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味珊瑚丸

二十五味珊瑚丸

二十五味珊瑚丸用於主治開竅,通絡,止痛。用於“白脈脖、神志不清、身體麻木、頭昏目眩、腦部疼痛、血壓不調、頭痛、癲癇及各種神經性疼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珊瑚丸
【藥品名稱】二十五味珊瑚丸
【功能主治】開竅,通絡,止痛。用於“白脈病”,神志不清,身體麻木,頭暈目眩,腦部疼痛,血壓不調,頭痛,癲癇及各種神經性疼痛。
【主要成份】珊瑚、珍珠、青金石、珍珠母、訶子、木香、紅花、丁香、沉香、硃砂、龍骨、爐甘石、腦石、磁石、芝麻、葫蘆、紫菀花、獐牙菜、藏菖蒲、草烏、打箭菊、甘草、西紅花、人工麝香。
【性狀】本品為紅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甘、苦、澀。
【貯藏】密封,置於陰涼處。
【注意事項】本品所含劇毒藥物硃砂,根據中醫藥典,服用時間不能超過7天。肝腎患者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慎用,運動員慎用。

用法用量

每丸1g,口服,一次1丸,一日一次;每4丸重1g,口服,一次1g,一日一次。建議溫開水泡散,連同藥渣空腹服用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上腹不適2例;大便次數增多(3-5次/日)2例(改為早餐後服用,大便正常);便秘1例。2.口唇發麻4例。3.輕度心動過速2例(服後心率由原來80-90次/分增至100-110次/分)。4.1例高血壓並糖尿病患者服2粒後下肢水腫加重(停藥後水腫減輕)。5.1例高敏體質病人(對多種食物如黃豆、番茄;藥物如磺胺、阿司匹林;花粉均過敏),用藥僅1粒後有面部潮紅、腫脹,輕度發癢,堅持服藥3粒後面部腫脹加重,停藥24小時後症狀逐漸消失

禁忌

運動員禁用

處方來源

藏成藥二十五味珊瑚丸成方於公元十八世紀,是藏醫學家、藏族醫典《晶珠本草》的作者帝瑪·格西丹增平措根據藏醫理論好臨床經驗研製而成。二十五味珊瑚丸1997年被國家衛生部批准為國家中藥保護產品,並已入選200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產品獨特優勢

藏醫名詞解釋

白脈病:藏醫解剖學把人體的脈絡分為白脈和黑脈.白脈指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小腦,延腦,脊髓及多種神經.白脈病泛指神經系統障礙或病理損害,症狀一般為口眼歪斜,四肢麻木,偏廢不用,拘攣僵直,角弓反張,癱瘓,偏癱,意識不清,頭部震顫,失語蹇言等。

作用

止痛:以其開竅通絡之功能有效改善神經營養,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對各種神經性疼痛(頑固性疼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癲癇:對癲癇類病人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適應症

1.原發性高血壓:有高血壓史,伴頭暈、頭痛、耳鳴、失眠、急躁易怒等表現。該品對於原發性高血壓有迅速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且對於血壓的調節,作用穩定。
2.神經性疼痛:頑固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該品能有效改善神經營養,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
3.神經衰弱:主要有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情緒障礙、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表現。
4.癔病:主要有抑鬱、煩躁、脅肋脹痛、心悸、失眠、健忘或易怒易哭、咽部梗塞感等表現。5.心律失常:主要對非器質性病因如心血管神經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引起的心動過速、心率不齊有較好的療效。
6.中風、偏癱:用於中風、偏癱的治療,特別針對腦出血後遺症或中風伴高血壓患者;可單獨使用,常搭配七十味珍珠丸使用。
7.癲癇:癲癇多因腦部神經元群陣發性異常放電,導致運動、感覺、意識、精神等功能異常。該品通過改善大腦神經(白脈),對本病治療效果明顯。

產品特點

1.該品以其開竅通絡之功能改善神經營養,修復神經病變,對各種神經性疼痛、頭痛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尤其突出的是止痛的功效。
2.該品以其鎮靜安神之功對各種神經症,如神經衰弱、癔病有良好療效。
3.該品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降壓藥,適用於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血壓病,並對頑固性高血壓有獨特的療效。
4.該品在改善因高血壓引起的各種症狀或癱瘓等方面療效顯著

製法與鑑別

製法

以上二十五味,除珊瑚、珍珠、西紅花、麝香外,其餘珍珠母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細粉,過篩;將珊瑚、珍珠、西紅花、麝香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用水泛丸,陰乾,即得。

鑑別

(1)取該品粉末0.2g,加鹽酸3ml,硝酸1ml,搖勻,置水浴中加熱10分鐘,加水4ml,濾過,取濾液1滴,加碘化銅(硫酸酮試液與等量碘化鉀試驗混合,加少許硫代硫酸鈉除去多餘的碘,取沉澱)少許,放置,沉澱由白色轉為紅色。另取濾液1ml,加氯化鋇試液0.5ml,生成白色沉澱。 
(2)取該品粉末0.5g,加甲醇4ml,超聲處理10分鐘,靜置,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西紅花對照藥材0.02g,加甲醇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點成條狀,以醋酸乙酯-甲酸-水(5:1:0.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3個黃色條斑。

