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年曆

交通擁堵年曆

交通擁堵年曆,是廣州市2016年1月7日發布的一份交通擁堵狀況年曆。年曆顯示,與往年相比,2015年全市中心城區道路擁堵狀況以4月為界,由“平穩”至“突變”。2015年"中度擁堵"天數達到了123天(2014年僅為3天),其中122天集中在4月份以後;晚高峰達到"嚴重擁堵"的天數為83天(2014年僅為9天),其中82天集中在4月份以後;全年後9個月月均擁堵指數同比漲幅為48%,是前3個月的4倍。交通部門指出,中心城區主幹道的外地車占比變化態勢與擁堵指數變化趨勢基本吻合,網路專車的“周一免費坐車”等優惠活動加劇了中心城區比往年同時段“擁堵升級”。

擁堵狀況

高峰車速

交通擁堵年曆交通擁堵年曆
廣州市交通部門在2015年的一年裡,還對人民橋、廣州大橋獵德大橋等13座橋樑早晚高峰期的車流狀況進行了跟蹤。數據顯示,這13座橋樑在2015年的全天平均速度約為41公里/時,晚高峰平均速度為33公里/時,其中早尖峰時段速度最低的橋樑是海珠橋北行方向,平均速度約為21公里/時;晚尖峰時段最擁堵的橋樑是人民橋北行方向,速度僅7公里/時,其次是獵德大橋北行、廣州大橋北行方向。

出入交通量

交通部門對市內五大重點收費站(北環高速科韻路站、華南快速幹線黃埔大道站、華南快速幹線中山大道站、機場高速三元里站、南沙港快線侖頭站)出、入交通量進行統計發現,截至2015年前11個月,五大重點收費站日均通行量約25.76萬車次/日,較去年同期上升6.17%,其中機場高速三元里站出入口交通流量最高,日均通行量約10.7萬車次/日。

擁堵天數

“交通擁堵年曆”首次披露了廣州1015年全年日均擁堵指數。2015年,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日均交通擁堵指數為5.57(輕度擁堵),比2014年上升39%,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明顯加劇。

從全年變化曲線看,前3個月交通變化基本平穩,月均擁堵指數同比漲幅為12%;4月份過後擁堵指數迅速上升,後9個月的月均擁堵指數同比漲幅為48%,9月份開學後的月均擁堵指數保持在6.0以上,維持“中度擁堵”水平。

2015年的“中度擁堵”天數達到了123天(2014年為3天),其中122天集中在4月份以後;晚尖峰時段擁堵等級為“嚴重擁堵”的天數為83天(2014年為9天),99%日期集中於4~12月。“交通擁堵年曆”稱,4月份以後,廣州市交通擁堵進入了明顯加劇的時期。

外地車數量

根據2015年5月~12月份每月對中心城區15條主幹道的斷面交通量和外地車占比情況的常態化人工調查結果,調查時間分為平峰(15:00~16:00)和高峰(17:30~18:30)。從上圖可以看出,5月份過後中心城區主幹道的外地車占比情況一直處於高位水平。除了暑假期間,晚高峰的外地車占比基本都在16%以上,遠高於2013年年底的水平。平峰時期的外地車比例相對更高,且外地車占比變化態勢與擁堵指數變化趨勢基本吻合。

最易擁堵路段

廣州大道中、東風路、黃埔大道西、天河北路、獵德大道、廣園快速、三元里大道、工業大道。

“局部路段交通流量明顯增大,交通擁堵明顯加劇”是去年中心城區的另一個擁堵特徵。“交通擁堵年曆”顯示,2015年在局部交通方面,廣州大道中、東風路、黃埔大道西、天河北路等主幹道的交通壓力依然較大;而相比2014年,獵德大道、廣園快速、三元里大道、工業大道等道路的常發擁堵路段範圍明顯擴大。

從全市範圍看,影響較大的常發擁堵路段主要分布於毗鄰商業中心進出城主幹道、中心城區快速路及內環路的連線道路上。

擁堵指數

交通擁堵年曆交通擁堵年曆
2015年最擁堵月為9月份,日均擁堵指數為6.8(中度擁堵),擁堵等級比2015年9月上升一級,其次為6月和5月。“交通擁堵年曆”分析,這三個月裡面對交通造成重大影響的節日有6個,商業活動頻繁,再加上頻密的降雨天氣以及中考高考、開學等因素影響,從近兩年的變化趨勢看,日均擁堵指數高於其他月份已經成為常態。

2015年最擁堵日出現在9月7日,擁堵指數為7.83(中度擁堵),當日早高峰也是全年最擁堵的早高峰,擁堵指數為7.52。而全年第二擁堵日是5月25日,擁堵指數為7.72,當日晚高峰擁堵指數為9.22,是擁堵指數發布有史以來最堵的晚高峰。

擁堵因素

2015年最擁堵的兩天,9月7日和5月25日,均有幾個共同點”。據“交通擁堵年曆”分析,“正常上學和上班的周一、通勤時段遇上暴雨天氣、網路專車的‘周一免費坐車’等優惠活動聯合作用下,擁堵指數明顯上漲。”據分析,網路專車4月份以來的常規優惠活動甚至催高了全年擁堵指數。

數據顯示,2015年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交通運行趨勢由平穩至突變。2014年至2015年一季度交通運行基本平穩,2015年春節後特別是進入4月份,指數快速增加,擁堵明顯加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