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本社曾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出版優秀長篇小說選拔本,集中展現了當時長篇小說作的風貌和水平。新時期以後,長篇小說創作的數量大增,題材、風格、手法亦日趨多樣。為了比較全面地反映這一時期長篇小說創作的成就,二00四年五月,筆者編輯出版了“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叢書,收入了二十五位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或以厚重見長,或以獨特取勝,或曾引起強烈反響,或為讀者喜聞樂見。叢書出版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人啊,人人啊,人

作者:戴厚英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1-1
版次:1頁

數:327字

數:253000

印刷時間:2007-1-1

紙張:膠版紙

印次:ISBN:9787020055562

包裝:平裝

作品簡介

戴厚英的《人啊。人》是一部具有鮮明風格和獨特個性的作品。作品以文化大革命後期和撥亂反正為背景,通過對C城某大學幾個大學同學各自近三十年以來的坎坷命運以及他們彼此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的描寫,揭示了極左政治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揭示了人為的、持久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在人們心靈上造成的巨大傷害和人性的扭曲變形。愛情與政治的曖昧關係、政治對人們內心情感的浸漬與掠奪,以及真實情感對政治的屈服與盲從,是小說所蘊涵的主旋律。

故事大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本社曾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出版優秀長篇小說選拔本,集中展現了當時長篇小說作的風貌和水平。新時期以後,長篇小說創作的數量大增,題材、風格、手法亦日趨多樣。為了比較全面地反映這一時期長篇小說創作的成就,二00四年五月,筆者編輯出版了“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叢書,收入了二十五位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或以厚重見長,或以獨特取勝,或曾引起強烈反響,或為讀者喜聞樂見。叢書出版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這次重新出版時,筆者對原叢書書目做了調整,增選了一批作品,同時將其中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歸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這樣,“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叢書的選目更趨完整、全面,且與本社已出版的“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及“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等兩套叢書互相銜接、照應,使讀者能夠從不同的階段和角度更加清晰地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長篇小說創作的發展軌跡和整體風貌。

內容梗概

人啊,人!人啊,人!

女主人公孫悅是C城大學中文系總支書記,她美麗、善良、正直,沉穩中蘊含著熱情。但她的生活歷程並不一帆風順、幸福安寧,相反,卻充滿了痛苦和不幸,無論是個人情感還是精神追求。50年代,當她和青梅竹馬的朋友趙振環一同跨入C城大學的時候,她還是個極其單純的女孩。一學期不到,她就顯示出多方面的才能:學習成績優秀,不斷在校刊上發表散文和詩歌,周末舞會上的活躍分子(除趙振環外,不接受別人的邀請),校體操隊隊員,系話劇團團員。各個年級的男同學都注意她。何荊夫是在迎新生時第一次見到孫悅的,當時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以後他一直關注著孫悅,並引導她讀書,他們成了朋友。一次在學校演出話劇《放下你的鞭子》,荊夫與孫悅扮演一對父女。在台上,荊夫抑制不住對孫悅的愛情,突然失態。這時,孫悅才意識到他對自己的真情。但是,她不能接受荊大的愛情,她不願背棄自己過去對趙振環的誓言,擔負忘恩負義、朝秦暮楚之名,雖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更愛荊夫。她向所有的人公布自己與趙振環的戀愛關係,用趙的出眾美貌和溫柔體貼安慰自己。荊夫尊重了她的選擇,但無法放棄他的愛情,每天在日記上對她傾吐心曲。1957年,校黨委書記奚流以鳴放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為由,不許華僑學生小謝出國探望生病的母親。荊夫貼出大字報批評奚流缺乏人情味,為小謝鳴不平,在校園裡引起很大反響,孫悅也在大字報上籤了名。

不久,孫悅受到組織批評,為簽名一事作了檢討。荊夫被打成右派,開除學籍,日記也被摘抄公布。這使孫悅受到極大的震動。1962年,學校通知荊夫復學。但他已習慣農村生活,並偷偷地研究哲學,而且得知孫悅已與趙振環結婚,潛伏在心底的希望破滅,加之父母均過世,妹妹出嫁,他孤身一人,便遠走他鄉,過著流浪者的生活。大學畢業時,孫悅留了校,趙振環卻被分配到A省日報當記者,為免除趙的顧慮,一畢業孫悅即與他結了婚。他們兩地分居。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孫悅就被當作“鐵桿老保”揪斗,以後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髒,直到“C城大學黨委書記的姘頭”。

趙振環埋怨她不該對政治那么積極,認為她不在身邊沒有盡到妻子的職責,而且感到獨自生活難以忍耐。這時,他被王胖子拉進了風流人物馮蘭香的活動圈子,很快他就喪失理智,拋棄了孫悅和女兒,與馮結婚。然而,他發現馮只是一個庸俗可鄙的“女人”,孫悅才是他名副其實的“愛人”。他遭到良心的譴責。文革以後,他堅決要與馮離婚,想得到孫悅的寬恕。“四人幫”垮台後,孫悅被奚流從中學調回大學。隨後荊夫也被召回。當他得知孫悅早與趙離婚,獨自帶著女兒憾憾生活,心中重新燃起愛情的希望。這時,中年喪妻的許恆忠也正苦苦追求孫悅,但孫悅對許只有同情,沒有愛情。荊夫的歸來,擾亂了她平靜的生活。經歷了十幾年流浪生活的荊夫,比原來變得更深沉,敏銳。他的深邃的哲學思想以及關於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的精闢見解,給思想陷入迷惘中的孫悅帶來了一顆啟明星。

她無時無刻不感到荊夫對自己的強大吸引力,她渴望與他結合,但又對他有一種負罪感,自尊心難以平衡。女兒憾憾非常喜歡荊夫,但當她得知生父趙振環欲悔過思改,又不忍心割捨親生父親。這一切都使孫悅矛盾重重。由於何荊夫的《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一書的出版遭到奚流等人的壓制與阻撓,孫悅越來越看清了奚流的真面目。過去她把他當做黨的化身,道德的楷模,現在終於認清他不過是一個思想僵化、心胸狹隘的人,奚流的思想再也不能主宰她的思維。同時,孫悅與荊夫的接觸也增多。她越了解他,越感到自己不能再失去荊夫,不能讓他一個人在風浪中搏鬥,她應該與他並肩抵抗濁流。終於,他們之間的堤壩潰決了。憾憾也懂事地表示,她不願意母親為自己而犧牲了愛情。趙振環也完全明白了,他失去了應該失去的,他不能再重新得到孫悅的愛情。但他找回了應該找回的,他終於得到女兒的愛和孫悅的寬恕。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每個人的頭腦里都貯藏著一部歷史,以各自的方式活動著。
第二章 每顆心都為自己尋找歸宿,各有各的條件。
第三章 這樣的事每天都發生:心與心互相撞擊,或爆出火花,或只有響聲。
第四章 這樣的天氣應屬正常:東連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作品人物

