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將十侯

歷史上的"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說的就是王政君王氏家族的裙帶政治。

具體情況

基本情況

談到王氏家族的“五將十侯”,那就得先介紹一個名詞——“外戚”。所謂的外戚,就是指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利用掖庭之親,於朝廷之內總攬朝綱大權,于軍事上又是居享兵戎之重,父兄親族一派並居顯要,構成封建政治史上的怪胎:外戚政治。外戚政治的極端形式就是“外戚專權”了。而漢代是外戚政治及其突出的時期。早在西漢建朝之初,就有呂氏的外戚之亂;西漢鼎盛時期,漢武帝則利用竇氏、田氏、衛氏等外戚政治來加強皇權,玩弄外戚與列侯於股掌之中;而於西漢中晚期,外戚政治繼續發展,但是這個時期的皇帝已不具有當年武帝的魄力,於是皇權每況愈下,最終旁落,才有了歷史上的“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
正如前述,劉驁初為太子時,“好經書,寬博謹慎”,是很得元帝歡心的。後來,元帝雖然發現他並不是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但因種種因素的制約,元帝改立太子的想法未能實現,劉驁最終還是繼位,是為漢成帝。平心而論,漢成帝並非一無是處。他罷斥了佞臣石顯,撤除了中書宦官;下詔鼓勵臣民進諫,獎勵孝悌力田,減免租賦,大赫罪人等。但是,從總體上看,成帝不是勵精圖治的皇帝,他沉湎於酒色,深宮內院,日日醇酒美人;長安市上,夜夜選色征歌,從而使漢皇朝的腐敗之風愈演愈烈。
於是,其母王政君乘機操縱了朝政。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後,以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一族在西漢末期的興盛從王鳳開始。同時王政君同母的弟弟王崇被封為安成侯,食邑萬戶。王鳳的弟弟王譚等也加官進爵,配享食邑。王氏一家的榮耀畫卷自此展開,同時也拉開了西漢王朝王氏外戚專權的帷幕——王氏兄弟有五人同日受封,故又有“五侯”之稱,後來兄弟皆為列侯,“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同時,作為政府百官之首的“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一職,幾乎為王氏壟斷,首為王鳳;其後,依次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王鳳輔政十一年,卒於陽朔三年(前22年)。接替王鳳權勢的是對其“卑恭如子”的王音,王音執政下的外戚政治氣焰不如王鳳。是時,成都侯王生病,為了避暑消夏,他竟然向成帝借用了明光宮。後來,王商又鑿穿長安城,把澧水引入莊宅中用來行船取樂。成帝來到他家,見他竟為了引水鑿穿長安城,心裡很氣憤,但並沒發作。後來,成帝又微服出遊,路過曲陽侯王根的宅第,見其園中的土山漸台很像未央宮中的白虎殿,對這種越軌行為,漢成帝發起怒來,責備了車騎將軍王音。王商、王根兄弟就想自行黥劓來向皇太后請罪。成帝聽說了更是怒不可遏,就要治他們兩人之罪,寫了封詔書告知王音說:“外家這是要乾什麼?為何想自己黥劓,相戮辱於皇太后前面,不僅傷了慈母之心,而且危及到國家社稷,外家宗族強,朕弱日久,今日將一併治他們的罪。你召見其他諸侯,讓他們在自己的府舍待罪吧。”第二天,王音借請罪,王商、王立、王根皆負荊請罪,漢成帝見了也不忍心誅殺,於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上可見,王音執政不如王鳳強勢,而是以“小心親職”稱。但是王音相對於王氏家族的“臭名”而言,史書對其評價頗高。《漢書》言:“王氏爵位日盛,惟音為修整,數諫正,有忠節。”輔政八年,諡號敬侯。接替其位的是王商,輔政四年,無甚業績,諡號景成侯。後王立本當接替王商輔政,因有罪過,漢成帝廢王立而用王根。
由於王氏的專權以及後來王莽的篡漢建新,王氏輔政多為後世之人所貶抑。確實,世人論史,因為“正統”觀念的根深蒂固,權臣加外戚的專權身份往往使王氏淪為被批評的對象。其實,王氏的早期執政不乏可稱述者,這是前人所忽略的。眾所周知,成帝以不理政事為後世帝王所鑒,但大多將其原因歸結於成帝的大權旁落,其實更根本的原因應是成帝的聲色犬馬之嗜,而這種趨勢於王鳳死後更加凸現。當王鳳專權時,成帝心中有所忌憚,行為尚屬謹慎,所以王鳳的威望在客觀上還是有震懾作用的。王音以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立朝輔政,雖然其威權遜於王鳳,但正如前文所述,王音是“數諫正,有忠節”。《漢書·五行志》中記載了王音的一份奏摺:
陛下安得亡國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諂之計,誣亂聖德如此者!左右阿諛甚眾,不待臣音復諂而足。公卿以下,保位自守,莫有正言。如令陛下覺寤,懼大禍且至身,深責臣下,繩以聖法,臣音當先受誅,豈有以自解哉!今即位十五年,繼嗣不立,日日駕車而出,失行流聞,海內傳之,甚於京師。外有微行之害,內有疾病之憂,皇天數見災異,欲人變更,終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動陛下,臣子何望?獨有極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如有不然,老母安得處所,尚何皇太后之有!高祖天下當以誰屬乎!宜謀於賢知,克己復禮,以求天意,繼嗣可立,災變尚可銷也。

性質分期

綜上所述,王氏輔政的性質是有分期的,不是鐵板一塊,後世之人不應一概予以否定。至少在客觀上,還是有起到勸諫的輔佐作用,而且這個時候的王氏也並無篡漢之心,在皇帝昏聵無能的背景下,王氏較為有利的執政,在客觀上還是維持了成帝以來的社會格局,使之不至於一朝顛覆。至於後來王莽利用了王氏一脈日積月累下來的聲名威望,篡漢自立,應該另作別論,不能統而言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