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都選舉

五都選舉

所謂“五都”選舉,指的是台北市、新北市、大台中市、大台南市和大高雄市台灣5個“直轄市”市長以及市議員的選舉。

簡介

五都選舉候選人五都選舉候選人

“五都”,是指台灣省的台北市新北市(由台北縣升格而成)、大台中市(縣市合併而成)、大台南市和大高雄市。

所謂“五都”選舉,指的是上述台灣5個“直轄市”市長以及市議員的選舉,選舉將在2010年11月27日投票,當選人2010年12月25日就職。本次“五都”選舉是台灣自1996年實現“直選”以來,第一次舉辦的地方性準“大選”。並且對決藍綠雙方都將此次選舉作為2012年“總統”大位之爭的前哨戰,不惜全力爭奪。

2010年選舉

選舉歷程

“中選會”表示,台北市第5屆市長、第11屆市議員選舉,以及依“地製法”單獨改制或合併改制後的第1屆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市長及市議員選舉,依法應於2010年12月14日前完成選舉投票。“地方制度法”第87條規定,村里長任期調整至改制日,因此,“直轄市”里長選舉將與“直轄市”市長、市議員同日投票。
“中選會”通過“五都”選舉選務日程包括:2010年9月1日發布選舉公告;9月9日公告候選人登記日期及必備事項;9月13日至9月17日受理候選人登記申請。10月22日前審定候選人名單,並通知抽籤;10月29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11月7日選舉人名冊編造完成。
2010年11月11日公告“直轄市長”選舉候選人名單與競選活動期間的起、止日期及每日競選活動起、止時間。11月12日至11月26日辦理“直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2010年11月16日公告“直轄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名單與競選活動期間起、止日期及每日競選活動起、止時間。11月17日至11月26日辦理“直轄市”議員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2010年11月23日公告選舉人人數。2010年11月27日投票、開票。

參選人員

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 朱立倫 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 朱立倫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 蔡英文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 蔡英文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 郝龍斌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 郝龍斌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 蘇貞昌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 蘇貞
國民黨大台中市長參選人 胡志強 國民黨大台中市長參選人 胡志強
民進黨大台中市長參選人 蘇嘉全 民進黨大台中市長參選人 蘇嘉全
國民黨大台南市長參選人 郭添財 國民黨大台南市長參選人 郭添財
民進黨大台南市長參選人 賴清德 民進黨大台南市長參選人 賴清德
國民黨大高雄市長參選人 黃昭順 國民黨大高雄市長參選人 黃昭順
民進黨大高雄市長參選人 陳菊 民進黨大高雄市長參選人 陳菊

選舉結果

2010年11月27日,執政的國民黨辛苦的贏得五都中的台北市、新北市與台中市,民進黨則以大幅差距贏得南二都的台南與高雄,執政版圖很清楚的區分為北藍南綠的態勢。分析家指出,如果不是選前一夜連勝文中槍所激發出來國民黨的危機意識,差距微小的北二都與台中三都,都有選輸的可能。

郝龍斌郝龍斌

此次選舉因為風和日麗,選民踴躍投票,投票率高、開票也比預期的順利與提前,台北市國民黨郝龍斌很快就與民進黨的蘇貞昌拉開領先差距,顯示都會區的選民較支持國民黨的國際觀、提振經濟與安定繁榮的性格;新北市的朱立倫力拚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小勝,殊為不易,未來應可謂鞏固這位政治新秀的政治前途,但另一方面,蔡英文雖敗猶榮,票數沖高,相當有可能繼陳水扁當年輸了台北市的選戰,卻反而贏得選2012的勝利。
由於民進黨來勢洶洶,加以國民黨頻出狀況,選前國民黨北二都與台中一直陷入苦戰,特別是,很多藍營的支持者投票的意願很低。不料,選前一夜槍聲響,連勝文滿臉的血,竟意外的激發了國民黨的危機意識,雖然槍擊案原因至今不明,但是選民的同情心已然激發,讓國民黨坐收實利。
此次五都選舉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台中一役,現任市長鬍志強竟然選得辛苦,只小勝對手蘇嘉全幾萬票,在五都中成為差距最近的一都。台中地區一向藍大於綠,戰情所以變得如此接近,除了胡志強當市長太久之外,國民黨的大意輕敵也是主因。蘇嘉全方面雖然經過一連串助選失言風波,表現仍令人驚艷,未來更上層樓的機會還是很多。
南二都方面,台南賴清德贏得並不令人意外,高雄的陳菊則如預期的打敗了脫黨參選的楊秋興,甚至贏得楊與國民黨黃昭順的總和。足見南二都國民黨中央幾乎形同棄守,必將造成未來“中央”治理的困難度。

