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傳奇

亞瑟王傳奇

以傳說中的英王亞瑟為中心的故事體和中世紀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記述了亞瑟王的一生、他的騎士們的奇遇,以及他的騎士蘭斯洛特(Lancelot)和亞瑟的王后吉妮維(Guinevere)的姦情。

亞瑟王傳奇

(Arthurian legend )註:此書有英文版
這種傳說故事在11世紀前就已流行於威爾斯,透過蒙茅斯的傑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的文學作品而流行於歐洲。克雷蒂安·德·特羅亞(Chretien de Troyes)、瓦斯(Wace)、萊亞門(Layamon)、馬洛禮(Sir Thomas Malory)等人都曾寫過有關聖杯的故事。維多利亞時期這個題材再度流行,重要的作家有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亞瑟王之牧歌》和懷特(T. H. White)的《過往和未來的國王》。亞瑟是否為一歷史人物仍無法確定。中世紀傳說他是6世紀的戰士,擁護基督教,率不列顛部落擊敗撒克遜入侵者,539年左右死於卡曼蘭戰役,後葬於格拉斯頓伯里(Glastonbury)。參閱加拉哈(Galahad)和梅林(Merlin)。

相關研究

義大利一位中世紀史專家認為,亞瑟王(King Arthur)和聖杯(Holy Grail)的傳說起源於埋藏在托斯卡納地區一個修道院裡的一把劍。錫耶納附近的聖卡爾加諾修道院遺址中有一把“石中之劍”(亞瑟王傳奇中有他自石中取得寶劍的情節)。據說,12世紀的騎士卡爾加諾·圭多提(Galgano Guidotti)在看到天使後將這把劍插入了岩石,以此表明他與過去的暴力告別的決心。劍柄和露出岩石的一截劍身組成了一個十字形。卡爾加諾於1181 年去世,9年後被封為聖徒。學者馬里奧·莫伊拉吉(Mario Moiraghi)認為,凱爾特人關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就是在他死後開始流傳的。按照莫伊拉吉的看法,卡爾加諾的母親在他受封聖徒的聽證會上的證詞包括了“圓桌會議傳說的所有基本要素。”亞瑟王傳奇的主要來源是12世紀時英國教士蒙默思的傑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和法國詩人克里廷·德·特羅亞(Chrétien de Troyes)的作品。
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

古代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分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旳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鏇而歸。

小說

英國古時候有個亞瑟王的傳說,當時由托馬斯·馬洛禮改寫後付印出版,書名為《亞瑟
王之死》,一共十二集,為英國的小說帶來了新風格。
亞瑟王故事的流傳對歐洲的騎士們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並且成為歐洲騎士的偶像,歐洲的詩
歌和小說大多從騎士故事脫胎而出。

相關人物

亞瑟王優瑟.班德拉岡的兒子。出生後不久就由巫師梅林抱出宮外,寄養在艾克特騎士家裡。
長大後,因拔出石中劍(聖劍Excalibur是之後在湖中仙女處得到)而繼承王位,平定亂世,被稱為智勇雙全的英國古代君王。
格尼維爾王后
卡迷利雅國的公主。在梅林的安排下,成為亞瑟王后。因為寵愛圓桌騎士蘭斯洛特,結果
為王室帶來悲劇。後來只得進入修道院為修女。
巫師梅林
效忠王室的法師。幫助國王登基,成婚,建設城閣,制定圓桌騎士等制度,使王室日
趨繁榮。後來因受湖上女王維安的姿色所迷,終於被囚禁在洞窟里。
凱騎士
艾克特的兒子。童年時代跟亞瑟王生活在一起。亞瑟登基後,任命他為宮廷執事長。
一生輔佐王政。是以為心地善良而富有幽默感的人。
高文騎士
首席圓桌騎士。在眾騎士中,智慧特高,善謀略,重道義和友誼,為了國王,情願娶
最醜陋的林中女人為妻,傳說中高文在太陽上升的時候,他的力量也會隨之越來越強
巔峰的時候,可以達到三倍速之多,力量的加成隨著太陽的下降而減少。
蘭斯洛特騎士
幼年時,被湖中仙女所撫養長大,因此被稱為“湖上的蘭斯洛特”在圓桌騎士中,以剛毅勇敢
聞名。為了效忠亞瑟王,不辭赴湯蹈火,可是後來竟變成亞瑟王的敵人。跟國王對抗。
加雷斯騎士
高文騎士的弟弟。幼時跟哥哥離散,和生母兩人生活在深山裡,後來出任宮廷,列入
騎士的末座。
特里斯坦騎士
康瓦爾王的外甥。因為小時候受到繼母的虐待,逃出家門,前往法國學武,同時也學會
了音樂,因而認識了伊莎公主。一生在悲戀中度過。
伊莎公主
愛爾蘭國的公主,聰明美麗。原來是薩拉先的騎士巴美斯的未婚妻,因為戀慕樂人騎
士特里斯坦而分離後來成為康瓦爾王的繼室。
加拉哈德騎士
耶穌基督的弟子約瑟夫的後裔。因負起尋找聖杯的大任,而成為圓桌騎士之一。最後
薩拉斯城,跟聖杯同時升天。
鮑斯騎士
蘭斯洛特的表弟。跟哥哥一起在湖中仙女那兒長大,一生效忠亞瑟王,是尋找聖杯
唯一看到聖杯而生還的人。
莫德雷德騎士
趁王室衰微篡奪了王位的叛臣。後來被亞瑟王刺死。