孫悅——

當年你單純美麗,幼時的青梅竹馬令你習慣於偎在趙振環的身邊。忠誠善良的本性迫使你摧毀真正的愛情,只為詮釋那份許久許久以來,你所篤信的與趙振環的所謂愛情!高等教育給予你的聰慧終究沒有鼓起你承認事實的勇氣:你違背自己的心,拒絕了何荊夫真誠的愛。雖然你對與趙振環的距離心知肚明,卻終究沒有擺脫多年來已形成的本不該有的責任,走上那條錯誤的路。

當最艱難的時刻來臨,當你掛著骯髒的牌子獨自受批鬥的時候,“幼小牽手結伴舞,十年相愛結夫婦”的丈夫卻寄來一紙離婚書,撕碎了“同船渡,共枕眠”的恩緣、撕碎了曾經的相濡以沫、撕碎了你的心。

時針在轉,划過似人非人、似魔非魔的年代。多年的痛苦錘鍊出你堅忍的性格,你已明白自己所失,然而“自尊心不允許”,令你和何荊夫站在此岸和彼岸,遙遙相對。中間有橋,然而誰來邁第一步?命運之鐵捶打生活的真知。感謝命運,你終於在失去中明白自己所要什麼,撥開年少時的混沌,你終於要去創造!

趙振環——

是不是最初定格給你的線條柔和的臉譜就已暗示出在人生最痛苦、最慘澹的時候,你要背叛曾甘苦與共的妻子、背叛你自己?而藉口僅僅是無法忍受千里之外的大庭廣眾之下,她在挨批鬥?還是生活寂寞讓你忘卻理智,攬一個你並不愛的女子入懷?

是不是一次重創、一場惡夢,都能夠讓人性退回到本能、讓“自我”和“超我”還原為“本我”?而當創傷漸愈,卻又自然生出對這種“本我”的譴責,所以四十四歲你頭髮全白。事業和生活的順利越法激起你追憶從前,然後車輪滾過,只留下深深轍痕,你也只能在惡夢中追逐那個你再也尋不回的從前。

何荊夫——

“沒有人托著、捧著,星星也能掛在天上。沒有人拉扯扶掖,人也能活在世上”。
在那個是非顛倒,精神畸變的年代裡,堅持真理就是堅持錯誤。因而你不為世人所容。由才華橫溢、血氣凜然的少年才俊淪落為流浪的黑人。陪伴在側的只有父親遺下的菸袋,還有內心中亘久愈鮮的正義和對孫悅深沉不變的

真正的大學在社會,社會蘊藏著人間最深奧的學問。歷盡人世之苦,百鍊方成金剛。天涯倦旅,當悲痛的你為求一死攀上最高的烽火台,讓長城接納你的屍體時,蜿蜒無盡的長城卻給了你重生的勇氣。讓青磚古牆成為你的花名冊,證明你不是一顆瞬間飄逝的流星:登上長城,你是真正好漢!

李宜寧——

小說中你是一個配角,你的生活態度猶如你的名字:理應宜寧。然而越淡的花香越持久,你的耐人回味的故事給人最深最久的打動。

自己的丈夫在歷史最黑白顛倒的時刻叛你而去,指正你曾叛國投敵(因為你有海外關係)。由此你被剃了陰陽頭,在地上學狗爬,而他——你最親的人,得以“從寬處理”。你相信荀子的“性惡說”,幾度求死,“人類本來就沒有什麼愛情和信義”!

直到從那一天,命運讓你嫁給小你八歲,敦厚淳樸的丈夫一新。雖然他懂音樂卻能陪你聽任何一場音樂會;雖然他不懂文學卻能不露倦容聽你暢談,給你關懷,給你溫存的愛。“幸福只能從比較中去理解和體味”,當生活滋生一個又一個要求,物質的需要慢慢地占據你的心靈,最後取代了精神,你過得安寧、快樂,你說:“人還求什麼?”

作品解讀

以孫悅、何荊夫與趙振環之間複雜的感情糾葛為主線,以他們豐富的內心情感被政治話語所淹沒,愛情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他們適應極左政治運動的一種工具為主旋律,以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抗爭展開情節。“這些年來,由於把階級鬥爭擴大到一切領域,我們已經沒有什麼私生活了”,在這裡愛情與人性一道,被完全扭曲了,而一起喪失的還有人的身份與尊嚴。

以人性的高度觀覽世情百態,表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中國的知識分子,雖然歷盡坎坷,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們依然熱愛祖國,不懈地追求真理,能以正確的態度去總結歷史教訓,把歷史交付給未來。作者認為人道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必不可少的因素,為早已被踐踏如泥的人道主義發出熱情的呼喚,試圖揭示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的和諧一致。作者透過她自己幾十年曲折經歷和反覆探索,寫出了人的血跡和淚痕,寫出了被扭曲的靈魂的痛苦呻吟,也寫出了黑暗中爆發出的心靈的火花。並大聲疾呼:“魂兮歸來”,呼喚人性的復歸(作者語)。作品出版後,在讀者群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共鳴。

