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臨界核試驗

亞臨界核試驗

亞臨界核試驗,是研究核武器所使用的裂變材料在高能炸藥或其他方式衝擊(或爆轟)下的物理、化學行為,試驗中所用的武器及鈽、高濃縮鈾等核材料的數量以不發生自持鏈式反應為限,也就是說核材料在試驗過程中始終沒有達到臨界反應,不釋放核能量,即不會導致核爆炸。

簡介

美核技術人員檢查洲際飛彈使用的W87式分導核彈頭美核技術人員檢查洲際飛彈使用的W87式分導核彈頭
由於《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只禁止實際核爆炸試驗,這使得亞臨界核試驗成為條約簽署國進行核武器實驗主要方案,其他方案包括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核爆炸、在實驗室用特種設備進行物理模擬等。

由於亞臨界核試驗不會導致核爆炸,全球核試驗監測網難以監測到,也不會造成破壞性污染,但通過亞臨界核試驗,可以評定現有核武器的有效性及保存時的安全性,因為核武器經過長時間儲存後,核彈頭中的放射性物質會老化、失效。此外,試驗還可以驗證模擬核試驗的結果。

亞臨界核試驗對計算機技術要求很高,只有美、俄、英、法等國家擁有這種能力。

試驗目的

檢驗庫存核武性能

核爆炸試驗核爆炸試驗
世界上對亞臨界核試驗有不同的叫法,俄羅斯稱之為“非核爆試驗”,美國稱之為“流體動力試驗”。核武器中的核材料,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會逐漸老化,時間過長還會變質,甚至失效,核武器的設計壽命一般為30年,因此有核武器的國家一般都需要定時檢驗庫存核武器的性能。

生態安全

在亞臨界核試驗中,可以少量使用武器級和高濃縮,由於試驗時沒有形成臨界質量,核原料不發生鏈式反應,所以並不發生真正的核爆炸。技術專家認為,亞臨界試驗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確保生態安全。

改進研發武器

通過亞臨界核試驗,不僅可以改進現有的核武器,保證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開發新的核武器,而且還可驗證模擬核試驗的情況。

而運用高科技手段對核武器的各個部分進行分解模擬試驗,但僅靠這種分解模擬試驗還無法替代實際核試驗效果。因此,還需要將分解模擬試驗取得的各種數據與實際核試驗的情況進行綜合,從而實現對實際核試驗的模擬。通過亞臨界核試驗可以驗證模擬核武器性能的電腦程式。

技術強大的核國家,完全可以通過模擬核試驗和亞臨界核試驗進行新型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零部件分類試驗和定型設計。同時,還可以通過模擬核試驗和亞臨界核試驗保留核試驗設施以及核武器的設計和試驗人才。因此,一旦需要,技術強大的核國家隨時可以研製出新型核武器,保持核優勢。

隱蔽

由於亞臨界核試驗不會發生真正的核爆炸,因此,試驗更具有隱蔽性,不易被他國發現。

爭議

無核國家擔心,有了模擬核試驗和亞臨界核試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有可能流於形式,因為歐美國家將利用模擬核試驗和亞臨界核試驗來長期保持核壟斷。

相關紀實

美內華達州核試驗場美內華達州核試驗場
1999年9月,美國在內華達州進行了一次亞臨界核試驗。此為美國進行的第7次亞臨界核試驗,試驗代號“雙簧管”(Oboe)。

2000年8月18日,美國在內華達州進行了一次亞臨界核試驗。此為美國進行的第12次亞臨界核試驗。

2003年9月19日,美國在內華達州進行了一次亞臨界核試驗。此為美國進行的第20次亞臨界核試驗。

2006年8月30日,美國在內華達州進行了一次亞臨界核試驗。此為美國進行的第23次亞臨界核試驗。

2010年9月15日傍晚,美國在內華達州地下約300米的實驗室內進行了一次亞臨界核試驗。此為美國進行的第24次亞臨界核試驗。試驗代號“巴克斯”。

2012年12月5日,美國在內華達州一個地下場所內進行了“亞臨界”核試驗,以收集相關數據,確保美國核武儲備的安全。據報導,本次“亞臨界”核試驗在內華達州完成,之前美國已完成過26次同類試驗。據聯合國數據,1992年美國停止了地下核試驗。從1945年至1992年,美國共進行過1032次地下核試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