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鐵佛寺

乾縣鐵佛寺

鐵佛寺位於陝西省乾縣境內的清涼山麓。相傳漢朝峙清涼山上曾有一座清涼寺,僧眾千餘,規模宏大,至萬曆年間毀於火焚,唯余鐵佛一尊。後人移鐵佛於清涼山腳,並建鐵佛寺以供祀之。現寺中仍保存有直徑807厘米的柱底石。由此可以想見鐵佛寺當年之盛。鐵佛寺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國佛教寺院建築精美、壯麗。不僅具有佛教的特徵,還體現出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特色。是中華文化寶藏的一部分。

基本信息

寺院簡介

乾縣鐵佛寺《大藏經》
陝西乾縣鐵佛寺,位於成北八公里,緊鄰古絲綢路。北靠振翅欲飛之五峰山,南對高僧輩出之終南山,東臨唐朝太宗之昭陵,西接武皇則天之乾陵,更有關中名剎--法門寺,登高能望。此地夏不炎熱,冬不寒冷,四時勝景迥然有異。

案“縣誌”所傳,鐵佛寺創建於隋末,位於清涼山上故初名清涼寺。香火盛時,常聚千僧。到明成歷年凌晨,曾鑄鐵佛一尊,後寺毀於大火,僅存鐵佛,遂移本處,重構殿閣,並易名鐵佛寺,久經滄桑,建國後尚余鐵佛孤身。到1958年大煉鋼鐵時,鐵佛則獻身矣!

寺中珍藏《大藏經》兩部,《中華大藏經》、《新修大正藏》和《乾隆大藏經》各一部,其他佛教書籍四萬餘冊,面向國流通。有常住僧十餘人。


歷史背景

涼寺始建於漢末,擴建於隋末

乾縣鐵佛寺乾縣鐵佛寺
l985年五台山正文法師卓錫於此,主持鐵佛寺務。1986年文法師率領全國各地居士善信四十餘人朝拜弗教名山。遂結下善緣。爾後四方信眾,尤其是四川、山西二省居士,共同發心助緣,在原有三間破窯洞的墓礎上,歷時五年,耗資六十多萬元,重修復鐵佛寺。如今鐵佛寺占地十餘畝,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相師堂、齋堂、寮房、東西方丈室、流通處等建築,布局緊湊,建造精巧,已成遠近聞名的弘法清修的淨道場。1992年復從外地請求鐵佛一尊,於1995年建成大殿一座供奉,使鐵佛寺名副其實,恢復其本來面貌。1986年,縣政府準鐵佛寺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皈依寺中的三寶弟子數次乾計,及全國各地。該寺除開展常規佛事活動外,每年還舉行六次佛七,尤又四川、山西、河北、北京、遼寧、甘肅、寧夏等地居士為參加者達千餘人。

鐵佛寺現任住持政文法師,1912年出生,山西太原人,1935年在北京廣濟寺受具足戒。現任監院壽楊法師,27歲,甘肅人1990年出家,師從政法師。

寺院資料

乾縣鐵佛寺大雄寶殿
鐵佛寺占地十餘畝,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鐵佛殿、藏經樓、法堂、伽藍殿、相師堂、齋堂、兩層東西配樓(僧寮)、東西方丈室、流通處等建築,布局緊湊,建造精巧,已成遠近聞名的弘法清修的淨土道場。1992年復從外地請求鐵佛一尊,於1995年建成大殿(鐵佛殿)一座供奉,使鐵佛寺名副其實,恢復其本來面貌。前不久雕刻臥佛一尊,安放於法堂,定於明年春天開光。1986年,縣政府準鐵佛寺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皈依寺中的三寶弟子數次乾計,及全國各地。該寺除開展常規佛事活動外,每年還舉行六次佛七,尤又四川山西河北北京遼寧甘肅寧夏等地居士為叄加者達千餘人。

民間故事

乾縣鐵佛寺乾縣鐵佛寺
乾縣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乾縣人民富有革命鬥爭的光榮傳統和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圍乾州以攻西安時;邑人宋企郊毅然棄官,歸附義軍。辛亥革命吳希真起兵回響不遺餘力奔走革命,被孫中山贊為“革命巨子”。1926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乾縣建立了特別支部,傳播馬列主義,組織農民抗糧抗捐,除暴安良,在民眾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大革命失敗後,乾縣黨組織領導民眾示威遊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32人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王德安等9名共產黨人英勇就義。1935年冬,黨又組織了鐵佛寺武裝起義,成立了陝甘邊游擊隊,開展了地方武裝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黨組織大力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領導乾縣人民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鬥爭。共產黨員楊森、張庚良,抗日將領高鵬在抗日前線壯烈犧牲。解放戰爭時期乾縣黨組織得到蓬勃發展,組建了乾縣獨立大隊,跟隨主力部隊轉戰陝北、關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凱歌,為迎接全國解放做出了貢獻。建國後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魏官祥、田生春等31名烈士,有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的軍人景志強,有捨己救人的復退軍人王振西等,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文化價值

