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山

九里山

九里山,位於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環南側,又名九凝山,海拔134米,面積百餘公頃,因東西長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頭隨物象形,自西向東依次為象山、寶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小龜山、看花山、楊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東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據說,九里山是楚漢鏖兵的戰場,留有項羽兵敗的白雲洞。

基本信息

簡介

九里山九里山
九里山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十幾年來的開發,已初步形成以九里山為依託,以楚漢文化戰爭文化為特色的風景旅遊區。人文景觀有蘇山漢墓、漢城、聖旨博物館西遊記藝術官丹尼森遊樂園劉向墓平山寺白雲寺等景點;自然景觀有九里山植物園、白雲洞等。在九里山的山口崖壁上刻有張愛萍將軍書寫的“九里山古戰場”石刻,在山口前有兩座漢闕。
九里山除了西部山頭早年開山燒制石灰而損壞了一些植被之外,整體較為完好。以象山、團山、寶峰山景色最為多姿,三峰聳立,相互輝映,氣象萬千。西峰“形象如象”,稱為象山。中峰高而圓,名曰團山。東峰謂寶峰山。在九里山諸餘脈中,以東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主峰北側與簸箕山、米山子、火山、水山相連。過去這一帶岩石裸露、雜樹稀落、荒草茫茫,經過幾十年的植樹造林,如今森林覆蓋率已達90%以上,區域間群峰競秀,溝壑縱橫,森林繁茂;加之山前山後有河流、湖塘(馬場湖、九里湖公園),山水相應。形成山水完美結合的理想幽雅生態環境。九里山埋藏著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在岩石裂隙、自然溶洞內出土過第四紀時期的大象、羚羊、虎、鳥的化石

歷史文化

九里山九里山
徐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幾千年的戰爭歲月里,九里山發揮了抵禦強敵、固守家園的重要作用。歷代進攻和堅守徐州的戰鬥大多是在九里山前展開的。《水滸傳》中的一首歌謠唱到:“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戰略作用。公元前205年,劉邦聯合韓、魏等諸侯軍隊 56萬人,東向伐楚,占領彭城。項羽聞訊後,親率3萬精兵南下回擊,在九里山前大敗漢軍,奪回彭城。劉邦棄甲奔逃時只有幾十名將士跟隨。連老父親也丟在半路上了。唐代,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與徐州感華軍節度使時溥發生衝突,相戰九里山前。山前有一村莊名曰八里屯,還有“磨旗石”,都與古代安營紮寨、屯兵守敵相關,著名的琵琶曲《十里埋伏》以九里山前古戰場為背景,描寫了楚漢戰爭的激烈場面。民國時期,國民黨和侵華日軍在九里山前建機場,駐紮軍隊,放置彈藥,表明了九里山的軍事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