藝術手法

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時,嘗試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多元體第一人稱”的結構手法,即由幾個主要人物漸次登場,以第一人稱自白的方式,採用每章變換一個敘述角度的表現手法交織穿插而成,是一種創新。作者一改傳統的手法,“不再追求情節的連貫和縝密,描繪的具體和細膩。也不再煞費苦心地去為每一個人物編造一部歷史,以揭示他們性格的成因”(作者語),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人物靈魂的刻畫上。
小說是以人物回顧、反觀自身遭遇的方式展開的,讓每一個人擔任生活的觀察者和故事的敘述者。在進行具體人物事件的介紹之前,都以醒目的、好像概括了一段故事,卻又留給人無限遐想的小標題,通過人物的直白形式,對他們大半生涯進行概括——
趙振環:歷史是一個刁鑽古怪的傢伙,常常在夜間對我突然襲擊。我頭髮白了。
孫悅:歷史和現實共有著一個肚皮,誰也別想把它們分開。我厭倦了。
許恆忠:全部歷史可以用四個字概括:顛來倒去。過去我顛倒別人,如今我被別人顛倒。我算看透了。
奚流:歷史還是揪住我不放,給了我一個叛逆的兒子。我毫無辦法。
接下來,讓一個個人物自己站出來打開自己心靈的大門,剖析自己的思想,解剖自己的靈魂,暴露出小小方寸里所包含的無比複雜的世界。而不是以作者全知全能的傳統視角審視芸芸眾生,使作品人物內心世界顯得更立體化。這種真實的內心思想的獨白和情緒情感的展示更加適合表現作品的主題——人性和人道主義。
作者還採用了意識流的某些表現手法,如寫人物的感覺、幻想、聯想和夢境。又吸取了某些抽象的表現方法,寫了幾個人的夢:孫悅的夢、趙振環的夢、游若水的夢等,以夢的形式表現人物的潛意識,以更準確地揭示人物性格、心理。作品雖沒有“按時間的順序去結構情節,但保持了故事的完整,顯得清新、明快,不落窠臼。”整部作品既富於哲理色彩,又充滿詩意,以直觀、透明的語言,拙撲、簡易的敘述形式記載了一代人對生活與現實、國家與社會的情感體驗,勾起歷史的記憶,引起共鳴,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以刻畫人物的思想,而不是描寫環境、行動等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推動情節的發展,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生百態是作品的又一特色。還有就是拉開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展示歷史與現實的關係,以歷史映照現實,用現實反觀歷史,辯證地揭示現實不僅僅是歷史的延續,更是歷史的進步。
作品一出版就引起了國內各種思潮的關注。一方面在讀者中大受歡迎,另一方面,也就被某些人抓住了“把柄”,成為新一輪文藝批判的靶子。批判很快由上海推向了外地,而且還對戴厚英採取了行政措施。人性的多變和複雜在作品之外、現實之中轟轟烈烈的顯示著、展示著,作者亦如主人公般面臨著種種詰難。

藝術價值

反思和批判構成了《人啊,人》藝術生命的最高價值。當時之所以那么轟動,不僅僅是因為它涉及了那個時代的敏感話題“人道主義”,更主要的是因為作品的真實性,戴厚英是華東師大學生,《人啊,人》寫的就是“文革”時代的華東師大,很多人物都有人對號入座,當然關注的人多,恨她的人也很多。其實她的主要作品差不多都帶有自傳性的真實。也正因為這種真實性,才會有人表示她死了也不原諒她,她的形象在很多時候遭到歪曲。

戴厚英天生外向、剛烈、火爆,決定了她性格中強烈的悲劇色彩,也演繹了她的悲劇人生,決定了她作品的悲劇風格。1960年上半年,上海作家協會召開以批判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文藝的作協會員大會,有幾位教授、作家對完全否定人道主義,發表了不盡相同的意見,一下捅了馬蜂窩,上海作協於是部署批判。戴厚英是華東師大中文系派來的學生代表之一,本沒人注意她。豈知一開口,話語簡潔犀利而嗓音又響亮,令人刮目相看,

她由此脫穎而出,被視為“文藝界的新生力量”,分派到大會上去重點發言,批判她的老師、以《文學是人學》一文名噪當時的錢穀融先生。那年戴厚英從華師大畢業時,順理成章被選進了上海作協文學研究室(後改為文學研究所)工作。“文革”中她因和北京來的紅衛兵辯論,把對方說得無言以對而有了“小鋼炮”的外號。悲劇在於她很快從“保皇派”、“造反派”淪為被專政對象,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更要命的是,結婚後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文革”中丈夫有了外遇,鬧離婚。戴厚英為了不讓4歲女兒的幼小心靈受父母離異的傷害,忍辱退讓,只要丈夫同意維持一個名義上的家庭,孩子有父有母,她允許丈夫與情人往來,不加干涉,但丈夫最終還是和她離了婚。

經典語錄

每個人的頭腦里都貯藏著一部歷史,以各自的方式活動著。
折翅方識滄桑道,舔血撫痕痛何如?一個受了傷的人,一顆受了傷的心。自己舔自己的傷痕,自己吸吮自己的血跡。那眼神該是何等的憂傷和悲憤啊!
我拚命往前游,在無邊無際的洪水中。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游到哪裡去。
歷史是一個刁鑽古怪的傢伙,常常在夜間對我進行襲擊。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我相信總有一天,人間天上的風雨會洗去我滿身的污水。可是自這一天以後,我完全失去了信心。污水裡有油。
一個發生了變化的人,還可能變回去嗎?
在愛情里,應該只有互相吸引,而不應有一絲一毫的買賣成分。
我也知道太陽灼人,冰雪凍人,花是美的,鳥兒會飛的。
最美好的感情還是鎖上自己心底好。
你需要的是精神支柱,是一個強有力的朋友。你希望他能支撐你,拉著你走過一切泥濘。
等待總比失望好。
吃苦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標準。
我希望有一隻手來擦乾我的眼淚,有一顆心來慰藉我的靈魂。
我的心裡充滿了愛情,可那是一種無實際對象的愛,唐吉訶德式的愛。我常常沉醉於自己的幻想中,在心裡塑造著我的杜爾西亞
一個人只要還能愛,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啊!
何所為而來,何所見而去。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他是那樣坦率而又多情,你忍不住要向他打開心扉。
一個人頭上頂著一顆露珠,各人都有各人的福。
生活對我們可能不公正,可是我們對自己必須公正。
每個人心裡都不只有一個“我”。這個“我”和那個“我”常常要舉行會談。孤獨的人心裡的“我”更多。
一顆受到歪曲和傷害的心,怎樣才不致於失去血氣、停止跳動呢?它需要糧食的餵養,更需要精神的滋補。
孩子的心象水晶,晶瑩透亮,又充滿了溫情。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我多么想她的信,內容豐富、文字優美、感情真切的信。咫尺天涯一江水,嘔心瀝血兩地書。
發自內心的懺悔和悲哀會使一個庸俗的人閃出幾分靈光。
我在一切幸福的誘惑面前閉起了自己的雙眼,封鎖了自己的心靈。
遠路無輕擔。
我接受了你這顆心,請你也收下我的一顆心
一個人對客觀條件的反應過於遲鈍不好,然而靈敏度太高同樣會失去自己,我不喜歡靈敏度過高的人。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人的心靈也是需要呼吸的,不吞不吐,精神就會窒息。
世界不會因為你的“遺憾”而改變自己的模樣。
從小潔白得象一張白紙,結果怎么樣,碰到什麼顏色都受染。
愛情是感受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
不同的生活道路造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走出不同的路,每一條路上都有人,每一個人身後都有路,路有曲折迂迴,人有升沉進退。路與路會交錯,人與人會相撞,這就是生活。
一個人的思想如果一輩子都不曾混亂過,那就只能說明他不曾認真地生活過和思索過,或者是白痴。
她的眼睛多么美麗,充滿柔情,充滿幻想。
一個社會如果對虛偽習以為常,視自然純真為邪惡怪異,那就會製造出許許多多的悲劇。我喜歡自然純真。
古樹參天,直來直往,你謂粗疏;曲徑通幽,千迴百轉,我嫌迂闊。性相近,習相遠。
這樣的事每天都發生:心與心互相撞擊,或爆出火花,或只有響聲。
一個人有了理想,生活無論怎樣艱苦,精神上都是安寧的。
真正的理想是不會貶值的。要么是空想、幻想。我們自己更不會貶值。要么自己抽去了身上的骨頭。
任何人都可能走錯路,路不能重走,心可以回頭。
我沒有享受過愛情的歡樂,連愛情的痛苦也不能表露嗎?
生活的全部魅力就在於它是充滿矛盾的,動盪不定的。它吞沒人的靈魂,也鍛鍊人的靈魂。
痛苦和其他的一切感情一樣,是可以升華的,升華為藝術、為哲學、為信仰。我抓住了熱情燃燒之後的炭火,足以溫暖自己,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
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不會停止向生活索取!生活既然壓榨過我們,為什麼我們不能也壓榨生活?
埋藏在心底的愛情最自由的愛情啊!它擺脫了一切形式。
牢騷太盛防腸斷。
我習慣於作為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進行交往,而不在“人”之外附加其他條件。如果另一個人與我能夠彼此理解和信任,那我就與他交朋友。
在一個人的自尊心和人格時常可能受到傷害的時候,厚臉皮可以保護自尊和人格。
堅強的人流起淚來更是難以抑制的,勇敢的將軍穿著堅硬的盔甲,盔甲下護著的是一顆鮮紅活躍的心。
生活本身會為它自己開闢道路的。
真正的愛情是和人的心靈一起成熟的。
我感覺到良心的蠕動,聽得見靈魂的呻吟。
沒有什麼可以難為情的,喜悅和痛苦,美和醜,本來就是相互依存、與生俱來的。

