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龍御碑

交龍御碑

交龍御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該御碑分碑頂、碑身、碑座三部分,均為大理石所造。如今碑頂、碑身完整,碑座已損。

基本信息

簡介

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
交龍御碑位於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大劉鎮大陳村.該御碑分碑頂、碑身、碑座三部分,均為大理石所造。碑頂雙龍相交,交龍高0.99米、寬0.82米、厚0.22米,中刻篆體“奉而誥命”字樣。代表著被封的官職與級別。碑文共10行,219個字,為“台閣體”柳書風格,間及歐書風韻,端莊俊俏,剛毅挺拔,筆法方圓兼濟,骨力清勁而妍潤,無一筆失度,看後有清心明目之感。交龍圖案雕刻精細、逼真。碑身高2.28米。碑文引人注目,首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落款為“嘉靖十二年十月初八,制誥之寶”字樣。碑座為龜造型,體型精緻,與碑身、碑頂渾為一體。據介紹,碑座馱碑的動物叫“屓”,傳說龍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個,其壽命長而且善於負重。如今碑頂、碑身完整,碑座已損。

基本概況

此碑為明朝嘉靖皇帝在十二年(公元1534年)為陳璣父母加封而立。陳璣系原郾城縣大陳村人,曾任漢中知府、湖廣按察司副使。按明制,官至五品(省部級),皇帝為其父母加封,以表彰其為國家培育棟樑之才。據縣誌(原郾城縣)和族志記載,大陳村原名“風憲里”。陳氏家族自元朝初年有家譜族志記載,曾五次續修,分世系、文行、族訓和各考四大系列,至今有600餘年歷史。“風憲里”歷代人才輩出,明清兩代有80餘人為官。這些官員大多勤政廉潔,施惠於民,備受朝廷恩寵和百姓愛戴。
此次陳氏家族墓葬群被區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完好。該村祖塋墓地50余畝,有明清兩代古墓300余座。柏樹200余株,大都植於百年之前。陳氏家族墓是目前全市範圍內保存下來最為完整、規模龐大的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歷史、民俗和文物研究價值,也是研究農村民俗文化最好的實物見證;而交龍碑為當時皇帝御製,目前在省內罕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