選舉過程

台灣五都選舉二十七號開始投票,中選會從二十五號凌晨開始傳送選票,再輾轉運到各待選縣市,其中,在台北縣三重市的印刷廠,二百零四萬張選票印製完工後,選務人員開始準備分送選票。

每箱選票都由專人清點好數目,小心封存,送上車之後,第一批選票先送往台北市北投區公所,為了防止選票遺失,運送過程中,都有警車在旁戒備,員警持槍護票,謹慎程度就像護鈔。

選票運送到了各縣市區公所後,同樣還要再次清點確定數量,封箱保存,接著就等星期六投票當天凌晨,再拆封清點好數目,在早上八點前,分送到各個投票所,護送選票的過程小心謹慎,做到滴水不漏,就是要確保五都選舉,能夠順利進行。

觀察分析

這次五都選舉,國民黨籍參選人、現任台北市長郝龍斌以79.7865萬票獲得連任,得票率為55.65%,其對手民進黨籍參選人蘇貞昌則得62.8129萬票,得票率為43.81%;在新北市,國民黨籍參選人朱立倫以111.5536萬票取勝,得票率是52.61%,民進黨籍參選人蔡英文獲得100.49萬票,得票率是47.39%;台中市長選舉結果是,國民黨籍參選人、現任市長鬍志強以超過民進黨籍參選人蘇嘉全3萬多票險勝,兩人分別獲得73.0284萬和69.8358萬張選票,得票率為51.12%和48.88%;在台南市,民進黨籍參選人賴清德獲61.9897萬票,得票率60.41%,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郭添財則得票40.6196萬張,得票率39.59%;高雄市有3位參選人,民進黨籍參選人、現任高雄市長陳菊獲82.1089萬張票,得票率52.8%,脫離民進黨而自行參選的楊秋興拿到41.495萬張票,得票率26.68%,而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黃昭順只得31.9171萬張選票,得票率20.52%。
由於這是台灣一些縣市合併升格後首次舉行五個“直轄市長”選舉,其人口占台灣總人口的61%,土地面積占25%,其重要性僅次於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加之,這次五都選舉時間離2012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很近,國民黨和民進黨均視其為2012年大選的前哨戰,尤其是有心於問鼎2012年大位的民進黨重要人物無不以此為“大選練兵場”,從而進一步拉高了這次五都選舉的政治氣氛,形成了藍綠兩黨對決的激烈選戰狀態。國、民兩黨分得三都和二都的結果基本符合選前民調,也為不少分析人士所預料到的。但綜合觀察與分析這次選舉的經過和結果,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與觀察。
一是北藍南綠格局不僅未打破,而且國民黨還面臨某種危機。
儘管國民黨在北、中部三都保住了繼續執政地位,北藍南綠格局未打破。但是從政黨總得票率來看,國民黨並未獲勝,而且還輸於民進黨。在政黨總得票率方面,國民黨獲336.9052萬張選票,占44.54%,民進黨獲377.2373萬張選票,占49.87%;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的候選人獲42.2692萬張選票,占5.59%。
總體而言,國民黨雖攻下三都,但相比於2005年和2006年的縣市長選舉得票率,國民黨在北部二市的得票率與民進黨的差距在縮小,尤其在中部地區的台中市,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得票率相差不大。因而說,這次國民黨在北、中部地區的選民基礎有所動搖,在南部地區民進黨參選人得票數大幅領先國民黨參選人,進一步強化了民進黨在南部地區的執政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台灣藍綠陣營的南北對決格局基本固定,國民黨不僅未能擴大民眾基礎,還在總得票上輸給民進黨,對其今後執政形成一定的挑戰。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不能不說與世界金融危機有關。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直接影響到各執政當局的政治前途。從近年來歐美、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選舉情況看,由於經濟拖累使執政黨遭到政治挫折,剛結束的美國中期選舉歐巴馬領導的民主黨受挫就是一例。台灣雖受惠於兩岸關係改善,經濟很快從谷底爬升,但面對經濟的不景氣,台灣民眾是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賬是會算到執政的國民黨頭上的,而不是因執政八年留下爛攤子的民進黨頭上。其次,從另一方面看,馬英九當局執政風格與行政效率等還存在可檢討的問題。加之這些問題被競爭對手民進黨一再放大,強化了台灣民眾對“馬政府無能”的印象。再次,國民黨的選舉策略與選舉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馬英九當局高舉“改革”大旗,從長遠看對台灣政治向良性化發展是有利的,但從短期看則傷到了國民黨自己。比如對地方派系的問題,馬英九團隊可能過於書生意氣,對長期以來形成的台灣地方派系的歷史、現狀和特點認識過於簡單化,如何處理好改革與地方派系的關係是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人士需要深入考慮和謹慎應對的。在參與選舉方面,國民黨要加強團結,並重視選舉人才的培養,應大膽起用新人,讓年輕的國民黨人有輔選和直接參選的歷練,這對國民黨贏得今後選舉和政黨政治生命的延續至關重要。
二是這次五都選舉對民進黨權力重組影響深刻,更多的民進黨中壯代將登上黨內權力舞台。