乾縣鐵佛寺乾陵博物館
鐵佛寺歷史悠久,據《乾徽遺稿》載,縣城北清涼山於隋末建清涼寺。明萬曆年間,有了空、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興象教,緇徒雲集,今有畫像在焉,不著作姓氏,衣帶當風,栩栩如生,佛像金色,生氣遠出。明萬曆年間,寺院毀於火災,僅餘鐵佛像一尊,眾僧移請鐵佛下山,並於清涼山東南麓構地供奉,其地即古絲綢路驛站之遺址也,因鐵佛像而更名為鐵佛寺。

民國年間,拆寺興學,大部分殿宇被毀,解放後僅存的一座大殿也在宗教改革時期被毀,僅餘三尊佛像和三十軸水陸布繒,以歷史文物名義收藏於縣文化館和乾陵博物館內。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當地信眾禮聘1941年出家,受戒於北京廣濟寺,曾任京川陝各大寺院住持監院的山西太原籍僧人正文大和尚住持重興。1985年正文長老與當地領導多方協商周密規劃,確定在原址上北延東擴,承蒙各級領導支持各界人士資助貳佰肆拾多萬元,從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歷時十二載嘔心瀝血勵精圖治,先後建成山門、大雄寶殿、鐵佛殿、韋馱伽藍殿、藏經樓、僧寮、齋堂等,占地面積總建築面積16000餘平方米,20餘畝,構築古樸,雄偉壯觀,典雅,現藏新修《大正藏》、《中華大藏經》各一部,晨鐘暮鼓,經聲佛號、聲聞遐邇,受度皈依者無數。

正文長老在兼任山西太原市佛協會長、白雲寺方丈“住持”期間,於2000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安祥圓寂,終年八十有九,戒臘六十六夏,師一生愛國愛教,深受四眾崇敬,鐵佛寺四眾弟子將靈骨迎回安奉,為銘記老和尚功德於不朽,鐫石立碑永留始末於千古云爾。

寺院碑誌

乾縣鐵佛寺鐵佛寺碑誌
由妄執故,遂成天淵懸殊。如來愍之,令修四念處觀,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此觀若熟,我執即破,我執即破,法執亦亡。見思二惑因之而斷,便可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往生諸佛國土,修習菩薩行願,以期上成佛道,下化眾生而後已。現生未能如是者,期待死後,火化其身,俾彼了知五蘊本空,四大非有,一靈真性,徹底圓彰,即不屬於見聞覺知,亦無所謂我人眾生,無解脫乎業累,以親證夫真常,是以古之在家通人,多皆依此送終。不獨僧終為然也,以其既充亡者得其解脫。又令存者悟其本空。其利益為非淺顯。既化之後,設道德高超者,必有堅固不化之舍利,即無舍利,其火盡余之朽骨,悉安置放普同塔中。亦若生居叢林,參隨海眾,凡聖同居,藉資薰陶,靈骨既多,必有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者,懷亡同居,如蠅附驥尾,亦可直達千里,亦如水歸大海,悉舍本名,同一鹼味矣,此普同塔之由來也。如蛾爭赴火試觀念未生,我究居何所,既令既生後,我究竟屬何物,既不屬根身,亦不屬識心,以根無所知,識心因物移,終生不做逐妄而迷覺,認此妄想心,常受生死縛,如來垂慈愍,令觀我本空,既知我空已,諸法盡消融,況復經火浴,四大悉分散,五蘊原無有,我從何處現,從此證無生,真我方都見,普願法界眾,同作如是見,擬即募修撰緣起如是。

懇祈十方海內外,長老名山法師高僧大德大心居士宰官長者,善信人等發菩提心,行方便事,舍不悋之資財,培無盡之福德,將見佛天雲護,吉慶駢臻,富壽康寧,現身獲之箕疇五福,桂蘭蔚茂,後裔納伊訓之百祥矣。將碑刻芳名,以流芳後世永揚德風。

寺院佛經

乾縣鐵佛寺楞嚴咒
楞嚴咒念誦

金剛經念誦

大悲咒念誦

三寶歌

精美景致

乾縣鐵佛寺美景之一
乾縣鐵佛寺美景之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