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觀[湖南常德市桃源縣]

九龍觀[湖南常德市桃源縣]
九龍觀[湖南常德市桃源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九龍觀位於浯溪河鄉九龍山,九龍山道觀早在唐代德宗年間(公元780年前後)就有觀殿五座,據聞此山左右有青龍白虎,前有龜蛇二山,被當地百姓視為聖地。

基本信息

道觀歷史

九龍觀九龍觀

在南漳板橋鎮之東南有山曰九龍,因山周圍有九股泉水而得名。後來,人們在山頂建起道教宮觀,曰“九龍觀”。觀分大小觀:小觀居大觀之西,山頭矮於大觀50米,供奉“關公”塑像;大觀海拔1300多米,供奉祖師像,稱為“小金頂”、“中武當”,鑄有三尊一人多高的大鐘,擊之聲聞50里之外。小觀與大觀之間建有三進院落,供道長僧徒等居住。解放前,每年上九(正月初九)“趕廟會”,周圍數百里的工農商賈上萬人云集於此,或拜神,或交易,雜耍小戲都有,熱鬧非凡。

道教為何選此為聖地?傳說板橋是一方寶地:一是九龍山在這一帶最高;二是一條西流水成趣;三是板橋坪內多小山,四周大山相環。若站在西去的“北峰”和東隅的“九龍觀”鳥瞰,恰似船內載有許多翡翠元寶,自古就有“旱船馱寶”、“文化之鄉”之稱,春夏之際,立身北峰或九龍觀賞荊山雲海,有飄飄欲仙之感。

建築布局

九龍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九龍山道觀有形似故宮的真武殿、有九龍相聚的九龍壁、以及玉皇樓、觀音殿、三清殿、鐘鼓樓、救苦殿、天橋、財神殿、牌樓等特色建築,共有殿堂475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已發展到242000平方米,造就了宏偉的道教場所。九龍山有風景林24000平方米,湖面1800平方米、茶園600畝。站在九龍山山端,抬眼望去,鬱鬱蔥蔥,側耳傾聽,林濤陣陣;閉目呼吸,茶香繚繞。九龍山道觀至今晨鐘暮鼓,木魚聲聲,香客不斷,香火旺盛,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道教和旅遊聖地。桃源縣九龍山道觀歷史久遠,據記載,唐德宗年間,建有祖師殿、王母殿、五百靈官殿、五帝殿、觀音殿等道觀五座。文革期間,廟宇被毀。1987年,由李嘉志道長主持復建九龍山道觀。1992年10月,報請省宗教局同意,批准開放九龍山道觀。九龍觀現有宮殿7座,總建築面積共12000平方米,配套設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整個宮觀包括山林面積達到2500餘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