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倫[儒家理論]

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中國古代儒家倫理學說的基本概念之一。人有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人有五倫: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是天下最通暢的達道,是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是通向天下相親,人類和諧的陽關大道--人道。

中國古代儒家倫理學說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人文社會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指尊卑長幼的關係。《管子.八觀》:“背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按,指舜 )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漢書.東方朔傳》:“上不變天性,下不奪人倫。”宋周密《齊東野語.巴陵本末》:“人倫睦,則天道順。”

相學中指品評人物,亦指據人形貌測斷禍福的相人之術。《青箱雜記》云:"昔人謂官至三品,不讀相書,自識貴人,以其閱多故也。本朝臣公呂文靖、夏文莊、楊大年、馬尚書皆有人倫之鑑,故其賞罰未嘗妄謬,而任使之際亦多成功。"此言人倫,為晶評人物之謂。

金人張行簡有相學著作《人倫大統賦》傳世,其所言人倫,即相人之術。《舊唐書·方技傳》:"太子詹事盧齊卿童幼時,請問人倫之事。"宋張齊賢《洛陽捂紳舊聞記·齊王張令公外傳》:"(諸葛)爽有人倫之鑑,睹王之狀貌,待之殊厚。"二典所言人倫者,亦為相術之別稱。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按,指舜)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漢書.東方朔傳》:“上不變天性,下不奪人倫。”宋周密《齊東野語.巴陵本末》:“人倫睦,則天道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