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井子村遺址

二道井子村遺址

二道井子村遺址是2009年考古六大發現之一.坐落於赤峰市紅山區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積約3萬平方米。在遺址上發現了環壕與城牆。是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

簡介

二道井子村遺址二道井子村遺址

二道井子村遺址坐落於赤峰市紅山區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積約3萬平方米。2009年4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面積達5200平方米。
遺址堆積深厚,平均深度達8米。在遺址上發現了環壕與城牆。環壕平面大體呈橢圓形,南北長約190、東西寬約140米。環壕剖面大體呈“V”字形,口寬約11.8、底寬0.2~0.5、深約6.05米。城牆位於環壕內側,基寬9.6、存高6.2米。城牆內側堆積坡度較緩,部分房址坐落於城牆上;城牆外側坡度陡峭,與環壕內壁相連形成統一的斜面。

構造

二道井子村遺址二道井子村遺址

發現房址149座,多為地面式建築。房址多在同一位置上下疊壓,最多可疊壓七層,推測下面的房址是上面房址的地基。房址之間多有“地面”相連,二至三間房址由“地面”相連的情況相當普遍,最多有七、八間房址連在一起。單個房址平面形狀以圓形為主,外部多附有迴廊或側室。牆體多為土坯層層錯砌,保存最高者達2.1米。迴廊內用土坯砌築短牆,將迴廊分隔成數量不等的小隔間,個別隔間之間有門道或門洞相連,有的分布成排柱洞。居住面一般抹有草拌泥,中部有地面灶。門道多向西南,外側有門檻,兩側置有門墩。F8位於發掘區北部,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牆體存高2米,面積近110平方米,其南部發現300平方米的“地面”,疑為小型廣場。此外,發掘區南部還有四組保存較完整的由院牆、房址、窖穴構成的院落,呈南北向排列,周圍分布有縱橫的道路。

出土遺物

遺址內出土遺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為主,有少量玉器及青銅器等。陶器以筒腹鬲、鼓腹鬲、罐形鼎、豆、罐、三足盤、大口尊等為大宗;石器有斧、刀、鏟、鏃、錛、餅、球、槽、臼、杵、磨盤及磨棒等;骨器有三棱長鋌鏃、錐、鏟、針、笄等;玉器有玉斧、玉環、項飾;青銅器有刀、錐以及喇叭口式耳環。

保存完整

二道井子遺址建築遺蹟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保存極佳的“地面”為研究不同遺蹟之間的共時關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環壕城牆、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構成的聚落,為探索當時的聚落形態及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新的資料。多層疊壓的房址顯示該遺址存在早晚相互銜接的不同時期的聚落,由此可以考察遺址不同時期聚落形態的變化,進而復原整個遺址始建、修繕、擴建、重建直至廢棄的過程。

研究價值

價值:是目前所見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保存極佳的“地面”為研究不同遺蹟間的共時關係提供了有利條件,環 壕、城牆、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構成的聚落,為探索當時聚落形態及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新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