文摘

第1節

趙振環:歷史是一個刁鑽古怪的傢伙,常常在夜間對我進行突然襲擊。我的頭髮白了

我拚命往前游,在無邊無際的洪水中。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游到哪裡去。不知道已經遊了多長時間,也不知道還要游多長時間。我的目標只是追逐一個在我面前貼著水皮飄飛著的小姑娘。她細長的手臂擺動著,短粗的雙辮跳躍著。從我看見她的時候起,她就是這個姿勢。我看不見她的臉。但我覺得,我認識她,熟悉她,愛她。

我要追上她,讓她知道我對她的一片心。
我的游泳技術從來沒有發揮得這么好。道地的蛙式,手腳的動作配合得十分諧調。我簡直是不用力氣地貼在水面上滑行,快極了。
然而我和她的距離還是那么遠。
我不泄氣地追逐著。
上游突然漂下來一條淹死的牛,直衝著我的腦袋。我又驚怖,又厭惡,連忙躲過它,朝右邊偏了偏。又碰上什麼東西桂住了我的兩隻腳。力氣一下子用光了。再也游不動了。
小姑娘越飄越遠。
我焦灼地向她叫喊,用我久已不用的熟悉的語言。只有我和她能夠聽懂的語言。她終於向我轉過了臉:白裡透紅的圓長臉,細長的眉眼,薄薄的嘴唇,還有略略突出的顴骨。一點不錯,就是她!
我想笑又想哭。我向她張開雙臂。可是,一根藤條一類的東西緊緊箍住了我的脖子。小姑娘沒有停止前進。我用力拉扯,掙脫,藤條越纏越緊。小姑娘已經不見了。
我放聲哭了起來,我不能失去她啊!
“又做了什麼傷心的夢了?”一個女人的聲音,就在耳邊。
是說我?我在做夢?胡說。夢裡能把一切看得那么分明?這個胡說八道的女人是誰?為什麼離我這么近?奇怪,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了。女人的臉就在我肩上。我看不清她的眉眼,卻感覺到她那甜得膩人的笑容,像一個紙做的面具,擋在我的眼前。這面具引起我的條件反射,在我的第一信號系統里產生了痛楚的感覺,在我的第二信號系統里跳出了一個概念:妻子。不錯,她是我的妻子馮蘭香。她的手正箍住我的脖子。討厭的藤條!我生氣地扯開藤條,責問道:“為什麼把我拉回來?”
“我從哪裡把你拉回來啦?你的夢還沒醒嗎?”馮蘭香半是驚奇、半是嘲笑地對我說,同時用手捏住我的鼻子。
我終於完全看清了眼前的一切。我是在做夢。
“夢見誰啦?還哭呢!”馮蘭香鬆開了我的鼻子。鬆開乾什麼?把我悶死算了。連夢也不讓我作完。我把頭轉過去,拉起被子蒙住頭。可是她硬把被子拉了下來。
“你到底有什麼心事?天天做怪夢,又哭又叫的,也不對我說。你已經不把我當作親人了。”馮蘭香的聲音里充滿了委屈和哀怨。
我可憐起她來,把臉又轉了過來。立即,我又看見一張甜得膩人的笑臉。兩道眉毛長得挺好,可是偏偏用鑷子拔去一半,變得又細又淡。笑就笑好了,為什麼有意讓雙眉翹起,帶出媚態來呢?真想再轉過臉去,可是我忍住了。我還想安慰她,一下子想不出詞兒,便作了一個笑臉。
“到底夢見誰啦?”她問。
真的,夢見誰啦?那個小姑娘是誰啊?怎么現在又感到十分陌生了呢?
“我壓根兒就沒做夢。只覺得頭昏胸悶,大概魔住了。”我說了個謊。可以給人安慰的謊話是可以說的。
她笑了:“昨天,你酒喝得太多了。可是你還要喝呢!也難怪,過生日嘛!”
過生日?是的,一切都記起來了。昨天,公元X年X月X日,是我——A省日報記者趙振環的四十四歲生日。事事如意,事事如意。在我們家鄉,“四”是個吉利的數字。我的同事和朋友王胖子說,應該好好地慶祝慶祝。理由有三:第一,在十年浩劫中,我是得天獨厚的幸運兒,沒損失一根毫毛,不像他這個造反派頭頭,到現在審查才剛剛結束,還沒有分配工作;第二,我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妻子馮蘭香是出名的美人兒,又溫柔體貼。女兒環環聰明伶俐,很有舞蹈天才。還有兩間不錯的住房;第三,我現在在報社的“行情看漲”:總編輯欣賞我的筆頭快,又剛剛加了一級工資。一頂不大不小的烏紗帽正在我的頭頂上飛舞,眼看就要罩住我的滿頭白髮。這真是:事事如意,事事如意啊!蘭香(現在我完全清醒了,明白我一向是這樣叫她的)十分讚賞王胖子的意見。她拿出了自己準備買大衣的錢為我置辦酒席。我心裡十分清楚,他們都是要討好我。王胖子希望我在總編輯面前給他美言幾句,以便讓他回到採訪部。蘭香則害怕我拋棄她,或者夢裡看見誰。有人向你討好,這說明你還有點價值。不然的話,為什麼上上下下有那么多愛聽好話的人呢?我也難能免俗,從王胖子和蘭香的討好中感到一點快意。於是我同意:樂一樂,大家好好地樂一樂。讓大家都來祝賀我吧:事事如意,事事如意啊!
我從來沒有這樣慶祝過自己的生日。現在想起來還叫人頭昏目眩。
滿屋子的朋友。滿桌子的酒菜。
喝酒,划拳。“人生在世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來!“咱倆好呀!”我對誰都這樣說,並且總是伸出兩個指頭。很少贏過。“六六大順!”“事事如意!”“缺一缺一!”“都到都到!”女客們行酒令:“老虎!”“槓子!”老虎吃雞,雞吃小蟲,小蟲蝕槓子,槓子打老虎。這酒令簡單極了,可是充滿了辯證法。強者和弱者,失敗和勝利,都是相對的。
