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牙軍

五代牙軍

牙兵,即親兵或衛兵。 親軍我國自古有之,而五代十國的牙兵,則是中唐以後節度使的私兵,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

簡介

牙兵,即親兵或衛兵。親軍我國自古有之,而五代十國的牙兵,則是中唐以後節度使的私兵,是節度使專兵的產物。親衛為什麼稱牙兵呢?這是從“牙旗”一詞引申出來的,牙通衙,古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因而他們的官署稱牙,後作衙。唐朝節度使是獨鎮一方的將帥,他們出鎮,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援古例稱官署為牙,稱所樹之旗為牙旗,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稱所親之將為牙將,衛隊為牙隊,而親兵則稱牙兵。

歷史

牙兵最早乃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所設,田承嗣在魏博擁兵十萬,擇矯健強力者萬人,號牙兵。這就是牙兵史上最為有名的魏府牙軍,時雲“長安天子,魏府牙軍。”各鎮節度更是效仿(跟風嘛)。進入五代十國,牙兵制度則被推進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牙兵的番號,有的稱都,有的稱軍,有的則逕稱牙兵而無番號,

廳子都。這是後梁朱溫的一支親軍,大致是馬軍。職責是帳前宿衛,選拔比較嚴格,必須是“富家之材武者”。大順元年“命歸厚以所部廳子馬直突之,出沒二十餘合”。

落雁都。後梁朱溫針對朱瑾的雁子都而置,建於唐昭宗初期,以朱漢賓為軍使。當時任宣武節度使的朱溫為擴充勢力,全力進攻兗、鄆等州。泰寧節度使朱瑾,選募驍勇之士組成雁子都,成為與朱溫作戰的先鋒隊。朱溫便針鋒相對也挑選勇士數百人組成落雁都,與雁子都相抗衡。“梁祖聞之,亦選數百人,別為一軍號為‘落雁都’,署漢賓為軍使,當時目為‘朱落雁’”。

後期史書的牙兵

1、《宋史 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方大戰時,兀朮被白袍,乘甲馬,以牙兵三千督戰,兵皆重鎧甲,號"鐵浮圖";戴鐵兜牟,周匝綴長檐。

2、《宋史》列傳第三十三 王侁,字秘權,開封浚儀人。父朴,周樞密使,侁以父任太僕寺丞。朴卒,世宗幸其第,召見諸孤,以侁為東頭供奉官。開寶中,征江南,命侁率師戍桐城。王師渡江,與樊若水同知池州,領兵敗江南軍四千餘於宣州。金陵平,加閣門祗候。 太平興國初,預討梅山洞蠻。契丹使來貢,詔侁送於境上。還,使靈州、通遠軍。及旋,言主帥所留牙兵率與邊人交結,頗桀黠難制,歲久當慮,請悉代之。太宗因遣侁調內郡卒往代之。戍者聞代,多不願還。侁察其中旅拒者斬之以徇,眾皆悚息,遂將以還。一歲中數往來西邊,多奏便宜,上多聽用,遷通事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