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親子共讀

很久以來,我們把識字當成了閱讀的開始。 也有這樣的朋友,他們從閱讀中得到很多很多。 有個朋友,是個充分享受閱讀的人。

閱讀,不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個技能,也是在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一項技能。成為一個好的讀者,對現代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閱讀越來越受到今天家長的重視。可是,當聽說閱讀應該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時,很多人還是感到不解:孩子還不識字,讀什麼書呢?

很久以來,我們把識字當成了閱讀的開始。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閱讀嘛,就是讀字嘍,識了字,才能讀懂書籍,自然,識字成了閱讀的開始。

可是,認識了字,就能成為一個好的讀者了嗎?今天,我們周圍有不少朋友,他們上了很多年學,但從最後一個學校畢業之後,他們好象就不大需要讀書了。每天的工作之後,他們看電視或打撲克消磨業餘時間。他們沒有從閱讀中得到樂趣的習慣。

也有這樣的朋友,他們從閱讀中得到很多很多。他們閱讀本專業的書自不用說,閱讀給他們的工作帶來進展;他們也進行閒暇的閱讀,歷史人物啦,小說啦,報刊啦,甚至漫畫啦,不一而足;他們也進行不少生活閱讀,比如,辦公室的傳真機拒絕工作了,他們會把說明書拿出來,對照著鼓搗一番,小毛病也許就不必請維修了;旅遊之前,他們對目的地進行大量閱讀,於是,他們可能知道不少關於當地的各種情況,這些閱讀不僅使他們的旅遊更便利,也給他們的出遊增添更多的樂趣。

閱讀給人帶來樂趣和功用,是由於文字帶來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字只是載體,識字只是手段,而閱讀,才是我們的目的。

事實上,不少好讀者告訴我們,小的時候,還不認字時,他們就因為各種原因迷上了書。他們對閱讀的迷戀早於識字,對閱讀的追求導致了他們的自發識字。

有個朋友,是個充分享受閱讀的人。多年的讀書生涯並沒有把她變成書蟲,她的讀書充滿樂趣,也很實用。去澳洲旅行時,她告訴導遊,今晚去悉尼歌劇院應該走旁門,正門因為廣場播放體育比賽而關閉,令導遊大為吃驚。這個朋友告訴我她童年識字的經歷:幼時的她喜歡聽故事,追在院子裡的姐姐身後求姐姐講故事,姐姐沒辦法,只好給她讀《歐陽海之歌》。可是聽到緊張處,姐姐卻要去做飯。情急之下,她開始認字,追在大人身後,請別人告訴她她想到的東西都怎么寫。就這樣,上國小時拿到課本,她能從頭念到尾了。“我從來沒覺得識字困難過。對我來說,識字不是痛苦,而是讓我獲得力量的途徑。”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有趣的是,成年之後成為優秀讀者的人,能夠告訴你很多這樣的故事。這些人,他們的父母不必為孩子的讀書而煩惱,有的父母煩惱的是,如何讓孩子放下書本,做點別的事情。

有趣的是,在國際閱讀研究領域中,曾有過兩大領域的爭論,與我們前邊所說的閱讀與識字孰先孰後的問題很相似。七十年代以前,人們一般認為,閱讀最重要的是認識單詞。因此,孩子主要是通過做練習,學習拼讀規律而學習單詞。但是後來,人們發現,這樣很多孩子還是不會閱讀。八十年代興起的另一派意見認為,孩子學習閱讀首先應該用真實生活中的閱讀材料,了解文字的意義和語境,吸引兒童參與閱讀。這一派意見今天在學齡前兒童閱讀教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贊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