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阿難陀尊者

阿難曰。 佛告阿難。 我與阿難。

景德傳燈錄

第二祖。王舍城人也。姓剎利帝。父斛飯王。實佛之從弟也

二祖阿難陀尊者二祖阿難陀尊者
梵語阿難陀。此雲慶喜。亦云歡喜。如來成道夜生因為之名。多聞博達智慧無礙。世尊以為總持第一。嘗所讚嘆。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傳器。佛乃命為侍者。後阿闍世王白言。仁者。如來迦葉尊勝二師皆已涅盤。而我多故悉不能睹。仁者。般涅盤時願垂告別。阿難許之。後自念言。我身危脆猶如聚沫。況復衰老豈堪長久。又念。阿闍世王與吾有約。乃詣王宮告之曰。吾欲入涅盤來辭耳。門者曰。王寢不可以聞。阿難曰。俟王覺時當為我說。時阿闍世王夢中見一寶蓋。七寶嚴飾千萬億眾圍繞瞻仰。俄而風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寶瓔珞悉墜於地。心甚驚異。既寤。門者具白上事王聞語已。失聲號慟哀感天地。即至毗舍離城。見阿難在常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禮而說偈

言稽首三界尊棄我而至此

暫憑悲願力且莫般涅盤

時毗舍離王亦在河側。復說偈言

尊者一何速而歸寂滅場

願住須臾間而受於供養

爾時阿難見二國王鹹來勸請。乃說偈言

二王善嚴住勿為苦悲戀

涅盤當我淨(舊本作靜此依寶林傳正宗記易此一字

而無諸有故

阿難復念。我若偏向一國而般涅盤。諸國爭競。無有是處。應以平等度諸有情。遂於常河中流將入寂滅。是時山河大地六種震動。雪山中有五百仙人。睹茲瑞應飛空而至。禮阿難足胡跪白言。我於長老當證佛法。願垂大慈度脫我等。阿難默然受請。即變殑伽河悉為金地。為其仙眾說諸大法。阿難復念。先所度脫弟子應當來集。須臾五百羅漢從空而下。為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眾中有二羅漢。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阿難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來以大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於汝汝受吾教。當聽偈言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

其他說法

阿難付法眼藏竟。踴身虛空作十八變。入風奮迅三昧分

二祖阿難陀尊者二祖阿難陀尊者
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羅龍宮。一分奉毗舍離(舊本作毗舍離龍王今依寶林傳正宗記除龍字)王。一分奉阿闍世王。各造寶塔而供養之。乃厲王十二年癸巳歲也(當作十年)。
二祖阿難陀尊者。佛叔父白飯王次子。以佛成道二月八日生(阿難陀。此雲慶喜。謂王心歡喜舉國欣慶)即調達之弟也。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華。年八歲從佛出家。得白四羯磨具足戒。多聞第一。年三十一為佛侍者。聞持法藏。至法華會上。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復告諸菩薩曰。我與阿難。於空王佛所。同時發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佛滅度後。大迦葉結集法藏選千阿羅漢。令阿難升師子座宣說諸經。迦葉垂入滅時。以最勝法付囑阿難。而作是言。往古定光佛為沙門時。畜一沙彌常令誦經。若經少闕即便訶責。時沙彌為師乞食。若少稽留經不充課。極為其師之所訶罵。沙彌愁惱且行且誦。時有長者問知其故。語沙彌言勿生憂惱。從今已後常相供給。時此沙彌不復行乞專心讀誦經常充足。時沙彌者即世尊是。施食長者即阿難是。以斯福緣智慧深妙總持多聞(述曰。沙彌課經。宜得總持之益。長者供食。亦擅多聞之功。信知世間造善造惡。隨所作事。資成之者。必當均獲其報。氣分所感。豈得免焉)阿難遊行宣化幾二十年。嘗至竹林中(即王舍城外竹林寺)聞比丘誦偈。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時得睹見之。阿難慘然曰。此非佛偈。當雲。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比丘向其師說。師曰。阿難老朽言不可信。阿難後時聞彼比丘猶誦前偈。即自思惟。今此比丘不受吾教。於世無益宜入涅盤。即詣闍王適值其睡。王夢蓋莖折。即便驚覺。門人告言。阿難入滅故來相見。王發聲哭問何所在。答雲。已向毗舍離國。即嚴四兵(象馬車步)追至恆河。阿難乘船在河中流。王稽首白言。三界明燈願勿涅盤。時雪山有五百仙人。觀見阿難將欲涅盤。飛空而至求哀出家。即化恆河變成金地。為諸仙人說法。成阿羅漢。俱時入滅(即末田地五百仙人)阿難涌身虛空作十八變入風奮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與釋提桓因。一分與娑伽龍王。一分與毗舍離子。一分與阿闍世王。四處各起寶塔供養舍利(雜見法華。付法藏。大論。文句。妙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