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時期中國史壇的學術

五四時期中國史壇的學術

《五四時期中國史壇的學術》是一本由作者張越編寫,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於2004-12-1 出版的圖書,本書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發生在五四時期中國史壇上影響與規模都比較突出的幾個論辯問題,如關於井田制度有無的論辯,對老子和孔子生卒時間及先後問題的論辯等。

圖書信息

作 者:張越 著

出 版 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2-1

版 次:1

頁 數:442

字 數:383000

印刷時間:2004-12-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6477632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發生在五四時期中國史壇上影響與規模都比較突出的幾個論辯問題,如關於井田制度有無的論辯,對老子和孔子生卒時間及先後問題的論辯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對“整理國故"運動的提倡與批評

一、關於“國故”的爭論和胡適力倡“整理國故”

(一)關於“國故”的爭論

(二)胡適力倡“整理國故”

二、國學必讀書目之爭

(一)胡適、梁啓超在“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上的分歧

(二)《京報副刊》“青年必讀書目”引發的爭論

三、對“整理國故”的闡釋、批評與反思

(一)對“國故”的闡釋及其與新文化運動的關係

(二)“整理國故”與科學方法

(三)對“整理國故”運動的批評與反思

第二章 古史論戰及其評價(上)

一、古史論戰產生的時代背景與顧頡剛疑古學說的提出

(一)古史論戰產生的時代背景

(二)顧頡剛疑古學說的提出

二、古史論戰的發生

(一)劉掞藜、胡堇人對“層累”說的質疑

(二)顧頡剛對“層累”說的進一步論述與劉掞藜的再質詢

(三)胡適等人對古史論戰的意見

三、古史論戰的繼續

(一)柳詒徵的批評——古史論戰再起波瀾

(二)王國維對古史與疑古說的觀點

(三)《古史辨》第一冊的出版及對“古史辨派”的批評

第三章 古史論戰及其評價(下)

四、三四十年代對顧頡剛古史觀及相關問題的不同看法

(一)三四十年代對顧頡剛古史觀的評價

(二)關於“信古、疑古、釋咕

五、新中國建立後對“古史辨派”的評價

(一)世紀年代對“古史辨派”的批評

(二)世紀後二十年以來對疑古學說及“古史辨派”的評價

(三)關於“走出疑古時代”說的分歧

第四章 兩個史學理論問題的爭論

一、歷史學是不是一門科學?——關於歷史學性質的討論

……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後記

編輯後記

試讀章節

第一章 對“整理國故"運動的提倡與批評

一、關於“國故”的爭論和胡適力倡“整理國故”

(一)關於“國故”的爭論

辛亥革命後不久,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職位。他繼續實行獨裁統治,通令全國“尊崇孔聖”、尊孔讀經,大搞祭天祭孔活動。一批遺老遺少、舊派文人聞風而動,乘機鼓吹復辟,攻擊共和。各地紛紛建立了孔教會、經學會、孔道會、宗聖會等組織,打著“尊孔”的旗號,發泄他們對共和制的不滿,要求復辟帝制,為袁世凱廢除共和、獨裁復辟的陰謀企圖搖旗吶喊。一時間,思想文化領域被攪得烏煙瘴氣,出現了一股勢力強勁的尊孔復古的逆流。

以陳獨秀、胡適等人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對思想文化領域的復古逆流進行了全面反擊,對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舊文化作了激烈的、徹底的批判,由此掀起了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新文化運動。由北大著名教授輪流主持編輯的《新青年》雜誌,高揚“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提出要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成為抨擊舊文化的先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