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屬湖北省108所重點中學之一、宜昌市名牌學校,占地面積26.5畝,建築面積18154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7個,教職工116人(其中高級教師42人),學生1500餘人。學校依山傍水,接長樂古塔文脈,吸天池泉水養分。校園內古木參天,花香滿徑,環境幽雅,是一個讀書求學的好地方。

基本信息

學校介紹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簡稱五峰一中,幾易其名,歷經縣立國中,縣第一中學,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等歷史時期。六十三年的創業史,歷經坎坷而又燦爛輝煌。數遷校址:從李家灣到書院坡,再到梅家坪。

辦學規模

五峰一中現有在崗教職工137人,專任教師125人,其中高級教師44人,中級教師62人,任課教師學歷達標率高中為86%,國中為100%。師資隊伍年輕化,40歲以下教師在80%以上。現有32個教學班(國中11個,高中21個),在校學生2000餘人。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富力強,具有勇於改革、銳意進取、勇挑重擔、廉潔奉公的創業精神和實幹精神。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三個面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強化管理,深化改革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形成了“文明求實、團結奮進”的校風,“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教風,“勤奮守紀、善學進取”的學風,“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和 “民主治校”、“科研興校”、 “依法治校”的治校方針。

學校始終把德育首位,實行全方位管理,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全員性、德育形式的多樣化、德育手段的網路化。針對山區學生的特點,學校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兩線四層次德育網路”管理系統,即校行政一條線(行政-班主任-教師-學生),黨總支一條線(黨總支-校團委-團支部-學生)。還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和家長學校,把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同時還開展了“爭五星、創文明”(勤學星、守紀星、體育星、衛生星、活動星)活動,強化常規管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校榮譽

高舉“科研興校”大旗,大興教研教改之風。提倡以研促教,以研興教。1998年,我校被“全國中學語文教育中心”吸收為“語文教學本體改革理事單位”, 1999年,我校成為“全國中語會課內外銜接中心”語文教學實驗學校,2000年被評為物理STS實驗先進學校。2003年學校開展了中國教育學會、全國中語會“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作文三步教學法”的研究;2004年有啟動了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鄉土教育資源與學校德育” 的研究。學校教研成果豐碩,每年都有100餘篇教研論文或發表或交流或獲獎。中考穩居全縣第一,高考上省線人數逐年遞增。在2003年高考中,高考上線率達99.5%,有43人上國家大學錄取分數線,文科狀元楊會華以616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2004年的高考成績再創新高,本科上線率為64.4%(全省平均為29%)。由市教育局對全市的高考進行綜合評估,我校在全市五十一所高中排名第十一名,特別是文科綜合評估在全市五十一所高中排名第八名。學科興趣小組和文體活動健康開展,成績顯著,學科競賽、文體競賽均在全國、全省、全市獲得好成績。

改善教育教學環境,創一流教學設施,建花園式學校是一中人的追求。學校先後建起了現代化語音室、微機室、演播室、電子備課室、多媒體電子教室、校電視台轉播系統、文印中心、多功能廳、美術室、榮譽室、檔案室及教工活動室、圖書室、圖書閱覽室等,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學校狠抓校園綠化,到目前,學校空地綠化面積已達90%,綠草如茵、綠樹如蓋,草長鶯飛,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學校高舉“民主治校”、“科研興校”、“依法治校”的旗幟,銳意改革、克難奮進。1999年省高工委、省教委、省教育工會授予我校“教職代會先進單位”稱號, 1998--2004年連續四屆被授予縣級文明單位,2000年被授予市級文明單位,10月被評為“市級示範學校”,2001年在宜昌市“百年中國知識競賽”中獲得市一等獎,並獲得宜昌市“學校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宜昌市“衛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2年成為首都大學生社會實踐示範基地。2003年被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等六家單位聯合授予“廠務(政務、校務)公開先進單位”、被市教育局授予“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十大“紅旗單位”。

學校目標

放眼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五峰一中更加恢宏的事業需要我們去開創,五峰一中更加絢麗的畫卷期待我們去描繪。為實現我校“五個一流”之目標,把五峰一中建成省級示範學校。

學校領導

校長:葉定華 黨總支部書記:肖祥書

副校長:王國平、鄒享平 黨總支部副書記兼校長助理:胡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