藥理作用

null

中藥方劑之二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二十五味珊瑚丸
二十五味珍珠丸
二陳丸
二十五味流氣飲
二加龍骨湯
二十二味虎睛丸
二醜奪命丹
二烏散
二十四制清寧丸
二十四味輕腳丸
二參三子方
二號癬藥水
二合丸
二仙飲
二八濟陽丹
二妙丸
二妙散
二妙湯
二十五味藥
二十六味牡丹煎丸
二神膏
二精丸
二消散
二至丸
二香三建湯
二香飲
二香黃連散
二黃丹
二附散
二陳一連湯
二十五味松石丸
二陳加枳殼湯
二陳加白蒼楂芎湯
二黃膏
二十四味飛步散
二明散
二參二藤湯
二參還睛湯
二號化毒丹
二冬二皮湯
二冬清肺飲
二合散
二合濟生湯
二合消毒散
二味隔紙膏
二味香茸丸
二和散
二仙膏
二仙逼痰散
二冬膏
二八木丹
二冬苓車湯
二八通玄丹
二六丸
二六湯
二術四神丸
二術四苓湯
二術救痹飲
二術柴葛湯
二四合劑加減
二聖不老丹
二聖湯
二聖膏
二聖解毒丸
二聖飲
二地二冬湯
二地湯
二地黃丸
二奇方
二丁丸
二妙丸加味湯
二妙丹
二分丸
二丹湯
二妙種子丸
二妙酒
二妙香連丸
二姜圓
二姜散
二制黃連膏
二烏膏
二母補中湯
二毒丸
二氣丸
二氣丹
二氣散
二氣湯
二氣蠍梢散

二氣黃金丸
二葛四黃散
二蒜塗方
二虎丹
二陳導痰湯
二陳平胃湯
二陳攝本散
二陳木通湯
二陳湯
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湯
二陳消核湯
二陳理中湯
二陳白丸
二陳竹瀝膽星湯
二陳竹茹湯
二陳羌芩湯
二陳羌防湯
二陳芎歸湯
二蛻散
二蠟膏
二角消毒散
二角飲
二豆湯
二豆靈丹
二連丸
二陳越鞠湯
二霜丸
二靨散
二順散
二仙散
二香丸
二香五子三茱丸
二香化積丸
二香定痛散
二香青蟾丸
二加生化湯
二香飲子
二十四味萬靈丸
二十四味養脾丸
二黃散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二十四味建中湯
二十四味斷瘧飲
二十四味敗毒散
二方湯
二陳加黃連梔子湯
二陳昇提飲
二陳雙核飲
二黃礬香散
二十四味風流飲
二黃解毒湯
二黝散
二龍大串
二龍膏
二藤酒
二仙四物湯
二生膏
二參丸
二陳平胃散
二丹丸
二參湯
二礬湯
二汁飲
二神丸
二神交濟丹
二神散
二黃枯痔釘
二粉散
二加減正氣散
二甘湯
二紫蒲公湯
二子散
二蛟散
二子消毒散
二生散
二海丸
二生湯
二豆散
二冬二母湯
二加龍牡湯
二賢散
二賢湯
二辛煎
二術二陳湯
二靈丹
二仙湯
二青散
二仁丸
二金散
二金湯
二寶丹
二丁散
二母丸
二宣丸
二香散
二母二陳湯
二宣湯
二母寧嗽湯
二術散
二鮮飲
二母散
二姜丸
二陰煎
二味消毒散
二甲復脈湯
二味消風散
二陳加山梔黃連生薑湯
二白散
二味牛膝酒
二聖救苦丸
二母石膏湯
二聖散
二陳四七湯
二黃湯
二苓清利飲
二冬湯
二草丹
二仙丸
二齒安神湯
二龍丹
二仙丹
二氣雙調飲
二轉杏林丹
二冬二母散
二冬清肺湯
二連四物湯
二陳菖蒲湯
二八丹
二虎丸
二霜膏
二砂散
二氣香薷飲
二美膏
二仙掃痱湯
二香三棱丸
二冬散
二曲散
二香養胃丸
二香內托散
二勝丸
二陳梔連膽星湯
二白丸
二香湯
二陳湯加味
二烏丸
二地二冬酒
二術湯
二馬散
二和湯
二黃三白丸
二黃三白湯
二黃丸
二根湯
二母清順湯
二花散
二天同補丹
二仙糕
二蟲膏
二號掃風丸
二苓散
二聖丹
二陳加芎歸湯
二補湯
二角散
二聖大寶琥珀散
二術丸
二陳四物去熟地加天麻湯
二豆丸
二茴散
二靈散
二珍丸
二豆飲
二貝丸
二礬丸
二萸散
二車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