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路國小

五一路國小

五一路國小始建於1907年,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往事如煙,年華似水,瀟瀟春雨滋潤著名校豐厚的文化底蘊,悠悠歲月鐫刻著名校為國植賢的風範。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2010年三年七班 2010年三年七班

五一路國小始建於1907年 。近幾年來,培養了獲得區級以上教學榮譽的教師105人次,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特級教師1人,省級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17人,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標兵、教學能手、骨幹教師64人,區級教學標兵、教學能手24人。在太原市的國小中,學校的師資水平名列榜首!

學校歷史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山西祁縣舉人孟步雲先生,創辦了女子速成師範和女子國小,占地30畝,後定名為私立光華女子中學,即五一路國小的前身。孟先生擔任校長,倡導“女子教育”為務,讓女兒首先報名入學,並讓夫人郭氏義務任教,從此開創了婦女登台講學的先例。孟先生精通天文、歷算、醫理和書法等。悠悠三十載,孟先生歷盡艱辛,獻身教育,為振興民族,推動婦女解放,矢志不渝,成為二十世紀初著名的婦女解放運動的先行者和愛國、實幹、勇於創新的教育家。

孟步雲先生之女孟石蘭16歲隨夫留學日本,曾就讀於日本女子教育學院。1931年,孟女士學成歸國,承繼父業,任校長。

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核准,更名為太原女子中學,任命孟石蘭女士為第一任任校長。在風雨如磐,中華多難的日子裡,孟女士殫精竭慮,百折不撓,勤儉辦學,成績顯著。1949年孟女士隨夫去香港,後到台灣。解放後孟女士滿懷愛國熱情,獨自攜子女毅然返回大陸,繼續從事教育事業,培育了眾多巾幗英才。

抗日戰爭開始時,此校停辦。抗戰勝利後,閆錫山在晉西辦的克難國小遷回太原,

在這裡辦起了克難國小東校。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這所學校,更名為新開路國小。學校在全市國小中最早建立健全了黨團隊、工會、民盟等組織和管理體制。

1950年又更名為太原市立第二完全國小。

1955年學校又更名為新開路國小。

1956年,學校以街道命名,改名為太原市北城區五一路國小。

1960年學校被教育部定為華北八大重點學校之一,使五一路國小躍入了全國名校的行列。校長任建雄、教師富英、王瑩參加盛況空前的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6—1976年,十年浩劫,全校有40%以上的幹部和教師受到了衝擊和迫害,但廣大教師始終堅持上課。

1973年學校附設了18個戴帽國中班,規模擴充到45個班,實行了兩部制上課。

1976年以後,石復錚、富英同志先後出任黨支部書記和校長,學校開始全面恢復解放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良好校風。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以教學為主的軌道上來。全國教育工作先進者、省首批特級教師富英校長被選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光榮出

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4年暑假新組建的學校領導班子,實行了校長負責制。

2005年8月,根據《杏花嶺區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區教育局關於太原市杏花嶺區教育資源整合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五一路國小校與原半坡街國小實現了實質性的合併,原半坡街國小為五一路國小西校區。五一路國小校本部為六軌、五一路國小西校區為三軌。學校現占地約10000平方米,教學班50個,學生2850人,教師138人。

辦學思想

學習的本質是要學做人,做人的規範是有高尚的道德。太原市五一路國小把“欣賞每一個孩子”作為辦學理念,在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超越自我的大舞台,也為他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搭建了平台。

“今日的雛鷹,明日的棟樑”,作為百年老校,五一路國小秉承“實踐而成才”的育人觀,面對每一個孩子,以“欣賞”的理念解讀實踐教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近年來,在百年名校獨具魅力的校園文化的影響下,我們立足於學校的發展,逐漸形成了“12355”特點的辦學思想,即:

一個辦學理念

我們提出“欣賞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的精彩未來,從這裡啟程!我們認為“欣賞”是一種教育理念,是一種科學的教書育人的方法,是一種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每一個”就是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孩子活潑健康地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孩子”就是要求我們“把學生當孩子看”,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學生,塑造學生和發展學生;“把學生當孩子看”還要求我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看”。

兩個明確

我們堅持以“欣賞”的理念,看待孩子,發現孩子,訓練孩子,塑造孩子。在“欣賞教育”中明確:“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

三個定位

我們把工作目標定位為“四性”,即“超前性、典型性、示範性、創新性”;管理目標定位為“四化”,即“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自覺化”;辦學特色定位為“四觀兩模”,即教師觀:承名校偉業,走名師道路;教學觀:厚積而薄發;教學模式 :博採—積累—滲透—延伸;學生觀: 今日的雛鷹,明日的棟樑;育人觀: 實踐而成才;育人模式:賞識—挖掘—培養—成才。

五個堅信

堅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潛能;堅信教育就是“反覆抓,抓反覆”的一個漸進過程;堅信小小的成功體驗,微不足道的成功喜悅,卻能激勵學生千百倍的努力;堅信融洽的師生關係、愉快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習慣、濃厚的求知慾望、堅強的學習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基礎;堅信學生的成功不僅僅是取得一流的學業成績,它還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某些事業上取得成功,並且經常成功。

五條原則

發展性原則;主體性原則;主導性原則;民主平行性原則;“情知”統一性原則。

大連國小名錄

基礎教育事業是國民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現在我們共同看下大連莊河市都有哪些基礎教育類國小。
大連金石灘滿家灘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大李家鎮中心國小
大連經濟核技術開發區得勝學校
大連經濟核技術開發區青松國小
大連經濟核技術開發區杏林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灣里大地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灣里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董家溝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董家溝山口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楊樹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董家溝鹿圈國小
石城鄉中心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董家溝煤窯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育才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星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孤山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松林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國小
莊河市青堆鎮中心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居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橋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源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港西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山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梅國小
大魏家中心國小
吳爐鎮中心國小
第二中心國小
桂雲花鄉中心國小
七頂山鄉中心國小
石河鎮中心國小
向應鄉中心國小
亮甲店鎮中心國小
華家鎮中心國小
杏樹屯鎮中心國小
登沙河中心國小
蘭店鄉學校
城內國小
九里國小
紅塔國小
中長國小
海洋國小
大連金州區新華國小
馬家國小
太平嶺鄉中心國小
三架山鄉中心國小
鞍子山鄉中心國小
龍王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南山國小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春華國小
龍王廟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先進國小
黑島鎮中心國小
大連金州實驗國小
蓉花山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經濟開發區伯陽國小
大鄭鎮中心國小
明陽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三澗堡中心國小
莊河市紅岩國小
莊河市明星國小
長嶺鎮中心國小
荷花山鎮中心國小
莊河市徐嶺國小
大連奶牛場國小
大營鎮中心國小
莊河市實驗國小
徐嶺鎮中心國小
栗子房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九三國小
步雲山鄉中心國小
仙人洞鎮中心國小
城山鎮中心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董家溝西英國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山國小
莊河市暖水國小
三十里堡鎮第一中心國小
五一路國小
大連金州區八里國小
莊河市小寺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站前街道吳家國小
新華路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愛民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先進街道國小
莊河市東風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龍塘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龍頭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長城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北海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雙島灣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江西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鐵山鎮中心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光榮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大華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登峰國小
大連市旅順口區迎春國小
王家島鎮中心國小
莊河市觀昌盛街道中心國小
光明山鎮中心國小
塔嶺鎮中心國小
莊河市向陽國小
莊河市乾溝國小
二十里堡鎮中心國小
大連楊家國小
民和國小
大連市金州區紅旗國小
河東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