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三際論

二宗三際論

摩尼教的根本教義和世界觀。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由摩尼(215或216~約276)在瑣羅亞斯德教二元論的基礎上,吸取基督教、佛教、諾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創立的伊朗古代宗教。該教二宗三際論的二宗是指世界的二個本原,即黑暗與光明、善與惡,三際是指世界發展的三個過程;即初際(過去)、中際(現在)和後際(將來)。

簡介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沒有天地之際,光明與黑暗、善與惡是互相對峙的兩個王國存在。光明在上方,黑暗在下方。在光明或善的王國里充滿著愛、信、忠實、崇高(具足)、賢明、溫順(忍辱)、智慧、了解、秘訣、洞察等德性,主宰這個王國的最高神是大明尊(亦譯察宛,zarvan,意為‘永恆的時間’),他是清淨、光明、威力和智慧四種德性的顯現者,因此摩尼教徒稱之為“四大尊嚴”或“四寂法身”。大明尊的僚屬有五明子(五種光明的分子或原素),即淨氣(妙空)、妙風、明力(妙明)、妙水、妙火和十二使者等;在黑暗的王國里,瀰漫著愚痴、淫慾、自大(自譽)、亂他、嗔恚、不淨、破壞、銷散、死亡、狂惑等罪愆。管理黑暗王國的是魔王及其所屬的五類魔(五種黑暗的分子或原素)即濃霧、熄火、惡風、毒水、黑暗(暗氣)等。在中際,魔王及其所屬的五類魔等黑暗力量侵入了光明王國,從此雙方展開了一系列的鬥爭。大明神為了對付黑暗力量的侵入,首先召喚了他的使者善母,善母創造了人類始祖的形式──原人。在鬥爭中,光明與黑暗的分子相混合,構成了雜多的現實世界。光明之神在戰勝黑暗的力量之後,用從五類魔的死屍中擺脫出來的光明分子造成了日月,把那些受到污染的黑暗分子造作了天上的星群,把其中解脫不出來的分子的皮蓋成了蒼穹(“十天”),用他們的屍體造成了大地(“八地”),抽出他們的骨頭築成了山嶽和江海。後際就是光明戰勝黑暗,天地人倫從創造到劫滅而復歸於初際的過程。在後際中“真妄歸根,明既歸於大明,暗亦歸於積暗,兩宗各復,兩者交歸”。摩尼教的二元論思想對於基督教的異端、諾斯替教派以及希臘、羅馬的哲學都有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