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性說

人格特性說

人格特性說通過如實地記述人格(個性)的特性來刻劃一個人的人格的一種理論。把人格特性的研究擴展到變態行為的領域。

人格特性說

正文

通過如實地記述人格(個性)的特性來刻劃一個人的人格的一種理論。人格特性說同傳統的人格精神分析說人格體質類型說相抗衡。它認為後兩種人格理論,或者是沒有確實可靠的證據,或者是不能起到預測行為的作用。人格特性說還認為,一種恰當的人格理論應當要有一個可以測量人格的單位,這個單位就是特性。如果能把構成人格的各種特性科學地分析出來,人們就可能根據一個人的人格特性預測他在什麼特定的情境中將會產生什麼行為。
最早對人格特性進行科學研究的是美國心理學家G.W.奧爾波特。他認為人格特性是一種神經—心理組織,它們是影響人的行為的最終實在。奧爾波特套用心理測量的方法獲得在不同情境中人的行為發生的頻率、廣度和強度的大量資料,經過統計處理,在各種不同的信度測量中求得人格的各種特性。
奧爾波特把人格的各種特性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同一文化環境下的各個人之間的共同特性,另一類是個人所具有的獨特的個人特性。所謂個性差異,指的是個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的不同質量。至於個人特性,為個人所獨有,它代表著個人行為的傾向。奧爾波特認為,各人所具有的各種行為傾向對他的人格並不產生同樣的影響。那些幾乎影響著個人全部行為的傾向,叫主要傾向。那些用來刻劃一個人的特徵性的傾向,叫中心傾向。還有一種帶有情境性的傾向,叫次要傾向。次要傾向對一個人的人格結構影響不大。
奧爾波特把人格特性以及作為特性基礎的神經生理因素,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列成一個等分量表,由各人自己或別人評定,然後在量表相應的地位標記出來,用直線聯繫,就成為所謂心理圖像(psychograph)。一個人的人格面貌就在他的心理圖像上清楚地表露出來。美國的R.B.卡特爾和英國的H.J.艾森克都是從分析特性去理解人格的心理學家。卡特爾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人格特性。他首先從 3個方面蒐集原始資料:記錄一個人日常生活中和社會生活中的行為,這叫生活資料;讓個人自己評定有關人格特性的問卷,這叫問卷資料;以及進行客觀的測驗,這叫測驗資料。然後對這些資料進行複雜的因素分析,從各種變數中求得大量的相關。進一步再經數學處理,把這些資料歸結為少數基本特性。
卡特爾把各種人格特性分為表面特性和根源特性兩大類。前者指的是那些外部觀察到的成串地關聯著的行為反應,後者指的是決定外現行為的潛在變數,它實際上影響著一個人的人格結構。根據根源特性的來源還可分為來自遺傳的體質性特性和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形成的環境形成特性。
卡特爾又根據表面特性和根源特性如何表現的方式,分為 3類特性,即激發一個人趨向某一目標的動力特性,描繪一個人在獲取他的目標時如何行為的氣質特性,以及決定一個人如何順利地達到他的目標的能力特性。
卡特爾認為表面特性只能說明現象,根源特性才是人格的本質。卡特爾經過多年的探索,分析出16種基本的根源特性,並認為這些特性就是一個人人格的建築塊料。它們都是兩極的:開朗—緘默;較明智—不太明智;情緒穩定—情緒不穩定;自負—謙卑;逍遙自在—嚴肅莊重;有主見—無主張;膽大—膽怯;冷酷心腸—溫柔心腸;信任—多疑;富想像—重實際;機靈—率直;憂心—自信;創新—守舊;信賴集體—自我滿足;不拘泥—有節制;輕鬆—緊張。他根據這些根源特性制訂的《16個人格因素問卷》(1957),有的國家已套用在預測職業和學業成就中。
艾森克套用標準分析法(criterionanalysis) 進行人格研究。這種方法也屬因素分析,只是更富演繹成分。他首先提出有關人格潛在變數的明確假設,然後用統計分析對這些假設進行驗證。艾森克把用因素分析得出的人格特性圖示如:

人格特性說人格特性說
上圖表明人格特性具有兩個基本維度,即情緒穩定性—神經過敏性;內傾—外傾。圖中內圈系希波克拉底的 4種氣質,外圈就是艾森克用因素分析研究人格特性間的相關所得出的結果。後來他又增加心理變態傾向—非心理變態傾向這一維度,把人格特性的研究擴展到變態行為的領域。
人格特性非常複雜。由於研究者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不同,所獲得的結果也就不易一致。他們在實驗研究中提供的資料,可供研究者參考。
參考書目
 G. W. Allport, 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Interpreta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New York,1937.
 R. B. Cattell, Personality: A Systematic,Theoretical ɑnd Factuɑl Study, McGraw-Hill,New York,1950.
 H. J. Eysenck, The Biological Basis ofPersonality,Springfield,Ill: C.C. Thomas,1967.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