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真

1917年12月,陝西靖國軍興,護法討陳。 往來其間,陳述上項策略,頗受歡迎。 1924年,吳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辭世。

吳希真(1885~1924)名聘儒,字希真,又字庠生。陝西乾州(今乾縣)人。早年就
讀於三原宏道學堂。清末的民族危機,使他無法安下心來完成學業,遂東遊日本,尋
求救國之道。在日本得遇孫中山,即加入中國同盟會。旋迴國從事西北革命工作,創
設平民共濟會,聯絡各地同志,為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在陝倚重人物之一。因常變賣
家產資助革命, 引起家庭糾紛, 便與家脫離關係,寓居三原、西安。光緒三十四年
(1908)重陽節(一說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陽節),吳與同盟會會員井勿幕、李異材、
焦子靜、郭希仁及會黨首領吳虛白等20餘人密赴中部(今黃陵)祭掃黃帝陵,當恭讀祭
文,提到“驅逐韃虜,光復故物,掃除專制政權,建立共和國體”時,人人感奮,誓
以推翻清朝統治為己任。1911年10月武昌起義,陝西回響,吳直接參加革命工作。
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取得革命果實,陝西軍政大權亦落入北洋軍閥陸建章之
手。吳與同鄉王寶珊在乾縣五峰山以辦牧場為名,集聚武裝力量,準備反袁。因其活
動被袁世凱在陝親信覺察,被迫再次東渡日本,赴東京見孫中山。1915年12月袁世凱
辟稱帝,各地護國運動風起雲湧,吳回國返陝,出任陝西討袁義勇軍西路總司令,
令誼友范紫東撰寫《討袁檄文》,於五峰山聚眾發難,首攻乾縣縣城不克,次年春又
與乾縣北洋系駐軍交戰失利,被迫渡渭河入南山。
1917年12月,陝西靖國軍興,護法討陳。吳的部下袁占彪在乾縣,張承軾在禮泉,
李象榮、韓德元等在扶風、武功一帶回響護法。次年吳集結省西各地武裝,駐紮岐山,
整編訓練,參加護法討陳。後因與郭堅部發生衝突,又為北洋系駐軍所敗,遂離開陝
西。
吳離陝後,先到杭州訪問印光法師,研究佛學,繼於1924年初去廣東會晤孫中山。
適值孫中山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吳極力擁護,並建議把革命重點放
在西北,既易於聯俄,又可占據戰略要地,收南北會師之效。孫中山首肯其言,委他
北上河南進行此項工作。時陝西軍隊已隨督軍馮玉祥出關,曹世英部駐禹州,胡景翼
部駐順德(舊府、路名,治今河北邢台)、彰德(舊府、路名,治今河南安陽)一帶。吳
往來其間,陳述上項策略,頗受歡迎。
1924年,吳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辭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