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木搖籃曲

五木搖籃曲

《五木搖籃曲》是日本熊本縣的一首民歌,五木是日本地名。其原始版本是由女低音歌唱的曲目。

基本信息

歌詞

おどま親なし七つん年でひとの守り子で苦労する

おどまいやいや泣く子の守りにゃ泣くといわれて憎まれる

つらいもんばい他人の飯は煮えちゃおれどものどこさぐ

おどんが打死(うちん)だちゅうて誰(だる)が泣(に)ゃてくりゃか

裏の松山(まつやみゃ)せみが鳴く

せみじゃござらぬ妹でござる妹泣くなよ気にかかる

おどんが打っ死ん(うっちん)だら道ばた生けろ

通る人ごち花あぐる

花は何の花つんつん椿水は天からもらい水

つらいもんばい他人のままは煮えちゃおれどものどこさぐ

ねんえした子の可愛さむぞさ起きて泣く子の面(つら)憎さ

おどんがお父っぁんな山から山へ里の祭りにゃ縁がない。

演奏樂器

尺八

尺八在1300多年前就已東傳日本。據記載尺八是南北朝末年至唐初(公元581-618年),相當於日本的奈良時代作為演奏唐代的雅樂的樂器而由中國傳去的。從隋高祖開皇20年(600年)起,日本聖德太子之時,日本曾屢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國,尺八和許多諸如龍笛等中國樂器東傳日本。至今日本正倉院還保存有唐制尺八多種。最早傳入日本的尺八僅用於宮廷雅樂,六孔,稱為“古代尺八”,也常作為達官貴人的玩物,故也叫“雅樂尺八”。據傳,日本聖德太子特別喜愛尺八,他當時所用的中國尺八,如今還珍藏在奈良的法隆寺中。

尺八尺八

三味線

基本分為“天神”(纏弦的部分),“琴桿”和“琴身”三部分。

琴桿:採用木材。高級的用印度產的紅木、紫檀,廉價有南亞、東南亞產的“花梨”等木材。為了便於攜帶,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別稱為“上桿”“中桿”“下桿”。與此相對,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桿稱“長桿”。由於琴桿是光滑的,不像吉他等其他弦樂器有把位標記,因此在入門時培養左手對把位(稱為“勘所”)的感覺很重要。

琴身:四方形,正反面蒙上貓皮或狗皮。傳統製法使用一整張貓皮,因此在三味線表面可以看見左右對稱的黑點,這實際上是貓腹部的乳頭的痕跡。由於貓皮高價難求,故也使用狗的背部的皮製作,但是狗皮三味線表面的黑點是故意畫上去的,成為一種裝飾。

一般採用絲弦,也有用尼龍材料的。數量為三根,從粗到細依次稱為“第一弦”“第二弦”“第三弦”。

演奏時需要撥子。撥子成銀杏葉形,低級的塑膠製成,高級的採用象牙。具體的大小形狀根據流派,音樂和演奏者的習慣不盡相同。

每條弦下設箏柱,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最初為5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後為13弦,明、清以後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21弦、25弦,並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後又試製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