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二出

城中士紳大家的房舍講究配套,分主房、配房、客廳、書房、門房等,並帶有後院,名為“二進二出”。

住宅形式

清末至民國期間,民間住宅城鄉不同,而且貧富懸殊,等級極嚴。

門樓高大寬闊,迎門為影壁,上多鑲嵌磚刻或書寫的“福”或“壽”字。有功名者,門前左右豎有旗桿、置石獅一對;無功名者,門前亦多放有上馬石或石鼓。房舍建築講究美觀堅固,石砌牆基,青磚壘牆,前出廈。房脊及四梢用特製的雕有鹿、麟、龍、虎、翎毛、花卉、吉祥文字的磚瓦裝飾,俗稱“哈巴狗子張口獸”。門窗寬大,窗棱構成各式圖案。?城中一般的殷實富戶崇尚四合院,每口三間,多為兩頭裡間。北屋為正房(兩頭掛耳),東、西、南屋及耳房不得高於正房,主、配房區別極為明顯。房舍多磚石結構,以瓦鋪頂,牆皮一般用黃泥襯平,石灰泥抹光。

住宅構造

城鎮中的普通居民住宅多磚基土坯牆,用麥秸、穀草披頂,瓦頂極少,亦有半草半瓦的。博山、淄川人名曰“海青”,張店、桓台把石、磚、坯三結構的房子稱為“海青房”,且多是一院多戶,幾代同居。工人無房者很多,大都住在有產者搭蓋的矮小齷齪的窩棚里。

農村居民住房多聚族而居,一戶一院。地主富豪多為四合院,貧苦農民一般只建北屋,土牆草頂,籬笆圍牆,三輩同居。

建國後的形式

建國後,城鄉人民的居住條件逐步得到改善。現在農村中改建、新建的住房多是四開間北屋,皆磚石結構,窗戶用玻璃鑲飾,室內寬敞明亮,房舍排列整齊有序。城鎮樓房林立,房內水、電、暖氣設施齊全,職工多住公房,一般是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同時,有些城區的民房仍是獨門獨院,迎門多有影壁,近年來時興鑲嵌瓷磚畫或瓷磚大“福”字,亦有喜歡在影壁下種木本花的,壁上畫與壁下花相映成趣,十分雅致。

境內民間住宅,建築最有特色的當屬博山民宅。地炕是博山居民特有的冬季取暖設備。鋪建時於房根挖穴盤灶,室內就地下挖砌火道煙洞,使之串通遍地而順於室外,上鋪黃板、窯磧為地面,生火後煙火串滿炕洞,遍熱地面,暖氣騰騰而上,室內受熱均勻,且不煙不嗆。現在城區有些私房,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子,多鋪有地炕,供冬季取暖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