蘇貞昌蘇貞昌

2008年選舉落敗後,隨著陳水扁被關押,民進黨一度士氣低迷。以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中壯代開始進入黨的權力核心,但民進黨老、中壯代的交替未完成。尤其是以蘇貞昌為代表的老一代民進黨人士仍對參加2012年大選抱有很大的企圖心。這次五都選舉之初,蘇貞昌拋開黨的安排,自行宣布參加台北市長選舉,目的就是要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台北市長選舉中占據有利位置,為進軍2012年大選鋪路。但從這次台北市長選舉得票看,相較於蔡英文,蘇貞昌的得票並不理想,與郝龍斌的票相差近17萬,這對其今後的政治前途是有較多的負面影響。
相反,在新北市長選舉中,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帶職參選,讓其占盡“綠營主將”光環。蔡英文以100萬票落敗,被認為是“雖敗猶榮”,由此坐實了她在民進黨的領導地位。加之,在台中市,民進黨籍參選人蘇嘉全以“空降”身份挑戰當時民意支持度極高的國民黨籍台中市長鬍志強,這個曾不被人們看好的蘇嘉全最後僅以3萬票之差失敗,也讓蘇嘉全今後在民進黨的政治行情看漲。陳菊雖以82萬張選票大勝兩個對手,但因其在選舉中被指責瀆職、涉貪等問題,與蔡英文的形象清新相比,她參與2012年大選的可能性不高。另有分析認為,蘇貞昌的落敗和中壯代人士的崛起,預示著老一代民進黨重量級人士會淡出政治權力核心,筆者也頗認同此看法。但從民進黨權力鬥爭面講,老一代民進黨重量級人士不會甘心失敗,仍會進行某種較量。總而言之,經過這次五都選舉,民進黨權力結構將出現有利於中壯代的變動,民進黨權力重組時期已經來臨,相關情況值得我們繼續關注。
三是台灣選民求安定與求變的心態並存,了解民眾喜好變化是選舉成敗較為關鍵的因素。
從這次五都選舉的得票率看,國民黨在北部與民進黨的差距拉得不是很大,中部地區的差距則在縮小,南部地區更是大大落後於民進黨。這種狀況的出現,除了民進黨的選舉操作策略因素外,也無不反映出台灣民眾的喜好有變。
台灣民眾固然要求社會政治經濟安定,但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他們也希望有高效率的政府,這使得行政效率相對低而又不善於宣傳應付的馬英九當局受到較大挑戰。此外,相對頻繁的台灣選舉,也使得相當一部分民眾對候選人的選擇出現“喜新厭舊”的心理。比如,在台中市,現任市長鬍志強政績雖很好,民調支持度一路領先,但民眾架不住民進黨候選人蘇嘉全“換人做做看”的宣傳動員和對胡志強“身體健康”的質疑,加之蘇嘉全以過去擔任過“農委會主委”身份與農民拉關係、彈著吉他與年輕人套近乎等花招,終使“空降”的蘇嘉全以3萬票之差與胡志強幾乎打了個平手。在南部地區,民風單純樸實,以往民進黨候選人利用“選舉奧步”等動作時有斬獲。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認為,國民黨總得票不理想的最主要關鍵因素是,無黨籍大高雄市長候選人楊秋興搶藍營選票的策略,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國民黨還應看得更遠更深刻。由於南部地區民眾對兩岸關係改善的切身體會不多,該地區至今仍是綠營票倉,對於這部分民眾的喜好需求的了解和滿足,是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人士今後要做的功課,同樣也值得大陸方面關注。
五都選舉結束,“以奪天下為長”的民進黨未來會集中精力向2012年大選發起總攻,而“以治天下為長”的國民黨能否經受住種種考驗,不讓國民黨的“治天下”方式讓台灣民眾失望是其今後要認真應對的重點。
四是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不會發生大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仍將持續。
在五都選舉中,有猜測說如果國民黨輸了這次選舉,民進黨會將此怪罪於馬英九當局的“親中”路線,從而使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趨於更加謹慎與保守。如今,這種擔心應可消除。筆者認為,如果國民黨在五都選舉失利,為穩定台灣經濟也不至於改變其當前“先經後政”的兩岸政策。在五都選舉之初,民進黨曾大力攻擊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從抹黑“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到蔡英文與馬英九就此問題展開辯論,民進黨後來了解到ECFA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再打下去對其選舉不利,因而在五都競選後期,民進黨竭力迴避兩岸政策與ECFA問題,這也反映出兩岸關係尤其是兩岸經貿關係對台灣的重要性已不可忽視。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也承認,這次國民黨能勝選得益於開放的兩岸政策和經濟復甦等因素。試想,如果台灣執政當局沿用陳水扁時期的挑戰大陸的政策,台灣經濟在世界金融危機面前會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受到較大打擊。然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低迷泥沼之際,得益於大陸經濟的強勁與大陸對台大宗採購和大批陸客赴台旅遊等,台灣經濟從谷底攀升較快,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達到9.98%,創21年來新高。這也就是民進黨在五都選舉後期避談ECFA的原因所在,如果民進黨在競選期凸顯“反中”情結,對ECFA繼續作“為反對而反對”的處理,其在北部地區的選票會輸得更多。從這個角度看,兩岸關係的利好對五都選舉的作用不僅讓國民黨保住三都,也讓馬英九當局現行的兩岸政策有了延續下去的資本。可以相信,隨著ECFA即將生效,台灣民眾將得到更多的實惠,馬英九當局推行兩岸政策的民眾基礎會進一步擴大,其步子應會更加穩健,這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相對於以往陳水扁時期挑起民眾“反中”情緒與族群對立,這次五都選舉相對理性平和,這與民進黨認識到“反中”與挑動對立對其勝選沒有好處有關。在都會尤其在北部地區,選民理性程度較高,民進黨為贏得都會地區中間選民的支持,減少了衝突對立的選舉操作,而代之以平和理性與巧妙包裝等選舉策略,這在客觀上也有利於馬英九當局實施現行的兩岸政策。
五是五都選舉前夕發生的槍擊事件對選民投票有一定影響,台灣選風有待淨化。
在11月26日台灣新北市的一場選舉造勢晚會上,有歹徒公然衝上造勢舞台對中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近距離開槍,子彈直接打中連勝文的臉部,另外還射中台下的一名年輕人,結果造成連勝文左臉至右邊太陽穴被子彈貫穿,台下的年輕人則中彈身亡。這次槍擊事件對北部藍營人士投票起到了催動作用,提高了國民黨籍候選人在北部二市的得票率。但從長期看,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未必完全能從這一事件中討得便宜,發生這樣的惡性案件,首當其衝的是馬英九當局。從綠營參選人蘇貞昌、蔡英文和陳菊等對這次槍擊案件的發言來看,三人都對暴力事件“譴責”,並要求馬英九當局“維護社會安寧”、“對治安敗壞負責”,等等。