音樂,舞蹈。時髦的娛樂。環環跳了自編的“芭蕾舞”,雖然腳跟著地,還是贏得了滿堂喝采聲。蘭香拉著我跳了一陣,鬼知道跳的是什麼舞。在讀大學的時候,我最喜歡參加周末舞會。我的舞伴總是她:那個我已經離開了的人。我們第一次手拉手跳的是“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朋友。握握手呀,笑嘻嘻呀!”她一唱到這兩句就要笑。我跟著笑,用力地用手掌去拍打她的手掌。
旋轉。人在旋轉。桌子在旋轉,失去了稜角。屋子在旋轉。地球在旋轉。
我轉著,笑著,又舉起酒杯:“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永不來。”
“哈哈!老趙喝醉了,詩也念錯了!”王胖子嚷嚷道。
“罰!罰!”我認錯請罰,一口喝乾了杯中酒,又去抓酒瓶。
誰奪去了我的酒杯,把我推倒在床上。
搖晃。床在搖晃,好像躺在木船上。眼也難睜。記得父親有一次喝醉了酒,躺在床上雙手抱掌對我說:“見笑!見笑!”那時我幾歲?八歲吧?我不像父親那么“迂”,沒有對環環這么做。環環站在我床邊,用小手掰開我的眼皮:“我給爸爸拜壽。”我蒙隴中看見她的小小身體在床前跪了下去。對了,我對她講過,我小時候常常給大人磕頭。過年過節,拜師拜壽。我的父親是私塾教師。環環是個多么聰明、乖巧的孩子喲!
“嗤嗤!”“哈哈!”“嘻嘻!”蘭香、王胖子等人一起笑著,鼓動環環:“磕四十四個頭!才四個啊!磕!再磕!”
我三歲的時候,爺爺死了。我不喜歡這個爺爺。不願意到他的靈堂里去。可是父親偏偏按住我的頭叫著:“對爺爺的牌位磕頭!磕!再磕!”
我突然想哭!抱著環環躲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去哭它一個夠!但是我一點力氣也沒有,只能朝環環擺擺手:“去吧,環環!等爸爸到了那一天,你才——”一滴淚水順著眼角往下流,我連忙把臉貼緊枕頭。
以後呢?以後就在洪水裡了。
蘭香見我兩眼怔怔地看著她,笑得更甜更膩,身子也與我靠得更緊。我噁心,把她推開了。她賭氣地把臉轉向牆壁,不再理我。我也不理她。過一會,她的肩膀抽動,哭了。我有點過意不去,既然她是我的妻子和環環的媽媽,我就該和她親熱親熱。我伸出手,想去扳她的肩,立即又把手縮了回來,為什麼我要去安慰她?誰又來安慰我?而且,要不是她,我怎么會失去孫悅……
我猛地意識到:剛才我在夢中追逐的就是孫悅。當然不是現在的孫悅,是少年時代的孫悅。現在,我們共同生育的女兒也該這么大了。
我追憶著夢境。我感到奇怪,昨天一天又忙又累,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孫悅。可是夜裡卻做了這樣的夢。夢裡出現的和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情景多么相似啊!
那是我們國中畢業的時候。參加了升高中的考試,我們一起回家。正好遇上了洪水泛濫,我們只能乘坐木船回到鎮上。孫悅調皮,不斷地把腳從船幫伸進水裡,朝我身上潑水。我嚇唬她:“掉到河裡我可不下去撈你!”“你敢!”她笑著回答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的,話音剛落,她真的掉進了河裡。我嚇得立即跳了下去,她不會游泳啊!我一把抓住她,她已經喝了幾口水,還哈哈笑著。我把她托上船,自己不想再上去了,反正衣服濕了,跟在船後面游吧。一路上,我朝她笑著,她朝我笑著。就這樣,她的笑引導我一口氣遊了十里路。到家時奶奶說我著了魔,我傻呼呼地瞅瞅她,她的臉紅了。從那以後,我對她產生了異樣的感情。我們考入了同一所高中,又考進了同一所大學。終於,我們成了夫妻。我們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特別是我,引起了多少男同學的嫉妒啊!
誰能想到,在我們結婚了五年之後又離了婚呢?而且是由我提出離婚的。
大學一畢業,我們就結婚了。是她提出的,完全是為了我。我被分配到離開C城一千多里的A省,她留校了。我不怕離開C城,可是害怕離開孫悅。我想要求留在C城,和她在一起。“對黨,我們不該提出任何個人的要求。我永遠屬於你。我們一起回家鄉,就在那裡結婚吧!”她說。我喜出望外,可是又無限憂慮。我父親患病在床,家裡弟妹七八個,經濟特別困難。總要置辦一點生活必需品吧!孫悅毫不在乎。一到家鄉,她就住到我家裡了。媽媽對這個還未“成禮”的兒媳喜歡不盡。每天中午,她把一隻荷包蛋偷偷地埋在孫悅的麵條碗裡,而孫悅總是把蛋偷偷地給了我的小妹妹……
幼小牽手相伴舞,
十年相愛結夫婦。
千里咫尺一江水,
嘔心瀝血兩地書。
折翅方識滄桑道,
舔血撫痕痛何如?
俯首但聞慈母喚:
天涯何處無歸宿。

