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所禁

五味所禁

五味,中藥學名詞。即辛、酸、甘、苦、鹹。藥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澀,甘味能補能緩,苦味能瀉能燥,鹹味能軟堅潤下。近人認為藥物味的不同,與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如辛味的多含揮髮油,酸味的多含有機酸,甘味的多含醣類,味苦的則可能含生物鹼、甙類或苦味質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淡味,因其藥味不甚明顯,前人將它附屬於甘,因而也就習稱“五味”。[返回]五味所入五味所入簡稱“五入”(見《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入胃,各有它所喜的臟腑,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五味所入”和臨床藥物治療有關。

定義

五味所禁五味所禁
治療學術語。簡稱五禁。指五臟病變時對五味的禁忌

例子

靈樞·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素問·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