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漢語詞語]

人家[漢語詞語]
人家[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家,分基本解釋和詳細解釋,在不同語境下用在不同位置的意義不相同。作為稱謂的詞語的話,可以是第一人稱,指自己,也可以作為第三人稱,泛指:他或她。人家作為第三人稱使用時,可以暗指:別人(他或她)家的房子。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household]∶家族,家庭,家室,一家人;同居一家和組成一個家庭的人們;家庭

[human's world]∶人間

[other;other people]∶代詞,指說話人或聽話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him(her,them)]∶代詞,指某個人或某些人

把信給人家送去

[I;me]∶代詞,指說話者

【人家:有時候也表示語氣詞,比如說在撒嬌、扮可愛的時候通常會說到“討厭啦,人家XXXXX”】

引證解釋

他人之家 《國語·晉語二》:“ 里克 曰:‘弒君以為廉,長廉以驕心,因驕以制人家,吾不敢。’” 韋昭 註:“因驕以裁製人之父子,吾不敢為也。” 漢 王符 《潛夫論·釋難》:“故大屋移傾,則下之人,不待告令,各爭其柱之。仁者,兼護人家者,且自為也。”

民家民宅 《史記·六國年表序》:“《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 周室 ,以故滅。” 《漢書·佞幸傳·鄧通》:“於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後漢書·獻帝紀》:“己酉, 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 《朱子語類》卷九十:“廣西賀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門,門裡有兩廊,皆是子房,如學舍僧房。” 朱自清 《執政府大屠殺記》:“在這一點上,執政府頗象尋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執政府’了。”

住戶 唐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宋 余靖 《晚至松門僧舍懷寄李太祝》詩:“蓼浦初聞雁,人家半在船。” 元 馬致遠 《天淨沙·秋思》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劉大白 《舊夢》詩:“小草,你妝飾了富貴人家底庭園,卻受夠了他們底芟夷和蹂躪。”

家庭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且 江 北人家素無積蓄。” 《紅樓夢》第七回:“倘或親友知道了,豈不笑話咱們這樣的人家,連個王法規矩都沒有。”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個人家,吃飯連張桌子也沒有。”

家業 《北史·僭偽附庸傳·慕容垂》:“此兒闊達好奇,終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我們原說,與他奪了人家,要謝我們一千銀子。” 清 李漁 《奈何天·慮婚》:“想我家自從高祖 闕九員外 靠著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未嫁前的夫家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江小娘在家,初意要替他尋個人家,急切里湊不著巧。” 《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囑咐他見了姑娘,千萬莫問他有人家沒人家的這句話,是個入門問諱的意思。” 田漢 《獲虎之夜》:“現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們給 蓮兒 選了家好人家。”

別人他人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又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成(李成)官至尚書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豈知你所為不義若此!點污了人家兒女,豈是君子之行!” 聞一多 《畫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們的底細,人家心裡早已是雪亮的。” 指某個人或某些人,同“ 他 ”或“他們”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

對人稱自己 唐 張鷟 《遊仙窟》:“人家不中物,漸漸逼他來。” 《西遊記》第三一回:“你這潑猴,其實憊懶!怎么上門子欺負人家!” 張天翼 《譚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與名詞連用表示身份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見父親是個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說是個武弁人家。” 《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只有出去的,沒有進來的。” 朱自清 《笑的歷史》:“又過了三四年,她們告訴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沒規矩的。”

1.

他人之家

2.

民家民宅

3.

住戶

4.

家庭

5.

家業

6.

未嫁前的夫家

7.

別人他人

8.

對人稱自己

9.

與名詞連用表示身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