這是我將離婚證書寄給孫悅的時候她寫給我的一首詩。當時,我當著蘭香的面把它撕得粉碎。可是,這些詩句卻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上,時時撕咬我的心啊!

怎么說明這一切呢?

當母親聽到我們離婚的訊息,趕到A省來問我為什麼的時候,我強詞奪理地說:“她好!我配不上她!”母親罵我是陳世美,並且立即離開我,要我永世不要再回家鄉去,她權當沒有生我這個兒子。我們母子從那以後也就不再見面,直到前年母親去世。

蘭香終於拗不過我,自己轉過了身子,可憐巴巴地依偎了過來。問我:“你後悔了吧?”

我裝作不懂:“什麼事後悔了?”

“和我結婚的事呀!”她說話時兩眼直盯住我。

我笑了。笑得很開朗。同時撫一撫她的頭髮:“我什麼時候後悔過?又怎么會後悔呢?怎么,你不覺得我們過得很幸福嗎?自從和你結婚,我每天穿得乾乾淨淨,挺挺括括,這樣才和我的美男子的稱號相稱呢!可是孫悅!她什麼時候管過我這些?她只顧追求她的理想!哼!”

“那你的頭髮為什麼白得這么快?才四十四歲的人,已經白了一大半了。不了解情況的人,還當我對你不好呢!”蘭香又是憐情又是委屈地捋著我的頭髮。

我的心又沉下去了,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母親看見我的白髮原諒了我。“你是自作自受啊,環兒!多好的一家人,你給弄散了。去孫悅家裡對她爹媽認個錯吧,要不,我死也不閉眼……”說完這句話,母親斷氣了。我沒有去孫悅家,辦好喪事就回來了。我要埋葬一切記憶。要是孫悅知道我的頭髮白了……

“那時候工人吃香,你還看得起我。現在你們知識分子吃香了,你當然又覺得孫悅比我強了。”蘭香像是對我說,又像是對自己說。

我實在煩透了:“你愛怎么想就怎么想吧,我可要睡了!”說完,我就“啪”地關上電燈,閉上眼睛,任她在床上輾轉、嘆息、啜泣

是我無情嗎?或許。可是她一點也不理解我,叫我怎么對她產生愛情呢?她怎么會成為我的妻子的?一場噩夢啊!誰不知道,她是報社裡的風流人物,革委會的工人委員。她結婚很晚,可是打胎很早。我怎么會看上這種人?然而,她卻成了我的妻子!

那是動盪不寧而又叫人感到無聊的年月。造反,造反,一切都弄得顛顛倒倒,亂七八糟。孫悅原來每星期給我寫一封信,這時候就靠不住了。有時候,幾個月才來一封電報,只有“平安”二字,就是說,她,我的妻子,還活著。她在運動開始不久就被當作“鐵桿老保”揪鬥了。以後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髒,直到“C城大學黨委書記的姘頭”。我了解她,根本不相信這樣的污衊。但是一想到她的脖子上掛著“姘頭”的牌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挨斗,心裡總不是滋味。我開始埋怨她不該對政治那么積極,開始感到她不在我身邊,事實上沒有盡到妻子的職責。而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突然感到獨身生活難以忍耐了。就在這種情況下,王胖子把我拉進了蘭香的活動圈子,很快就單獨來往了。

“女人有守活寡的,男人也有嗎?”這就是蘭香第一次到我的住處來說的話!她酸溜溜地看著掛在牆上的我和孫悅的結婚照。孫悅幸福地靠在我的肩膀上,我的頭挨著她的頭

“你吃醋啊!”我用這句話回答她。我當時沒照鏡子,但我知道,我的臉相可以與任何無恥之徒相比。我怎么會這樣呢?

我從牆上取下了結婚照,把蘭香的照片放在自己的皮夾里。我越來越喜歡在蘭香面前說孫悅的壞話

不到兩個月,我就感到自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能越來越壓迫理智,甚至基本上擠掉了理智。正當我企圖恢復理智的時候,蘭香懷孕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發明這句話的人該不會與我有類似的經歷吧?

我無法拿蘭香和孫悅相比。當然,在外貌上,蘭香和孫悅都屬於漂亮的一類。但孫悅本色自然,蘭香矯揉造作。孫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愛人”,而蘭香卻只是一個“女人”。我與孫悅共同生活的日子並不多,但總覺得有無窮無盡的回憶,而與蘭香的關係,卻單調得分不出今年和去年,今天和昨天。我真不知道這樣的夫妻怎么過到頭。

可是我能再離一次婚嗎?環環怎么辦?孫悅又會怎么想呢?她還會原諒我嗎?這些問題不止一次地在我頭腦里閃過。我多么害怕!為了排除這些念頭,我儘量地強制自己多乾點事情,儘量地和同事們說說笑笑。我不斷地邀請朋友們到家裡吃飯喝酒,讓他們誇讚我的家庭生活。然而,一切都無效。歷史是一個刁鑽古怪的傢伙,常常在夜間對我進行襲擊。我的頭髮白了。我多么想去看看孫悅和孩子!求她們饒恕,求她們饒恕啊!

“後悔也晚了。孫悅還會不結婚?現在該是她走紅運的時候了,心裡還會有你?不是把孩子的姓名都改了?”

