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第一國小

五指山市第一國小

五指山市第一國小地處海南黎苗族同胞聚居的五指山腹地,座落在巍巍五指山腳下,悠悠南聖河畔。 五指山市第一國小迄今有54年的辦學史,是當地辦學規模最大的一所市級國小。學校占地面積22000多平方米,校舍面積11287平方米。現有在校學生2373人,45個教學班。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學校創辦於1954年10月,位於海榆南路,其前身為保亭縣三區國小,校址設在南聖。

學校第一次搬遷是從南聖遷移到原通什軍分區

學校第二次搬遷從原通什軍分區搬到現瓊州學院理科部

學校第三次搬遷從理科部搬到現校址。

學校名稱也由原來的保亭縣三區國小改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師範附小

1967年初,因自治州師範學校停辦,學校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紅旗鎮直屬國小。

1968年2月,更名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國小,學校辦學規模也從原來的幾百名學生髮展到上千名學生。

1987年底撤州後,改稱為通什市第一國小,在校學生2165人,教學班36個,教職工106人。

辦學條件

課堂 課堂

學校現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109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省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76人、省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4人、市級骨幹教師13人。

花園式的校園環境是五指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05年參加海南省校容校貌評比獲一等獎。

2006年被評為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態學校。

學校的教室設施完備,建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電腦室、電子備課室、圖書室、儀器室、閱覽室、自然實驗室、體育器材室、音樂室、舞蹈室、科技美術室、少先隊室、各年級備課間等。所有這些良好的條件,滿足了學校管理和教學的需要。

辦學思想

學校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精神為指導思想,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山區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定不移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少先隊活動 少先隊活動

在不斷的探索中形成了“興趣、素質、育人”的辦學模式,確立了“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突出個性、培養能力”和“為黎苗山區培養四有人才”的培養總目標,營造“人文、勤奮、開拓、創新”的校風。提出德育為首,確定了科學科研為主,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注重教學與現實的聯繫,開展實踐活動;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同時,學校重視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開辦了英語班、寫作班、美術班、科技班、民族舞蹈班、電子琴等器樂班,組建了學校少兒合唱團“紅領巾——大眼睛”。興趣班的開展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發展了學生的特長,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促進了素質教育在五指山地區的深化與發展。

辦學成果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01年獲第11屆中南六省中小學生書畫作品教學成果展二等獎。

2002年獲海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獎勵

同年被評為“海南省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被全國少工委、中國殘聯授予“全國紅領巾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稱號。

2003年被評為“海南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獲全國科技之星大賽優秀組織獎。

2005年榮獲“海南省教育工會先進集體”榮譽

同年組織122名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普法知識競賽獲一等獎。

2006年獲“海南省課改先進單位”,同年學校被授予“全國中國小寫作傑出單位”;

2007年學校被授予“全國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海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同年獲第七屆“星星河”全國少年兒童書影大賽集體三等獎、海南省“校本培訓示範校”的榮譽稱號。

語文科組被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

多名師生先後榮獲國家、省、市級先進,並在論文、調教、書畫、寫作、讀書、科技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學校努力建設好一支愛崗敬業、開拓進取、教有特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塑造一批勤奮好學,蓬勃向上,學有所長的新型少年,市一小在教育教學方面對海南省中部地區周邊學校起到了廣泛而深遠的輻射示範作用。

2017年11月,五指山市第一國小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