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出自元·鄭德輝《三戰呂布》。語出《列子·仲尼》:“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後以“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極大的力量。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論》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舉行了十年的‘剿共’戰爭。”

基本信息

九牛二虎之力經過計算約等於:一個成年人舉起三頭大象的力量,所以不要亂用

〖成語〗:

九牛二虎之力
〖拼音〗: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解釋〗

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

〖出處〗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示例〗

費了~,把這件事弄妥了,未曾涉訟。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

翻譯

英文

strengthofninebullsandtwotigers,mightyforce

日文

ごく大きい力

德文

mitAchundKrach

故事

周朝時期,周宣王聽說公儀伯的勇力在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請來詢問他的勇力有多大,公儀伯回答能將蠢蟲的腿折斷,能抵擋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動。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說自己能拖住九頭牛的尾巴而不讓其動彈

典故

人們常說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其實這裡面也有個典故呢。
一日,呂祖正在蒲團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
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他一舉成功。
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來到山下,見到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
“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救我母親。”
“你母親是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聖母,被楊戩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
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藝。
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
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在家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
用心練習,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
一直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
他進了廚房,發現籠里有用面做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
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比。
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輕飄飄的不應手。他東張西望,
見牆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
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
“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鐵杵,雙膝跪下,呂祖對他說:
“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了。
開山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犬一鷹,十分厲害。
我賜你藥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伏鷹,到時自有用處。”
沉香聽罷,便提著鐵杵,上山去找楊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