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黃餅

九黃餅

湖北荊州傳統糕點,源於東漢年間重九登高賞菊的風俗。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荊州民間有重陽節\"食餌\"(糕餅)的習俗。

簡介

湖北荊州傳統糕點,以油水麵團包入糖和果料餡,經烤制而成。色金黃,味香甜,外酥里軟,有濃郁的冰糖和芝麻清香味。源於東漢年間重九登高賞菊的風俗。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荊州民間有重陽節"食餌"(糕餅)的習俗。唐李白游荊州龍山(八嶺山)留下"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的著名詩句,糕餅自此名"九黃餅",寓"九月菊花黃"之意。經歷代不斷改進配方和製作工藝,成為飲譽中外的名點。此餅選料講究,製作精細,皮薄餡多。餅皮摻配芝麻屑,餡心含有桃仁、玫瑰花、冬瓜條、香元李等果料蜜餞。全油重糖,黃面白邊,酥鬆香甜,回味悠長,是饋贈親友和旅途佳品。

原料:

(可制80個)
麵粉1600克、葡萄乾100克、白糖600克、冰糖200克、白糖800克、芝麻仁200克、熟麵粉75克、蜜瓜條100克、蜜桂花100克、鹼35克、蜜桔餅100克、芝麻油600克
九黃餅九黃餅

製作方法:

一、取麵粉(1200克),加飴糖、芝麻油(100克)、鹼和適量清水拌和均勻,揉成麵團皮。另用麵粉(400克)加芝麻油(200克),拌勻後擦成油酥麵團。
二、蜜桔餅、瓜條分別切碎,放入熟麵粉(炒熟的)、葡萄乾、白糖、冰糖(砸成屑末)、蜜桂花、芝麻油(300克),一起拌勻成餡。三、將麵團皮擀成圓形皮,包入油酥麵團捏攏,搓成長圓條,揪成80個面劑,逐個豎著摁成圓扁皮,包入餡料,捏攏,在鋼製模具內(直徑6.6厘米、高2.6厘米),撳成圓形餅,磕出待烤。
四、將圓形餅一面沾上芝麻仁,放入刷過油的烤盤內,置烤爐內,烤至金黃色出爐即成。

特產文化:

唐李白游荊州龍山(八嶺山)留下"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的著名詩句,糕餅自此名"九黃餅",寓"九月菊花黃"之意。經歷代不斷改進配方和製作工藝,成為飲譽中外的名點。此餅選料講究,製作精細,皮薄餡多。餅皮摻配芝麻屑,餡心含有桃仁、玫瑰花、冬瓜條、香元李等果料蜜餞。全油重糖,黃面白邊,酥鬆香甜,回味悠長,是饋贈親友和旅途佳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