美麗明亮的大眼睛失去了光明!

美神維納斯聽到此事十分傷心,發誓要為兒子報仇。她找到神王朱庇特、復仇女神奈美西斯和其他眾神說:“我兒子愛神如今離開了手杖就寸步難行。這樣的惡行,無論受到什麼懲罰都不為過。”

神王和復仇女神被她吵得頭昏腦漲,最後只好做出了如下判決:瘋神永遠充當愛神的引路人!

現實如此淡漠!

卻為什麼還要對愛情作無謂的理想追尋?

大抵為跛而近之吧!

名人推薦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

文摘

千古江山,禁不住風雨飄搖——[水遇樂]的由來及辛棄疾詞鑑賞

有一種故事叫傳說

關於《永遇樂》這個詞牌的來歷,手頭資料所記甚少,但不甘心。這樣一個長調詞牌,名作甚多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它的來歷呢?於是東家西家找相關的書,一頭鑽進故紙堆里,我找,我找,我找找找……

在我的意識里,感覺這個名稱與“遇”有關,又渴望“永”與“樂”,小女子的心懷就這樣理所應當地覺得,這是一段與感情有關的往事,我不能讓它塵封在歲月逼仄的縫隙里,一定要尋出真實的往事,即使——它是帶了傳說或誇張的。

我所知道的是,《永遇樂》又名《訊息》,看吧,“訊息”,多么現代的詞。即使這樣現代的詞,在古代的使用也頗為頻繁,而且詞意基本沒變。“殘照晚,佳人無訊息”“家人萬里傳訊息”“斷無訊息道歸期”……這個詞,在宋朝及以後的詩、詞、文里幾乎俯拾皆是。那個時代,離別是頭等大事,那人的訊息也就成了支撐盼望中人——多是女子——生命和精神全部重量的拐杖了。

至於《訊息》如何轉變為《永遇樂》,其中的關節,要等我從書里鑽出來再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