原來蘭香並沒睡著。但我不想理她。我知道,孫悅還沒有結婚。但是,我的後悔確實晚了。是的,晚了。

作者介紹

簡介

戴厚英戴厚英

戴厚英是安徽潁上人,生於1938年3月,1960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大中文系。1960年,正在華東師大中文系四年級讀書的戴厚英,經組織安排提前畢業,派出去批判她的老師錢穀融先生的《論“文學是人學”》。由於她觀點鮮明,鋒芒銳利,即以“小鋼炮”而聞名於上海文學界。多年以後,當她的老師對此已經淡忘和“釋然”了的時候,她卻在她的成名作《人啊,人》的後記中,無情地解剖自己,反思當年她“盲從和無知,給了我自信和力量——批判我的老師所宣傳的人道主義。”58歲那年,戴厚英在家裡被謀財的歹徒殺害。

作品

戴厚英,(1938-1996),安徽穎上人。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長篇小說《人啊,人!》《詩人之死》《空中的足音》《流淚的淮河》《懸空的十字路口》《腦裂》,中短篇小說集《鎖鏈,是柔軟的》《落》,散文隨筆集《戴厚英隨筆》《結廬在人境》,以及《性格·命運——我的故事》等。

點評

用生命去抗擊殘酷命運的人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但更多的時候,是個人被時代的巨大渦流所裹脅、所擠壓、所扭曲。而同強大的命運抗爭,就顯現出人性的價值和尊嚴。

戴厚英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文革”年代,她曾經作為一個幼稚單純的學生被推到反人道主義的風口浪尖;但是,命運又很殘酷地讓她領受了從造反派到被造反者的角色轉換。家庭悲劇也一次次給她深重的打擊。即使她堅韌地挺過黑暗的文革時期,用自己的血淚寫出《人啊,人》這樣的小說,她依然被包圍在敵意之中,而最後,她好心地幫助一個老鄉親在上海謀生,卻死在這個忘恩負義之徒的屠刀之下。

這就是人生,殘酷的人生,她不單用她的筆表達並粉碎了人性中的種種虛偽和欺騙,而且用她的整個生命見證了命運的萬般無奈。套用一個詩人的話來說,命運給了她殘酷的人生,她用它來尋找人性的光明。

今天讀《人啊,人》,似乎已經隔了一層,畢竟,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文革”的群魔亂舞,到上世紀80年代的思想解放與撥亂反正,再到市場經濟的確立,出現的人生悲劇更多是在個體之間,而不在個體與整個體制之間。這一變化,其實也就在於有戴厚英這樣的人,以及他們那一整代人的堅韌抗爭和努力。善的人性最終戰勝邪惡,正直的人性最終戰勝虛偽,美好的人性最終戰勝醜惡,形成社會進步的力量。

作品影響

作品一出版就引起了國內各種思潮的關注。一方面在讀者中大受歡迎,另一方面,也就被某些人抓住了“把柄”,成為新一輪文藝批判的靶子。批判很快由上海推向了外地,而且還對戴厚英採取了行政措施。人性的多變和複雜在作品之外、現實之中轟轟烈烈的顯示著、展示著,作者亦如主人公般面臨著種種詰難。
儘管批判聲勢浩大,但是,由於時代的進步,同情者也頗多。因而不但沒有把戴厚英批倒批臭,反而擴大了她的影響。短短几年之中,《人啊,人》就重印10次,總印數不下於百萬冊;而且被譯成了英、法、德、俄、意、日、韓等許多語種。

相關評論

妄言!敢,還是不敢?

若不是老爸幾次三番提過這本書,我是斷無可能在噹噹網站搜尋它,哪怕暫時缺貨也執著等待,並在第一時間下訂單購買的。據老爸說,這部小說在當時那個年代很轟動。

讀罷,我信了?

小說的歷史背景應該是“四人幫”剛剛倒台,社會思想導向尚未明確的時候。一提起文革,我就有說不出的心情。我這個文革後才出生的“70後”,其實是沒有資格對中國現代這段特殊的歷史做什麼評論,有什麼感想的,只能依稀從父母點滴的回憶、懷舊影視劇的演繹、人物的訪談。可是,是誰曾說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如此,光憑以上那些資料,我就算知道“文革”是怎么一回事了嗎?

高音喇叭傳出的革命口號,牆上糊了一層又一層的大字報,沒有工人操作的機器,?有農民耕作的田地,沒有學生上課的教室……所謂“文化大革命”,卻毫無“文化”可言。“文化”似乎垂垂老矣,再邁不動步子,甚至還打了個趔趄,倒退了幾步。倒退的僅限於“文化”?以本人並不深厚的歷史底子,再不敢妄言了

可我能否妄言:《人啊,人!》就是作者戴厚英借文中各個人物的口吻,述說他們各自身處文革的感受呢?姑且這樣推測吧,否則我無法完成這篇評論。

小說總共四章,每一章的前面都附了一句話,句句經典。而每一節都是某個人物以第一人稱敘述的,不?道我的閱讀視野是不是太小了,反正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編排的小說,很特別。小說的人物並不多,脈絡也很清晰,作為一名女性作家(請原諒在此我不能不區分性別),能有這樣冷靜的筆調,實屬不易。當然,小說的結尾還是稍稍拖沓了些。

但我仍然相信,在少數我會重讀的小說當中,《人啊,人!》是其中一本。

敢於直面歷史,才能真正面對歷史,才能走向成熟

高中的時候,在回姥爺家火車上拜讀了戴厚英的這部力作《人啊,人》,能夠去讀這部作品,主要是這個名字取的那么怪,第一個感覺就是在感嘆人的複雜紛繁,人是高級動物,一個覺得值得好好體會的高級動物。

當閱讀開始,就被她獨特的寫作風格所吸引,從一個人的夢開始(趙振環的夢),全書就圍繞幾個不大不小平凡人物的生活工作。最吸引人的就是何荊夫回望自己過去的那段,在長城腳下那一連串的感概,讓人真熱血沸騰,和何荊夫的遭遇相比,有什麼想不開的。當時就覺得只要人活著就應該有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就敢於去拼搏!喜歡奚望和小孫環,奚望哪裡看到的是青年的激情和無為,小孫環哪裡看到的是單親家庭中小孩的早熟和敏感!

