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鮑魚  

1.去殼。將采捕的鮮活鮑魚,用潔淨的海水洗去表面的泥沙和其它污物。手持圓頭刀從殼的前端肉厚處,巾殼的肉壁插入,切斷肉柱取肉出殼,摘除連線的內臟,將肉身洗淨。
2.醃漬:將取出洗淨的鮑魚肉加6%的精鹽拌勻,醃在盆或缸中,8小時後取出,在海水中輕輕搓洗,去掉鮑肉邊緣殘留的黑色素和粘液,洗淨瀝水。
3.水煮:先將鍋中注入海水,水與鮑肉的比例為4:1即可,待水燒至80℃左右,把鮑肉投入鍋中,煮沸6分鐘左右即可撈出,放進冷開海水中,洗去污沫,瀝淨水分,即可出曬。
4.出曬:將煮熟的鮑魚肉放在清潔的蓆子上擺曬,以搭架平曬為好,鮑魚個體大的,因乾燥較慢,容易變質,故在出曬時,可將個體大的鮑肉在背部斜切2-4刀,但切而不斷,保持片大,肉體完整,這樣可加速乾燥,防止變質,每天翻曬3-4次,直至曬乾,方可入庫,當貯藏半月後,再出風一次,即為成品。
有的地區,在出曬時用線將煮熟的鮑肉穿成串,掛在十字形的木桿上曬4天左右,即可完全乾燥,但在穿串時,鮑肉之間需保持一定空隙,不要靠得太緊,以免影響乾燥。
5.質量要求:製品以色澤淡黃、鮮艷,肉厚,有光澤,呈半透明,氣味香鮮,身乾形正潤而不潮,稍有白霜者為佳。
6.泡發及食用方法:被人們譽為海味之冠的鮑魚,實為難得的珍品,用它烹調出來的雞松鮑魚、金錢鮑魚和髮菜鮑魚等名菜,都是餐桌上罕見的佳肴。在食用乾品鮑魚時,需提前泡發,其方法多種,現介紹幾種如下:
(1)硼砂和鹼發
A.先將乾鮑魚肉用溫水洗淨,放在冷水鍋中慢火炊煮,水量以浸沒鮑肉為宜,當煮沸半小時左右,把鮑肉撈出,湯汁盛於碗中,以備烹調時使用。
B.煮過找出的鮑肉重新放進鍋里,每百克鮑肉加硼砂15克,鹼20克,水量適中,慢火炊煮2-3小時,當發好的鮑魚軟而透明,恰似富有彈性的涼粉狀時,即可取出。 
C.經過泡發,從鍋中撈出的鮑魚,用清水洗去硼砂和鹼,再用第一次煮的原湯浸起,放入冰櫃中備用。
(2)清水發:將鮑魚用清水泡上,10小時以後取出,洗去污物,使之發白,再換水煮,或者放碗中加少量水,置於屜中蒸,以體軟透明,呈富有彈性的涼粉狀為止。
(3)雞湯發:將鮑魚用清水浸泡10小時以上,洗淨,放進沙鍋中,加母雞腿兩條,肥肉一塊(豬肉和雞肉皆可),加蔥、姜、料酒適量,並加滿清水,用微火燜4小時左右,以能捏透為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