騎士精神

騎士精神一直是西方社會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究竟反映了男權社會中對婦女地位
所作的虛偽的抬升,還是表現了一個有教養男士對女士彬彬有禮,體貼溫柔,成為當今
許多女士心目中的典範情人;而塞萬提斯卻在其作品《唐吉訶德》中對之做了辛辣的諷
刺,為讀者刻畫了一個受騎士小說荼毒的一個可憐又可笑的人物。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
,在“男女平等”的旗幟下,女權主義者對騎士精神嗤之以鼻,認為它是男性沙文主義
的體現。而在當今社會,隨著歧視婦女、虐待婦女現象的層出不窮,人們又在呼喚中世
紀的騎士精神。但這絕不是簡單的復古,騎士精神已被賦予嶄新的時代精神。所謂騎士
精神永存,正是這種嶄新的騎士精神。

圓桌制度

當召開圓桌會議時,亞瑟王與三十名圓桌騎士一同圍著大圓桌坐成一圈兒,此時大家
一律平等,沒有國王與騎士之分,只有三十一名卡咪羅特守護者。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採用少數服從多數制處理國事。

強襲火刑場

雖然其後經過教皇的調解,迫於騎士的榮譽,蘭斯洛特交還了格尼薇兒,但故事並未到此結束。另一位圓桌騎士高文——同時也是亞瑟王的侄子——他的兄弟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格尼維爾時被蘭斯洛特所殺。亞瑟王本來就對王后被拐的恥辱耿耿於懷,加之高文慫恿,終於決定親征法蘭西。就是這次征討蘭斯洛特給了莫德雷德篡位的良機。
亞瑟王與莫德雷德在卡姆蘭兩敗俱傷,王國土崩瓦解。痴心的蘭斯洛特返回英格蘭繼續追求格尼維爾,然而王后已經做了修女。蘭斯洛特最後也出家做了修道士,兩人至死再未見面。
(X)Queen Guinevere

格尼維爾王后

傳說格尼維爾是King Leodegrance of
Cameliard 的女兒,也就是這位老先生給了亞瑟王那可以容納一百五十人就座的圓桌。據稱格尼薇兒王后"令人驚嘆地美麗,那美麗足以令所有男人心動"。有道是"紅顏禍水 ",用在這位女性身上一點都不為過。格尼維爾王后並非是水性楊花之人,但她的美麗卻足以令接近她的男人在衝動之下犯大錯。據說在亞瑟王娶個格尼維爾之時,先知的梅林就提醒他,"格尼維爾將來必會給你帶來災厄,切不可強行挽留",然而亞瑟王並未在意。終於格尼維爾與守護騎士蘭斯洛特擦出愛情的火花並私奔。雖經羅馬教廷的調解,格尼維爾返回卡米洛特,卻很快又被亞瑟王的侄子莫德雷德看上。
卡姆蘭一役之後,格尼維爾終於意識到是自己的存在給國家帶來災厄,於是做了修女。之後蘭斯洛特從法蘭西返回不列顛,希望能與格尼薇兒再續前緣。面對蘭斯洛特格尼薇兒三次哭到暈倒,但最終沒有答應蘭斯洛特的請求。蘭斯洛特未能得到愛人,萬念俱灰也作了修士。
亞瑟王與格尼薇兒王后的浪漫愛情相反,摩根的存在對亞瑟王就相當於莉莉斯的引誘和撒旦的詛咒。因為英文中nephew既表示侄子也表示外甥,因而這位女子與亞瑟王究竟是同父異母還是同母異父已經無從考證。傳說中摩根也掌握魔法,她可以飛行,還能改變自己的外形。總之她與亞瑟王亂倫生下一個名叫莫德雷德的男孩,傳說也正是這位女士故意將Excalibur的劍鞘丟棄,因此失去劍鞘保護亞瑟王才在卡姆蘭被莫德雷德所重傷。

摩根將Excalibur的劍鞘丟棄

梅林向亞瑟王預言,"這個男孩將來會篡奪你的王位。"
於是亞瑟王號令將國內與莫德雷德同一天出生的男嬰全部集中起來放在一艘船上,然後讓這艘船自己漂向大海。結果船觸礁沉沒其他男嬰全都溺死,唯有莫德雷德被一塊船板送回陸地,安然無恙。亞瑟王認為這是上帝的旨意,於是將莫德雷德帶回城堡放在自己身邊長大,未再對他起過殺心

卡姆蘭戰役

卡姆蘭戰役無疑是亞瑟王傳奇故事中最慘烈的一幕。亞瑟王回師討伐篡位的莫德雷德,雙方在卡姆蘭的河谷地帶展開大決戰,雙方都血流成河,王國所剩的圓桌騎士都在這場惡戰中死去。只有一位騎士倖存,他的名字叫Bedivere(貝狄威爾)。傳說貝狄威爾曾經在戰爭中失去過一隻手臂,因此他是一位獨臂騎士。這位貝狄威爾是世間最後一個看見亞瑟王的人。卡姆蘭之役以亞瑟王親手殺死既是自己侄子也是兒子的莫德雷德而告終,而他本人也受到莫德雷德的致命一擊。
奄奄一息的亞瑟王請求貝狄威爾將聖劍Excalibur歸還湖之仙女,意為他將卸下守護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忠誠的騎士貝狄威爾知道撒手聖劍即表示王將要逝去,他兩次去來到湖邊都未能下決心,而是向亞瑟王那裏謊稱劍已歸還,而亞瑟王卻一直重複那句話"將Excalibur沉入湖裏去"。第三次貝狄威爾終於咬牙將Excalibur投向湖心,這時湖中伸出女人的手接過劍柄,聖劍回歸它的本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