當然,這部作品絕不是就給我們這些,最重要的是:戴女士自己親身經歷了“文革”,作為當時“文革”中的激進分子。回過頭來回顧那段歲月,這段歲月對很多人來講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但是她敢於直面那段歷史,所以她?能真正去回顧這段歷史,才能在痛苦的回首中,寫下了這部曾經被禁止發行的、令人好好反思和深考的作品。她提出了這些思考:“文革”打碎了很多人的夢想,特別是經歷了那段黑白顛倒的時代,每個人心中應該如何看待這些呢?難道向奚流同志那樣,再次上台後就階級鬥爭思想狠抓不放,嚴重的過左的表現么,一有相反意見就上綱上線,又要向“文革”靠近。簡直有點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味道。向孫悅,一切都壓抑,都旁觀,自己的真情要完全克制,免得給別人以口舌。向許桓鍾打算一輩子都低三下四的生活,因為自己過去的過錯,永遠怕別人再拽住不放,?脆向領導看齊,你說怎么辦,我就怎么辦,失去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完全走向領導永遠都是對的,堅決走領導的路線。只有何荊夫,他是去冷靜看待過去的人,因此他才能真正面對歷史,才能經過長久的反思,終於走向成熟。因此,才能摒棄個人得失,才能真正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從心底裡面去說服孫悅,原諒趙。偉大的小人物!

人啊,人,究竟我們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才能走向成熟,才能不被時代拋棄!讓我們沉思。

人性的扭曲

文革結束之後,對於人性扭曲所帶來的陰影,不知道隔幾代之後才能恢復?
我是個外來人,從來沒這經歷過段歷史,但至今生活中隱隱約約仍感覺它的存在。

追問與思索——一部文革後的眾生心靈史
——讀《人啊,人!》

在噹噹上買了這本書,讀一頁,掉一頁,讀到後半部分時,乾脆是半本書掉了下來,這下好了,我真是一頁一頁讀完的。平心而論,我並不喜歡這樣殘酷的文字,裡面都是政治,都是我不感興趣的,況且是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文革時期,裡面的感情都隔著政治,生硬的,苦澀的。然而,故事主人公的思想歷程還是感染了我,三天讀完了這部小說,即像是作家自剖自白,又像是釐清那一代人的生活與感情經歷,一部文革之後的療傷文學,幾個破碎人生的心靈史。

其實,對於這個女作家我是敬佩的,早在我國小的時候就讀過他的傳記,那時他她被害。這是一個深受文革迫害經歷複雜的女作家,並有著哲學家、批評家的頭腦與刀一樣的語言。一個不幸的女人,卻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思想者。

對於一號女主人公孫悅,我想作家是深愛著她的,好幾個男人為她魂牽夢繞而不得。但是,卻又把她描寫得那么隱忍和灰暗,她總是落淚,該果斷時沒有光輝,感覺這個形象總是欠那么一點火候。我想我是與我不熟悉那段歷史有關,即使熟悉沒有親歷也一樣沒有資格評論什麼。在那個時期,孫悅已經很堅持原則很堅強了,一個拖著孩子的有著信仰與追求的女知識分子,當她的婚姻與信仰同時崩踏的時候,他的人生注定要擰巴與被動。在那個特殊的黑白顛倒時代,越是有思想有原則的人越是痛苦。

比如說何荊夫,就是作家塑造的這么一個敢于堅持與尋找真理的人物形象。他的感情,他的人生,他的父親,都是痛苦到了極端,他選擇了流浪來尋找答案,這是一種極端體驗。他把最美好的年華都交給了痛苦的生活與思索,他生活在底層,他看到了窮苦的人們和長城。他有了生活,有了參照,有了力量。他的感情與信仰純潔而牢不可破,平反之後,他成了年輕的學生願意交流與愛戴的老師,最後又得到了心上人的愛。這個痛苦的過程,最終使他的生活與思想通暢起來,他堅守了自己的人生坐標,活出了一個大寫的人。

趙振環這個人,我覺得作家用在他身上的筆墨有點叫人不太能理解,他是一個善良的但迷失了方向的普通知識分子。在政治漩渦里,他隨波流選擇了一個自己不愛的女人,狠心的拋棄了前妻和孩子。從頭到尾,他的生活上看起來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他卻走上了一條使他後悔終生的路。精神上,對前妻孫悅的拋棄使他不能釋懷,生活上,他始終瞧不起現任妻子馮蘭香的市俗。他夾在雅與俗、理想與背叛之間,備受煎熬,他過早了全白了頭髮。值得安慰的是,在這場20年的風波過去後,他得到了女兒的諒解和孫悅的原諒,不過孫悅的原諒,是愛情的仇恨結束與同志友誼的重新開始。他最後離了婚,也獲得了精神上的解脫。

憾憾作為最早感知文革殘留氣息的孩子,他的理智與感情也成了書中幾個重要人物命運的線索,她以兒童特有的視角觀察文革後人們的生活與思想,她也深深的理解這場風波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如果她們家是一個悲劇,那么在那個時代,不知有多少個這樣的悲劇在無聲的發生著,歷史不能將他們遺忘。這樣沉重的歷史使其中的每一個民眾都受到了牽累,是千千萬萬個窮苦的、善良的人們承載了這些。

奚流則是政治與權力的犧牲品與玩弄者,他被政治玩弄了,他也玩弄了政治。對於歷史,對於信仰,他沒有什麼高深的思想,是一個政治的玩偶,由於他個人的生活與感情受到了傷害,他就以權濟私,對同樣在風波中受到傷害的人施以報復。他是頑固的保守派,歷史潮流的末端,這一點他的兒子奚望看得很清楚,他的兒子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與父親在政治立場上截然不同,但是他們之間互不理解。這也是文革後的一個機關黨委幹部的一個腐朽典型,我的政治覺悟實在不高,我讀不出太多的東西來,也許要想完全理解這代人以及他們的掙扎還要再等年長些吧。

游若水則是一個沒有任何立場與信仰的隨風草,並隨時準備反咬一口,這就是他的生存哲學,這也讓他生活的像孫子,即使在妻子眼裡,也是一個小人物。許恆忠是一個看起來雅,其實內心軟弱的知識分子,他的老婆在文革中死了,他獨自一個拉扯著孩子,他做起事來謹慎周到了許多,也曾對孫悅有,但他最後選擇了實惠,與另一個女?相親成功。他的生活哲學就是隨時就向生活妥協,只求一個現世安穩。

在書里小說家的自述中,他在一次大學聚會上展現了吳春等知識分子的命運,個體的命運離不開時代的變革,作家以個人自述的小說體裁展現了每一個人的心靈救贖之路。文革,使他們懷疑歷史,懷疑人生,又從懷疑中去吸取人生的真理,引發了每一個人對那段特殊歷史的深思。歷史已經過去,歷史又不會過去,學史而明志,提醒我們的當權者與民眾,很多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也告訴我們不要停止思考,不管時代賦予我們什麼,都?要我們辨證與堅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