五都選舉五都選舉

有分析認為,這次選前發生槍擊案可能與選舉賭局有關,台灣黑道分子為影響賭局故鋌而走險製造槍擊案。不管出於何原因,令人悲哀的是,人們以為2004年3月19日發生的選前兩顆子彈案件不會重現,如今有人如法炮製,而且案犯如此猖狂,讓“台灣民主”再次在世人面前失色。除了槍擊事件,台灣選舉時期還有民粹操弄、賄選買票、造謠抹黑、奧步過招、黑道色情等等,台灣選風問題重重,這也就是為什麼馬英九在五都投票日當晚聲言要“堅持改革、深化民主”的主要原因。但在目前台灣政治生態環境下,淨化選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革勢必影響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對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而言,改革是一把雙刃劍,但卻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如何把握好之中的分寸,對馬英九當局和國民黨將是一個嚴重考驗。
此外,我們也在要此回看一下11月27日台灣“三合一選舉”中的另外兩項選舉結果。在前述五個市的314席市議員選舉中,國民黨共取得130席,民進黨取得130席,藍綠兩黨打成平局,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人士獲45席,親民黨4席,新黨3席,台灣團結聯盟2席。在五個市應選的3757名里長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的當選2342人,國民黨1194人,民進黨為220人,中華統一促進黨1人。可見,國民黨在市議員和里長選舉方面均未取得明顯優勢地位。難怪國民黨主席在選舉日當晚未現身記者會,僅讓秘書長金溥聰代表其傳達“勿驕勿餒、團結一心、堅持改革、深化民主”的16字,與黨員同志及支持者共勉。
國民黨雖在五都選舉保住三都市長位置,但細細分析這次選舉情況和選舉結果,從中傳達出的信息是值得馬英九當局、國民黨及其藍營人士重視的。若要贏得2012年大選,馬英九當局、國民黨及其藍營人士還應對其執政風格、行政效率、選舉策略和團結協作等方面多作檢討與改進。在民進黨方面,輿論懷疑民進黨不太可能對“台獨”路線進行修正。但是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民進黨實則有必要深刻反思其“台獨”路線的危害,如何走出一條理性的道路,對該黨今後發展和台灣民眾福祉將都是十分有益的。 (劉國奮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