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壁[山西大同影壁]

九龍壁[山西大同影壁]
九龍壁[山西大同影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九龍壁(Nine-Dragon Wall)位於山西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

基本信息

簡介

九龍壁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進裕門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東邊由南向北依次為廣贍倉、長春宮、望宗樓、清暑殿宗廟、燕居之殿、後殿等;西邊進戟門,左有社稷壇,右有風雲雷雨山川壇、大成之殿,過穿廊為謹德等殿。整個王府建築金碧輝煌,豪華壯麗,廊廡相接,屋宇錯落,前堂後寢,西廂配房,殿宇深邃,迴廊曲折,是一所完整的王城府邸。總占地面積達175950平方米。

現今的東華門、西華門、皇城口、石宰門正是當時王府四門的遺址。該府於崇禎末年(1644)毀於兵火。王府照壁九龍壁因隔和陽街而立,故獨以保存至今。九龍壁位於城內大東街(和陽街)路南,座南朝北,建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該壁東西長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

來歷

九龍壁九龍壁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後,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拱衛中央。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叫朱桂,但他從小不讀詩文,秉性愚頑,脾氣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吃豬尾巴拿牛頭也換不出來。年近二十,朱元璋見他無才無德,初封豫王,後改封為代王,鎮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里,經常無故殺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據說這位愣怔王到了六十歲,還經常穿窄衣,戴禿帽,在戲院子看戲,一高興就到後台妝扮成打號號的小兵親自登台,一有空就帶幾個護衛架鷹走犬,到小南街一帶尋釁鬧事,調戲良家婦女,活像一個地痞。

代王的正妃,是大將徐達之次女,雖是將門之女,卻是個又醜又妒的潑婦,一次竟把代王的兩個漂亮侍女滿臉塗上鍋底黑,發泄她的妒火。就這樣,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朱元璋廢了代王太子之位後,又立四子繼承王位。代王聽到這訊息後,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

至今大同古城內還有“皇城街”、“正殿街”、“東華門”、“大有倉”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宮殿修好以後,好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一天,這位愣王爺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這位燕王對他的弟弟又煩又怕,但又無可奈何,只好硬著頭皮、捺著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飯飽,在王府外閒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非常高興,吵嚷著也要在大同的皇宮前造一座講究講究,並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懷仁吳家窯琉璃匠吳氏父子三人召來,命他們燒造龍壁。王妃徐氏知道後,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無奈,只好應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龍壁全國最大,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半年以後,九龍壁建成。端禮門外張燈結彩,鼓樂齊鳴。代王朱桂、老將軍徐達及其女兒王妃徐氏登上城樓憑欄觀賞,果然高大雄偉,輝煌奪目。陽光下壁頂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兩條金色臥龍,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條琉璃彩龍,或盤曲迴繞,搏浪嬉珠,或昂首奮身,吞雲吐霧;巨大的須彌座,上面中腰雕刻著獅、虎、象、鹿、狗、麒麟、飛馬,有的奔騰如飛,有的翹尾回首,還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動。整個九龍壁長45.5米,高8米,厚2.2米。愣代王高興得愣性大發,狂飲一番,大聲叫好。一會兒,濃雲密集,天空陰沉,下起雨來。代王命人秉燈點燭,不一會紅燭高燒、宮燈齊亮,透過雨簾,彩壁上九龍浴水,撲朔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所以有雨中戲龍一說。

代王又叫了一聲好,忽然空中電閃雷鳴,接連三聲霹靂震耳。朱桂一驚,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見從天上下來一黑一黃兩條飛龍,在壁前吐水如泉。原來,龍壁上的龍以假亂真,引來了天上的巨龍送來了甘霖。一會兒,彩虹當空,晚霞通紅,雨水沐浴過的九龍壁,更加五彩斑斕,代王忙命人前去打探龍壁有無傷痕。回來的人稟報,龍壁之後的金泊倉三步之內被霹雷砸出兩眼井,兩眼井水一甜一苦。就是現在的金泊倉兩步兩眼井,也是九龍壁一景。至今還在民間流傳著三步井兩眼,一眼苦來一眼甜的俗話。但龍壁前被炸雷轟了一個坑,裡面集滿了一汪碧水,代王就在壁前讓人砌了一個水池。九條龍倒映在水中,風吹水動,像游龍戲水,成為九龍壁又一景。水池把兩井的水引到其中,甜水井人食用、苦水井能治病。

特色

九龍壁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的龍,龍爪、鱗片排列、龍尾及飛騰姿勢皆不同於北京北海公園故宮的九龍壁。大同九龍壁的飛龍為四爪,且沒有尾鰭,尾部類似蛇的尾巴,龍身鱗片是條形疊加分布,而故宮九龍壁的分布形式更像現實中魚類的交錯分布。大同九龍壁的9條龍均為側向,故宮九龍壁中間黃龍為坐龍,這為了區別代王與皇帝的地位差別,不過這也足見代王在當朝的地位。

門頭溝區琉璃渠村自元代1263年就燒制琉璃製品,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2007年,國家文物局、建設部授予琉璃渠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稱號,同時,琉璃製造業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

現狀

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九龍壁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06月25日,大同九龍壁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每當朝陽升起,金光萬道,九龍壁塗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巨龍仿佛衝破霧靄,騰身遊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雲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傳說

關於這個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九龍壁建成後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禮門的門樓上,扶欄欣賞。忽然雷雨交加,有兩個霹靂飛向九龍壁,在龍壁前出現了一個大坑,在龍壁後不遠的金泊倉巷內露出兩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別騰起一黃一黑兩條巨龍,昂首向龍壁前大坑中噴注清泉。遠看坑中,似有九龍飛舞嬉戲,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將水坑修成倒影池,將二泉修成二井,並將兩井的水引到池中。從此倒影池便成為九龍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據說兩井之水一甜一苦,甜水井可供人食用、苦水井卻能治病。甚至在舊社會熬"鴉片煙",非此井水不可,所以有的人居然從千里以外來取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