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公租房

人才公租房

人才公租房寓屬於公租房的一種,主要的區別是保障對象不同。公租房申請對象包括本區居民、外來務工(包括各類人才),人才公租房申請對象是符合條件的各類人才。

發展歷史

中國青年報記者考證,早在2011年,北京市中關村首批人才公租房,也是北京市首批建成的公租房,第一期500套房屋向中關村人才敞開大門,因公租房流向知名企業的精英階層曾被外界詬病。不久,廣東省住建廳一位人士表示公租房確實能夠成為企業員工的福利,大學要吸引教授,企業要吸引人才,公租房可當作一種獎勵政策,曾引起輿論廣泛質疑。2016年5月,重慶市兩江新區推出創新型公租房“人才公寓”,配置房源1014套,按14.5元/月每平方米的金額收費。

申請條件

河南省新鄭市

人才公租房人才公租房
河南省新鄭市申請標準是第一學歷必須是本科學歷,這是硬性規定,達不到這個條件,任何人都沒資格申請公租房。2013年底,《新鄭市人才公共租賃住房管理實施方案》規定,公租房申請條件是在新鄭市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人員(32周歲以下,工作一年以上,第一學歷須為國家統招的全日制本科學歷),否則無資格申請公租房。

浙江省舟山市

根據《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實施辦法》和《舟山市人才安居工程實施細則》,本批人才公共租賃房申請對象為:市級(含新城管委會、新區海洋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普陀山—朱家尖管委會和部省屬在舟)機關事業單位、市本級在職大學生村官、市屬國有企業和註冊地在市本級區域內的其他企業中第(二)至(十一)類人才,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必須在編在職;如是專業技術人才還必須為在聘;企業人才須在舟山正常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申請人本人及配偶在舟山本島(含朱家尖、魯家峙和長峙)範圍內無住房。此外,還允許入住單身公寓的第(七)至(十)已婚人才將單身公寓置換為70~81平方米的套房。

質疑

目前保障性住房主要有三種: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面向最低收入群體,公租房面向中低收入群體,兩者都是租賃性質的,經濟適用房則是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的有產權住房。多年實踐表明,經濟適用房是如此水土不服,不光其面積可以大到堪稱豪宅,而且開豪車住進去的高收入群體不在少數。2015年鄭州市乾脆叫停了經濟適用房的建設。那么,廉租房、公租房的命運如何呢?

新鄭市的公租房在兩年前就已經變身“人才公租房”,其標誌就是第一學歷必須是本科學歷,這是硬性規定,達不到這個條件,任何人都沒資格申請公租房。這個奇葩規定,面對公眾質疑,作為最該懂法律、懂政策的部門,新鄭市法制辦居然說他們對該政策進行了複審,沒有發現與國家政策相牴觸的地方。難怪當地民眾再有意見,也是白搭。

如,“暢馨園”的小區是新鄭市為低收入民眾圓“住房夢”的惠民生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6億元,占地316畝,主要是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小區里,凡是貼有“人才”兩個字的樓房都是公租房。2014年4月,新鄭市首批公租房開選,51名人才公租房申請人參加了選房活動。兩年多來,正是“人才”兩字將很多人拒之門外。——其實,究竟什麼是“人才”,當地政府是真愛人才還是假愛人才,透過這項違反公租房政策的規定,答案會不言自明。

點評

人才公租房人才公租房
公租房本是住房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分配對象很明確,就是城市中低收入和住房沒有達到基本需求的群體,還有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職工。判斷是否具有申請公租房資格,主要看收入和住房困難情況。這種常識無需重申,國家政策本來就該好好貫徹好好落實,不走味不變調,充分體現出公租房的“兜底”屬性。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為數不多、資源稀缺的公租房,自打一面世,就披著保障房的外衣,掛羊皮賣狗肉了。比如,這種大範圍“人才公租房”的出現,就非常令人不安。想想看,這是不是一種政策棚架呢?這是不是一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糊弄呢?這是不是一種不依法依規的拍腦袋施政呢?這是不是不把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放在眼裡的“土皇帝”呢?……

人才公租房當年能夠橫空出世,迄今屹立不倒,大有發揚光大之意,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令人不安自在清理之中。公租房政策並不難懂,可是,一經面世,竟然貌合神離,成為公共資源被權力之手肆意施捨和分配的“絞肉機”,咋有利咋來,根本不顧及民意民情和民心。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覺得這是自己執政水平多么牛逼的大手筆。試想,如果一項本來是解民憂的國家政策,竟然被落實到讓民怨的地步,那么,難道這還不足以讓人警惕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